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腊月,是一幅幅饱含深情的民俗画卷,在记忆的长河中若把它们徐徐展开,那每一笔,每一抺,每一彩,每一张都晕染着岁月的温度和生活的热度。



刚步入腊月,故乡就像被施展了魔法般热闹起来,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忙碌与喜悦的气息。大人们开始筹备过年物品:猪肉需要割上几斤?各色瓜子花生糖果称上几袋?给娃娃们是不是该买个新帽帽、红围巾、拼音本……孩子们则掰着手指头细数着期盼着新年早早地到来,小嘴儿也不断地叽咕,爸爸今年可不敢把我那二百响鞭炮和“震天响”给忘买了哟。

清晨的阳光穿过寒冷的雾气,扑洒在错落有致的屋檐上,给覆盖着薄霜的瓦片上铺镶了一层层金边。几只麻雀儿蹦蹦跳跳地在屋顶上叽叽喳喳,圆圆的小眼睛一刻也不停歇地寻觅着食物。



腊月初八这天,是腊月的第一个高潮。天还未亮,母亲就早早起床熬制腊八粥。红豆白豆、蚕豆大豆、梗米小米等各种谷米、豆类在锅里翻滚,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熬上一、二小时后,一家人开始围坐一起,喝着香甜的腊八粥,就着生拌的红白萝卜丝或白菜心,开启了浑身热哄哄、暖洋洋的一天。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傍晚,奶奶常常会在灶台摆上糖果、糕点等供品,嘴里念念有词,祈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随后,奶奶会将旧的灶王爷画像及道符等揭下来放入灶火中烧掉,那升腾的丝丝袅烟仿佛带着奶奶对全家人美好的期许和祝福飘向了遥远的天际。如今,成年的我们每年都在迎接灶王爷,而那年、那月、那个慈祥的奶奶却不知去了哪里?



接下来几天,是家家户户忙着大扫除的日子。多少人从东坡的山沟里担上一担子细腻的白土,回家后倒入一个大锅中,用两担井水拌成浆糊一般的稠泥浆,然后把灶房、卧室一年来烟熏火燎的旧报纸撕下来,再用扫帚把一年来弥满的灰尘扫干净,再用和好的泥浆刷上去,刷的干干净净,洁白如许,过几天等墙体完全干透之后,再贴上干净的报纸,顷刻间,整个屋子亮堂了好多。那每年的大扫除,扫去了污垢,也扫去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尘埃,希冀着来年能博个好彩头。

除夕将至,是妈妈及婶婶们最忙的日子,她们蒸年糕、蒸花馍、炸丸子、焯萝卜、熏腊肉,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美食的香气之中。男人们则忙着杀年猪,宰鸡鹅,准备着新年迎客的盛宴。



孩子们在此间是最快乐的。大街小巷里都是我们奔跑嬉戏的身影,有的提前放着鞭炮,清脆的响声在村子里回荡;有的在雪后的田野里打雪仗、巷道中堆雪人,欢声笑语在洁白的雪地上跳跃,打滚,享受着人世间那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快乐。



故乡的腊月,亦是团聚的时光。远方的游子们纷纷归家,全家人围坐在火炕上,炕桌上摆满了瓜子、花生等零食,老人们会煮上一壶酽茶,一家人“围炉夜话”。游子们诉说着一年来在外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大人们畅谈着粮食的收成或左邻右舍的家庭琐事。炕沿下那盆冒着蓝焰的炉火,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温暖着全家人的心……



多年以后,自己也从那个懵懂少年步入中年,虽离开故乡多年,然腊月里的那些美好的记忆却从未褪色,存心珍藏。那些碎片是游子们梦中的情愫,是笔端流淌的故事,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离乡多远,心灵深处,永远眷恋着依然是故乡那片热土,还有腊月里那一幕幕魂牵梦绕的思忆。(愚 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