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985/211才是港三的心头好,双非大概率是炮灰…
但其实并非绝对,双非同学在软实力背景下功夫,也能受到港校青睐。而且部分双非院校的竞争力并不低!
一、申请港三有优势的双非院校
01 政法类双非院校
代表院校: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优势体现:国内政法领域声誉高、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强,专业排名靠前。课程与港校法学专业衔接紧密,利于学生展现专业优势。
02 财经类双非院校
代表院校:东北财经、广东财经、江西财经、首都经贸等
优势体现:财经专业优势显著,与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实践能力符合港校商科注重实操和职业素养的理念。部分专业获国际认证,国际交流频繁,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强。
03 语言类双非院校
代表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优势体现:英语水平高,标准化考试成绩优异且实际应用能力强,适应港校全英文教学环境。专业特色与多元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广,海外学习机会多。
04 大湾区的双非院校
代表院校: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优势体现:地缘优势明显,与中国香港高校交流合作便利。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学生实践经验丰富。文化与语言相通,粤语和英语更好适应当地环境,粤语在面试中可能加分。
05 中外合办院校
代表院校: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港中深、港科广等
优势体现:国际化教育模式,全英文授课,与港校教学模式无缝对接。国际认可度高,国际合作网络为学生提供推荐信和交流机会。与本校联系紧密,资源共享,有机会接触港校教师和科研,学术背景与人脉资源有优势。
06 行业特色类双非院校
代表院校:上海海事大学
优势体现:海事领域学科积淀深、专业优势强。行业认可度高。部分专业获国际权威认证,国际合作多,国际实习交流机会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行业竞争力。
07 软科排名前100的双非院校
代表院校:上海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
优势体现:院校在师资、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如上海科技大学科研成果显著,港校招生时会重视其优势学科专业;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的学术成果成为申请港校有力材料。
二、港三双非友好的学院/专业
01 香港大学
文学院的一些专业对双非比较友好,像语言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中国历史等专业。就录取的均分情况来看,双非学生达到86-88,便有机会拿到Offer。
02 香港中文大学
港中文的文社科领域,诸多专业向双非学生递出橄榄枝的几率颇高。以社科学院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可持续旅游管理等专业为例,以及文学院的中国研究、跨文化研究、语言学等专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双非学生收获Offer,均分大致处于86-89的范围。
此外,港中文医学院尽管专业数量有限,但其中如公共健康、中医学等热门专业,在双非学生的录取上较为宽松。
03 香港科技大学
港科大理学院中的分析化学、环境健康与安全以及数学教育等专业,双非学生而言上岸的难度系数相对较低。
通常情况下,双非学生的均分处于87-88这个区间便有可能获得录取机会。而且,二本院校背景的学生在此也有一定的申请优势。
与此同时,该校社科学院的专业在录取双非学生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双非学生成功斩获Offer。均分多数集中在86-89分之间,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均分90分以上的学生被录取。
三、双非冲港三建议&要求
01 均分
最好在88-90+,虽然85/86分也存在极少个例被录取,但高均分无疑会增加竞争力。例如东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双非学生以91.79分的高绩点成功被港大经济学录取;广州大学英语专业的双非学生以3.89的绩点(约相当于87.7 分)被港中文全球政治经济学录取。
02 语言成绩
雅思:最好达到7+,部分项目6.5也可以。如港大机械工程专业录取的双非学生(常州大学装备与控制)雅思成绩为6.5;港科大全球中国研究专业录取的双非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雅思成绩为7。
GMAT/GRE:看项目要求,对于25fall还有时间准备的同学可以考虑参加相关考试来提升竞争力。比如香港大学商业分析专业录取的双非学生(深圳大学管理与信息专业)有312分的GRE成绩。
03 实习经历(泛商社科专业)
基本需要1-2段以上与申请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
04 科研经历/大赛获奖经历(理工科专业)
一般需要有科研经历或在知名大赛中获奖的经历。如南京邮电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双非学生凭借名校教授科研经历,成功被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录取;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双非学生因公司工程管理相关经历,被香港科技大学智能建筑物技术与管理专业录取。
此外,参与科研项目并争取发表论文,尤其是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能显著提升申请竞争力;
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社会服务或国际交流项目,展示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会对申请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