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在不同的经济时代,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前,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支撑着数据从采集到存储、处理、分析再到应用的全流程,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建设指引》)。聚焦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建设目标等内容,对我国未来5年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规划。这份文件的发布,也标志着我国开启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年均吸引4000亿元直接投资

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泽字节),但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存储数据中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约四成。大量数据一直在“沉睡”。

而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数据流通至关重要。

1月6日,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情况。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5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当前需要构建一套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支持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互联网技术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建设指引》,一方面给出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另一方面也在顶层框架设计之下,留足了实践探索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建设指引》提出“五年三步走”的建设目标。其中, 2024—2026 年,利用 2—3 年左右时间,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支持部分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标准规范,夯实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技术基础。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

赛迪顾问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韩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展望2025年,“十五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进入谋划制定阶段,各领域数字化发展重大项目加紧部署,在新赛道拓展、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塑造等方面发挥重要牵引作用。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依托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内外关联产业的数据汇聚、流通和开发利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数字新应用、新业态、新价值。

《建设指引》还提出,2027—2028年,要求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网、数算相关设施充分融合,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

到 2029 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多元异构的算力协同”。

目前,算力资源多元异构、异地分布、动态变化,给大规模计算任务的统一调度与任务协同带来挑战。

为此,《建设指引》提出,面向“东数西算”等场景中对异属异构异地算力的调度需求,需要建立多元异构算力统筹调度的能力,促进算力和运力的高度融合,推进算力资源之间的无缝对接与协同计算,提高整体计算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实现算力最优配置与动态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纵深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相应规划建设10个数据中心集群,推动枢纽节点算力规模持续增长、东中西部算力资源分布更趋均衡、绿色算力供给水平稳步提升,为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效赋能了各行业各领域多场景应用。

具体来看,《建设指引》明确,接下来将加快推动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异构算力的绿色发展、有机协同。促进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强化枢纽节点国家算力高地定位。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探索采用存算分离架构建设新型智算中心和新材料大数据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我国算力结构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不断演化,基础算力占算力的比重由2016年的95%逐步下降,预计至2030年降至30%以下,智能算力占算力的比重则由2016年的3%提升至2030年的70%左右,新增算力中智能算力将达到70%-80%。超算算力在整体算力中的占比较为稳定,约为2%。“东数西算”工程也将面向超算算力和智算算力进行任务调度和统筹。

《建设指引》也指出,接下来将加强新兴网络技术创新应用,优化网络计费方式,降低东西部数据传输成本,促进东部中高时延业务向西部转移。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构建算力多级调度策略引擎,实现跨平台、跨层级、跨区域的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促进算力资源高效对接,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交易效率。推动国家枢纽节点和需求地之间400G/800G 高带宽全光连接,引导电信运营商等提升“公共传输通道”效能,推进算网深度融合。

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

《建设指引》提出了一个“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总体愿景。而“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是其中的重点方向。

《建设指引》明确,在数据标注产业的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目前,浙江杭州、上海张江、河南郑州等地已经在聚焦数据要素产业新赛道,以算力中心、数据标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等为牵引,打造数商集聚优势,积极探索数据要素驱动、数字平台支撑的产业集聚化发展路径。

韩健认为,在这其中,应该更加注重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将建立中长期创新投入机制,运用生态思维构建数字技术攻关、标准研制、适配验证和应用生态协同发展的新型创新体系,着力实现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掌握技术生态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公共数据知识产权不清晰、按时更新机制未建立等原因,我国“量大面广”的高质量公共数据开放不足,在实践中存在“有目录无数据”“开放数据不好用,好用数据不开放”等问题。

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已经明确到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建设指引》也提出,将链接公共数据,主动公开的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以及各类高质量数据集,对社会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支持农业、工业、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民航、气象等行业领域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支持各地积极建设政务服务大模型,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