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门村的田野上,远处的凤凰山在朝霞中若隐若现。这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一个普通却令人难忘的小山村。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我都会被大姐周良梅喊起来:"良仁,起床啦!再不起来,早饭的煎饼就没啦!"大姐的煎饼可是村里有名的,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抹上自家磨的芝麻酱,那香味能飘出老远。
我们家在村子的西头,是一座普通的土砖房。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枣树,还有母亲精心照料的几畦菜地。父亲虽然只念过几年私塾,却格外重视我们的教育。
他常说:"我们周家的孩子,就是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每当看到我们拿着课本读书的样子,他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们兄妹本来有五个。大姐良慧,二姐良文,还有三姐良玉,中间还有个哥哥良友。
可惜良友三岁那年得了重病,没能留住。母亲每次提起这事,眼圈都会红红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父母对我们剩下的孩子格外上心。
在我们石门村,能把孩子都送到学校的人家不多,大多数人家的孩子读完小学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了。但我们家不一样,父亲宁可自己多干活,也要让我们安心读书。
二姐良文争气,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女孩子,当上了小学老师。这件事在村里传为美谈,多少人羡慕我们家。
石门村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村前的小河流水潺潺,河边是村里妇女们洗衣服的地方,也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玩耍的地方。河的南面有条水泥路,通往县城,每天都有不少人和车来来往往。村子东边是聚峰村,再往东就是凤凰山。山上遍布杜鹃花,每到春天开放的时候,整座山都披上了红色的外衣。
供销社和医院都在村子不远处,这让我们的生活很方便。记得小时候生病,母亲总是背着我走上半个小时到医院看病。那时候的路还是土路,下雨天特别难走,但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
我们家的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在父母和姐姐们的努力下,一直过得很温暖。大姐虽然学习不是很好,但特别能干,不仅会摊煎饼,还会编织毛衣。每年冬天,我们几个都能穿上她织的新毛衣,在村里招人羡慕。
这样的生活,平淡中带着幸福,清贫中充满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让我深深懂得了勤劳和知识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家人之间那份默默的付出与关爱。
02
1988年的春天,我遇见了王冰冰。
那是个特别的下午,教室里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我正在打瞌睡,突然听到讲台上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同学们好,我叫王冰冰,是从聚峰中学转来的。"
抬头一看,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正笑盈盈地站在讲台上。她穿着普通的蓝白校服,但站在那里,就像带着一种特别的光芒。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说话时眨眼的样子,像一只欢快的小鸟。
那时候的我,就是个愣头青,连话都说不利索。王冰冰被安排坐在我前面,我总是偷偷地看她的背影,看她认真写字时微微歪着头的样子。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个星期二的早自习。那天我照例去打开水,看见王冰冰独自一人站在水房前,手里拿着搪瓷缸,正发愁地看着高高的水龙头。
"我、我来帮你打吧。"我结结巴巴地说。
她转过头,冲我眨了眨眼:"谢谢你,周良仁。"
我愣住了,没想到她居然知道我的名字。从那天起,每次早自习,我都会早早去水房,等着帮她打水。慢慢地,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交谈。
有一次下课,我鼓起勇气问她:"你为什么转学来我们这里啊?"
"我爸生病了,家里负担重,来这边离家近些。"她低着头说,声音里有些许无奈。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大姐。"你真像我大姐,"我脱口而出,"特别孝顺。"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算什么夸人的话啊!可是王冰冰却笑了:"真的吗?你大姐一定是个特别好的人。"
就这样,我们渐渐熟络起来。我发现王冰冰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最喜欢的是《神雕侠侣》。课间时,我们总能聊到一块去。她说话时总是充满活力,眼睛闪闪发亮,仿佛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第一次约她看电影,是村里放映队来放《少林寺》的时候。那天晚上,我特意提前去占了个好位置,还从家里带了两个板凳。月光下,我看着她专注看电影的侧脸,心跳得厉害。
"王冰冰,我、我..."我写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情书,字迹工整得不像话。第二天,趁着没人,我偷偷塞进了她的课本里。
那个下午特别漫长,我的心七上八下的,既期待又害怕看到她的反应。
放学后,她在校门口等我,递给我一张对折的纸条。我躲到无人的角落,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条。上面只写着简单的一句话:"我也喜欢你。"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偷偷谈恋爱。虽然她家在聚峰村,离我们村得走一个多小时,但我总觉得这点距离算不了什么。每个周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去找她,车后座绑着大姐做的煎饼。有时候怕她家里人看见,我就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等她。
王冰冰的父亲生病住院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去医院送饭。医院离学校远,我总是骑车赶在午饭前到达。她父亲很喜欢我做的清炒豆芽,说我手艺好。我偷偷地想,以后我一定要开一家饭店,让她过上好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照例去韩家送饭,却在门口碰到了王冰冰的母亲。她的脸色很不好看。
"良仁啊,以后你就别来了。"韩母的声音很冷,"冰冰已经有对象了,是城里的,家里条件好,能给她好生活。"
03
八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又一次遇见了韩母。她脸上带着一丝不耐烦,但还是停下了脚步。
"良仁啊,你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韩母叹了口气,"城里那个小伙子家里是开布店的,在县城还有两间门面房,他能给冰冰什么样的生活,你能给吗?"
