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承上启下之年,新年开工首日各地忙着干什么?从近日陆续召开的长三角多个省市“新年第一会”上,可以窥见一些“关键词”。
抓项目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首个工作日,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纷纷宣布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首批重大项目,呈现出规模体量大、含“新”量高、质量结构优等特点。
元旦后第一天上班,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双双赴无锡参加一个产业项目开工活动,并召开了该省的“新年第一会”——“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
什么是“重大项目”?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好项目,意味着发展的后劲、发展的质量、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2025年,江苏省级共安排实施项目500个、储备项目100个,比去年多5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526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与省重大项目一体推进、统筹保障的,还有200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86亿元,比去年高出38亿元。
此外,经初步摸排,江苏各市今年共安排市级重大项目5654个,年度计划投资16794亿元。
“开局就奔跑”的,不只有江苏。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安徽省委、省政府举行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第一批开工重大项目622个、总投资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5.3%,高技术项目占比40%,包括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食品等产业。
激活力
多地在“新年第一会”中强调要干字当头、抓好落实。
1月2日,上海新年首次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对今年工作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抓好落实。面对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勇挑重担,干在前、走在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区、各部门要强化服务大局、贡献大局的责任担当,面对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勇挑重担,干在前、走在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面对瓶颈难题敢于创新、勇于突破,闯出一条新路、打开一片天地。
会议强调,要把各方面干劲凝聚起来、激发出来。各级领导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上下之间要建立更为顺畅的沟通机制,市级部门要积极主动支持各区、基层,提高问题、事项回应解决的效率。服务企业要更好处理“亲”“清”关系,坚定守住清清爽爽、清清白白的底线,清而有为、清不远疏,真心实意解决好企业困难,让企业感受到亲切和温度。各区要加强合作协作,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推进城市更新、新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中,强化经验互鉴、实现优势互补、放大联动效应。要强化正向激励,形成制度安排,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大家各扬所长、携手并进,更好推动全市整体发展前进。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安徽明确,要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江苏则强调,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更加注重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以细心热心、上心用心的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年伊始,大虹桥加速发力生物医药产业。
“过去,我们是‘架梁迎燕归’,现在,我们要做到‘香盛蜂自临’。”南虹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一支生物医药事业部的精干队伍集结,通过“引进来、留得住、引强补链”,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赋能。
“随着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待发,更好的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势在必行。”南虹桥上述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团成立了生物医药事业部,这个服务团队以90后为主,专业对口性极强,所学专业来自于制药工程、经济学等领域,深厚的专业功底、广阔的国际视野让他们能够成为企业的“最强后盾”。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通过精干的服务团队,营造一流的营商环节,让“香盛蜂自临”,全力推进大虹桥的总部“虹聚”计划。
新型工业化
用1至2年时间,将规上工业产值推上5万亿台阶——这是苏州的新目标。开年,“最强地级市”划定新年工作计划表,一以贯之推进新型工业化。
1月3日,2025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举行。自2024年以来,苏州连续两年“新年第一会”聚焦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会议提出,苏州到2026年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元。
2025年,苏州究竟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会上发布的“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包括产业能级跃升行动、企业固本强基行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动、产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扩大制造业有效投入行动、苏州制造品牌提升行动、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行动、产业核心人才集聚行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行动以及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会议提出,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提质增效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最近几年,淮安工业经济指标势头良好。2024年1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开票、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同比增速均位列全省首位。1月4日,淮安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也是连续两年以“新年第一会”形式聚焦新型工业化。
会上指出,全市上下要做到“三个不飘”:不飘移、不飘然、不飘浮。2025年,淮安将继续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在项目攻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高地,为筑牢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坚实工业基础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
细看各地新年第一会,可以发现,“科技味”在其中格外浓。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连开两场重要会议——全市科技大会暨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全市教育大会,彰显南京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决心。
其中,科技大会提出,新的一年,南京要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闭环,以十年磨一剑、久久成其功的决心和韧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全面打造科技强市、产业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大会则表示要锚定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化支撑为关键,以人民期待为导向,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狠抓重点工作落实。
“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2022年至2024年,浙江温州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新年第一会”主题,今年“新年第一会”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为2024年度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奖项获得者等先进代表颁奖,颁发“科技副总”、产业教授(产业讲师)、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试点企业证书,举行“国际人才社区”和“新温州人青年安居计划”入住仪式,签约“一港五谷”重点招引项目30个和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院所科技合作项目22个。会议现场解读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温州建设 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行动方案》并作任务分解。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表示,浙江主要做好“两篇大文章”:一篇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一体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另一篇是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表示,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主动出击,锐意改革创新、强化担当作为,大力推进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目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加快向“强功能”跃升。1月4日上午,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带队赴徐汇区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先后调研走访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模速空间、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
调研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时,骆大进指出,要更加聚焦,突出专业硬科技领域、专业运营团队、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服务,加快高质量孵化器建设,要依托孵化器载体,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培育一批职业经理人(ceo、cfo),帮助科学家更好创业。
下一步,上海将在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主体、有组织推进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布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网络、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