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医院建设的灵魂,是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去年7月,市教卫工作党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务工会联合开展上海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文化建设实践案例征选活动,受到各医疗卫生单位高度关注和踊跃参与。近日,征选活动结果揭晓,静安区卫生健康系统3个案例入选入围案例。


医务陪诊

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

曹家渡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社区就诊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同时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就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手机预约、查询报告等操作对于老年人存在一定的使用门槛,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医务陪诊,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积极推进医疗文明服务的改善。


陪诊团队由8位护理人员、1位管理人员、2位导诊、2位社区志愿者组成,服务对象包括高龄老人、残疾人、视听障碍以及外地来沪等人群,服务方式为按需进行一对一陪诊服务,陪诊内容包括分诊、挂号、引导至诊室、化验检查治疗陪同及报告打印、付费、取药等过程。


全流程的陪诊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志愿服务,医务陪诊可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服务,陪诊员会按病人实际情况,提前规划就医流程,确保各科诊疗的连贯性,免去反复沟通病情或描述遗漏的情况,如此一来,不仅提高就诊效率又能提升就诊体验。

在陪诊的过程中

陪诊人员还会为病人解读检验报告单,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安慰,在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确保了他们就医的安全性。通过专业的医疗陪诊服务,既可满足个性化就诊新需求,又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实现为民服务能效升级,把患者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

中心还将陪诊时的画面

拍成了“小曹说”小视频,

在公众号上播放,

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服务。

未来,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以高品质的细节服务,增强社区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具有“人情味”的“接地气”的基层医疗机构。

药食同源,寓养于膳

海派药膳社区推广特色服务

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虬江路会铁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辨证施膳”治未病门诊,推动海派药膳社区推广特色服务项目施行。项目聚焦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饮食调理,为社区居民制定个性化的药膳方,因人施膳、因病施膳、因时施膳,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促进康复。


“海派药膳”赋能功能社区

融入“五床联动+”特色服务包,进居民区、养老院、企事业单位等场所举办中医“辨证施膳”治未病义诊,现场教授药膳制作技巧;与养老机构食堂联动,邀请海派药膳专家,针对老年人身体情况帮助调整日常膳食食谱、指导四季养生。

此外,借助社区健康讲座科普、药膳方发放和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增进居民对海派药膳和中医养生知识的了解。


海派药膳社区推广特色服务项目不仅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居民健康管理的一种创新尝试。通过推广海派药膳文化,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阅享同行,书香致远

文化建设平台“海尔思”书友会

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秉承加强职工理论教育,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宗旨,以党建引领,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自2019年始,建立了文化建设平台“海尔思”书友会。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在中心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文化建设氛围。


“海尔思”

是“HEALTH-健康”的谐音,也代表着一群带着理想的医护工作者在社区卫生繁忙的工作以外,用阅读开启精神生活的另一扇窗。书友会开展音乐欣赏、特色书店寻访、参观书展、心理讲座等,这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压力。

书友们还以慢性病管理者为对象,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肿瘤等患者的访视、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方面撰写叙事故事并分享,还运用叙事医学的理论指导慢性病管理者“讲故事”,培养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打开医患互信的大门。多年来,中心医护人员撰写的叙事故事多次获得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征文活动一、二等奖。


“海尔思”书友会搭建了医务职工的交流互动平台,在这里,一群喜爱读书的人聚会交流;鼓励不同观点的表达,营造尊重包容开放氛围;书友会成员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精神世界也更加丰满。

记者:郁婷苈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