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如履薄冰”迎检,与横向评比加剧了“内卷”有关!
碧翰烽/文
一年一度到了年底,基层地方又开始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检查。
虽然说没有了之前的大阵仗,检查项目少了许多,检查组也低调了许多,方式也简单了许多。但是,只要有检查,就必然会查出问题,会进行评比,自然而然就会有压力。
据媒体日前报道,迎检给基层带来的压力,有时甚至超越了本职工作。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刚认为,基层干部“如履薄冰”的迎检现状,和横向评比加剧了“内卷”有关。“考核评比是残酷的,即使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达到90分以上,也有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
为什么日常治理无法达到迎检的要求?主要是中心工作太多,对基层干部而言,只能有的事缓着做,有的事没有能力做。
有人将“迎检”类比为大学文明寝室评比。“评选上的寝室往往特色装扮得让人眼前一亮,但寝室是生活、睡觉的地方,怎么可能每天都像没有人住过一样?”
迎检不只是保证自己本身不出问题,更是为上级挣面子、挣里子,以保证不出问题。这也是最大的压力。那些迎检的乡村,“你们不只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县里、市里、省里迎接检查,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此可以想象。
所以,迎检的工作,也不只是基层自己在做,上级也会一级一级帮着做。记得当年某某村在迎接乡村振兴检查前夕,市县乡三级都派出了数十名干部下沉到村里,帮着整理台账、表格、资料,包括开展模拟检查。
关于检查与迎检,有三个“内卷”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过度追求“问题导向”的检查,导致问题任务化。问题导向本没有错,检查就是要查出问题,以便帮助解决问题。可问题在于非得查出问题,没有什么问题也要查出问题,没有大问题也得揪出无数个小问题,否则就显得检查组态度不行、能力不行。这是不少检查组下来之时面对的提示与要求。
作为迎检一方来说,基层本身可能还没有什么,有点小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上级就不行了,面对检查组查出的哪怕是些小问题,都没有承受力,觉得只要被发现问题,就是迎检的失败。
而找出问题之后,一方面可能就会实行问责追责;另一方面就是进行整改。两者都需要繁琐复杂的程序与流程,当然又会增加基层工作负担。所以,迎检只是刚刚开始,迎检之后任务更多更重,还会有心理上的压力。
其实,从自然规律来看,万事万物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就拿人来说,只要每年进行体检,按照设定的标准值来衡量,没有哪一个人是健康的人,不是这个指标超标,就是那个指标超标。如此碎片化的问题,反而让我们无法从总体大局上把握健康这个大问题。
二是从台账资料当中挑毛病的检查,导致工作文牍化。明明知道基层的重心不在台账资料,明明知道基层的长处不在台账资料,偏偏就是要基层以台账资料进行佐证,从中挑毛病,实实在在地为难基层。
一方面这种检查方式,大大增加了基层迎检的负担;另一方面,既要完成了实际工作任务,还得要从流程中制作台账资料,怎么可能保证没有疏漏?
在现实当中,村干部主要以做具体事情为主,那些迎检的资料,很可能还是乡镇干部帮着做的。这样就必然造成了现实与资料的脱节,怎么可能没有疏漏?
如此方式迎检,消耗了太多不应该的时间与精力。可真正的事情结果,却被忽视了。
三是无限拔高目标的检查,导致创新庸俗化。任何工作任务,如果跳起来还达不成目标,那这样的目标检查就没有意义了。作为基层,就可能以形式主义应付,甚至于弄虚作假。
现在有些工作,本来达到了某某目标,就完全可以了,还非得要搞创新,搞排名,层层加码,层层内卷,结果就增加了许多无效、无益、无意义劳动,被称之为“内卷式”竞争。
所以说,检查也好,迎检也好,实事求是就好。别让正常、常态工作的基层总是“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