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12月31日报道,美国特朗普与拜登政府在优先发展的工业领域存在明显分歧,拜登2021年就任后废除了特朗普的部分政策,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在内的清洁能源补贴政策,当下随着特朗普再度胜选,拜登的相关政策同样难以为继。即将卸任的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试图说服特朗普团队保留拜登的已有政策,格兰霍姆称,即便不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而言,清洁能源也是美国同中国进行全球竞争的一部分,这部分领土不能“割让”给中国。避免清洁能源产业流向海外是保障国家安全及能源安全的刚需,格兰霍姆认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市场有23万亿美元,美国不致力于该产业,市场就会被旁人占据。

特朗普任命的美国下一任能源部长是石油领域的商业人士克里斯·赖特,在石油利益同清洁能源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赖特对清洁能源持鲜明的反对立场。格兰霍姆表示,她十分有意愿同继任者谈谈,美国两党在发展水力发电、氢能上有着共识。



在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问题上,特朗普并不承认美国民主党的说法,认为气候变化是谎言、巴黎气候协定是骗局。特朗普第一任期曾退出该协定,拜登恢复加入后,特朗普或在第二任期再度退出。这一背景下,格兰霍姆基本摒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过往说辞,而是以23万亿美元市场、能源安全、地缘竞争、不能对中国“割地”等刺激性言论,试图说服特朗普团队保留拜登时期的清洁能源政策,其中包括7500美元的购车补贴。

格兰霍姆在11月份的第29届气变大会期间曾称,取消补贴是将电动汽车这一领地割让给中国等国。格兰霍姆的游说服务于其本身的利益阵营,格兰霍姆自身面临再就业的问题,拜登政府延续到下一个4年的政策越多,格兰霍姆在美国企业就职的商业价值越大。格兰霍姆的游说难以见效的原因,同几方面因素相关。一,美国国内整体工业体系凋零,其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内外均不具备竞争力。电动汽车领域,除与中国深度合作的特斯拉外,其余美国车企均不能实现盈利。



在电动汽车产业链成熟化的当下,贸易壁垒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中国化,但美国车企并未展现拓展美国之外市场的技术及生产能力,美国资本界的耐心也在随着拜登4年任期的落幕而耗竭。二,美国国内传统产业与新能源产业之争。石油化工产业是美国在上世纪早期崛起的基础,传统能源产业在美国有着枝系绵密的利益相关方,在美国电动汽车产业有着广泛海外市场的情况下,双方矛盾尚不尖锐,一定程度上呈现共存、重叠态势,但当海外扩张受阻,反而需要依赖美国国内能源市场稳住阵脚维持生存时,美国两派势力的内部矛盾便凸显出来。

相比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化石能源时期的工业国家,中国在光伏、风能、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了合力攻坚。这同中国长期的产业方针有关,也同中国在化石能源时代未形成传统产业的既得利益方有关。除产业升级外,美西方并未给中国留下扩大市场份额的其他路径。



三,美国产业界缺乏在新能源产业追赶中国的工具。英国媒体《金融时报》12月26日评估认为,中国2025年电动汽车产量预期达到1200万辆,燃油车产量预期缩减到1100万辆,将首次实现前者对后者的反超。中国去年超过日本登顶汽车出口首位,今年有望在去年基础上增长29%。而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金融手段,美国均未能在中国方向取得成效。这一背景下,集中更大精力发展化石能源产业,是美国在竞争失利后维持工业底线的对应要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