我攥紧了拳头:"阿姨,我可以努力..."
"努力?"韩母打断我的话,"你看看你,开个小饭店,能有什么出息?冰冰要是跟了你,下半辈子还不是在灶台边忙活?我女儿,应该过更好的日子。"
"可是..."
"别可是了,冰冰已经答应那边了。你要真为她好,就别再来找她了。她现在正跟那个小伙子处对象呢,人家每个星期都开车来接她,带她去城里玩,买新衣服。这才是女孩子该过的日子。"
我站在那里,浑身发抖。夏日的阳光明晃晃的,却照得我心里发凉。那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饭店后面的小屋里,一遍遍翻看着王冰冰给我写过的纸条。
每一张都那么珍贵,字迹清秀,还带着淡淡的铅笔香。现在想来,或许她写下这些字时,心里就已经在动摇了吧。
"良仁,开门!"外面传来大姐的声音,"你都三天没吃饭了,再这样下去会生病的!"
我把被子蒙在头上,不想理会。房间里又闷又热,可我感觉不到任何不适,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弟弟,姐给你炒了青椒炒肉,你最爱吃的。"这是二姐的声音,"你总得吃点东西啊。"
父亲也来劝过我:"儿啊,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你这样,爹看着心疼。"
母亲不说话,只是每天默默地把饭菜放在门口,然后轻轻叹气离开。等到夜深人静,我才会悄悄开门,把已经凉透的饭菜端进屋。
整整五天,我像行尸走肉一样。脑子里不停地回想着和王冰冰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她在阳光下眨眼的样子,她吃我送去的饭菜时满足的表情,她靠在我肩上看电影时的温暖......每一个画面都那么清晰,却又那么遥远。
第六天早上,母亲又一次站在门外:"良仁,再这样下去,你这辈子就毁了。开门,娘有话对你说。"
我迷迷糊糊地打开门,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一阵刺痛。
"你看看你,才多大年纪,怎么就被情爱给迷了心智?"母亲心疼地摸着我消瘦的脸,"娘知道你难过,可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事都是身不由己?重要的是往前看。"
"可是娘......"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你想想你大姐,人家相中了城里的对象,可因为咱家条件不好,最后只能嫁给村里人。她有怨言吗?没有!她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因为她懂得知足,懂得努力。"
母亲的话让我沉默了。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的选择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04
重新开业的第三天,杨婶又来店里卖菜了。
她还是像往常一样,背有点驼,皮肤黝黑,但笑起来特别热情。
"良仁啊,你这几天都瘦了。"杨婶一边整理着菜篮子,一边关切地说,"婶子看着心疼啊。"
我勉强笑了笑:"没事,婶子,人总要往前看。"
"对对对,就是要往前看。"杨婶突然压低声音,"婶子给你说个事呗?"
我正在择菜的手顿了一下:"婶子您说。"
"我家闺女,在县医院当护士。"杨婶搓着手,"长得可俊了"
我心里一惊,知道她要说什么,记得杨婶的闺女确实在医院见过几面,但印象不深。
只依稀记得是个安静的姑娘,总是行色匆匆。
"婶子,我现在......"我有些为难。
"哎呀,你先别急着拒绝。"杨婶连忙说,"就见一面,行不行?她这周末回来,你们聊聊,要是不合适就算了。"
我低头不语。说实话,心里真没什么兴趣。杨婶又黑又矮,还有点驼背,她女儿能好看到哪里去?但转念一想,杨婶这些年待我不错,常给我优惠送菜,说话也暖心。这面子,似乎不好不给。
"良仁啊,"母亲趁我发愣的时候走过来,"杨婶说得对,见见又有什么关系?你总不能一直这样。"就这样,在母亲和杨婶的软磨硬泡下,我勉强答应了周末见面。
周六下午,我特意把饭店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换上了一件新衬衫。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这是第一次相亲。
"咚咚咚。"门口传来敲门声。
我深吸一口气,走去开门,门一开,我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