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近日报道了一些违规加油站利用加油机偷油逃税的不法行为,引发众多关注。据报道,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9000余件,查明偷逃税款7.9亿余元。


加油机属于特种设备,从生产到安装再到使用甚至维修,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监管。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相关规定,2006年9月8日以后生产的加油机必须加装防作弊装置;根据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油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接受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年两次的强制检定。通常情况下,作为使用终端的加油站,没有作弊的可能。那么,这些不法加油站又是如何突破层层监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据报道,在广西贵港一家加油站,消费者每加一箱油被偷走1.5升。执法人员发现,在加油站的杂物间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加油站远程控制程序”。通过该程序设置参数后,正常加油13次,系统却只显示3次记录,算下来偷逃税款高达75%左右;“偷油”功能的参数也可任意设置。为规避检查,加油站每次完成内部结算后,就立即删除后台数据。


实际上,像这样的作弊案件近年来已查处多起。2023年3月,浙江省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检查一家问题加油站时,发现该加油站5台加油机安装了既可偷油又可偷税的作弊计控主板;2023年9月,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加油站开展突击检查,在全市查获了计量作弊加油站31座。有统计称,2023年,在市场监管部门综合治理加油机“偷油”作弊中,查处加油机作弊违法案件829件,涉案金额10.87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2件。

加油机作弊影响恶劣。去年3月,有网络博主就曝光了河南商丘两家加油站缺斤少两,在网络平台上引起较大反响。该博主带领团队,携带专业检测车辆,对当地加油站进行了一次暗访。暗访结果令人吃惊,有两家加油站分别出现了15‰和35‰的加油量短缺,误差远超国家规定的±3‰范围。当地市场监管和公安部门对问题加油站进行调查取证发现,这两家加油站都暗藏“鬼秤”,通过后台作弊软件可以随意控制加油量。

加油站作弊是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为何会屡禁不止?根据近年来的执法案件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加油站作弊呈现高科技化,手段非常隐蔽,有的加油机原装软件程序有猫腻,肉眼难以辨别;有的具有一键作弊、一键复位或断电清零等功能,执法人员面临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和固证难困境。

如何破解?

首先要加强日常监管。2023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四部门曾联合印发《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方案》,开展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针对问题加油站的作弊行为,监管部门在专项行动及日常监管中,必须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办法去发现作弊手段。

其次是加大惩戒力度。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当前的处罚规定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应提高处罚额度,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被抓到违规,除了高额罚款,还要拉入黑名单,影响以后的客源和生意,屡教不改者还要逐出行业领域,终身不得再从事。

此外,应对问题加油站的“高科技”作弊,急需为其套上科技“紧箍咒”。有专家就指出,应加快建立以电子铅封、远程监控、数据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燃油加油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特别是将加油站储油罐进出油量、加油计量、报税量纳入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范畴,通过大数据比对碰撞,让问题加油机无处遁形。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