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市新闻办举行

“干字当头 实绩作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

介绍日照市海水养殖业发展情况


日照南北气候交汇、海域水质优良、生物资源丰富、渔业养殖条件得天独厚。2024年1-11月,我市水产品总产量43.36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3.35万吨,海水养殖28.69万吨。

在良种引育上求突破

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

深入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全市海水育苗目前已涵盖鱼、虾、蟹、贝、参等主要养殖品种,建成海水育苗场230余家,总育苗水体达90多万立方米,海洋苗种产业持续提质扩容。

一是深耕传统苗种。聚焦三疣梭子蟹、魁蚶、许氏平鲉等12个优势传统品种持续加强保种、繁育、推广,去年10月,天坤水产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三疣梭子蟹原种场,全市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达到15家,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和脊尾白虾“黄育1号”等优良品种6个,全市海水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75%以上。

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充分发挥日照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石斑鱼、膨腹海马、拟穴青蟹等南方养殖品种,并大力开展全人工育苗技术攻关,推动“南鱼北养”向“南鱼北育”转变。同时积极引进三倍体牡蛎、日本对虾等高价值品种。2023年,高纯度三倍体牡蛎首次在岚山育苗成功,目前,全市牡蛎养殖面积已达11.85万亩,截至2024年11月底产量已超过7万吨,与2023年全年产量持平,“贻贝独大”的养殖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养殖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近年来,为保护和改善本地特色海洋种质资源,日照市相继建立日照中国对虾、海洲湾大竹蛏、日照海域西施舌、前三岛海域等4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418平方公里,约占农渔业区面积的十分之一。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涉渔工程,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措施,持续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在养殖方式上求转型

进一步提升养殖效能

坚持因地制宜、陆海统筹,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节能、节水、生态、高效的现代养殖方式,推动水产养殖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一是推动陆基养殖向园区集聚。主要通过对露天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智能改造,建设工厂化、标准化的现代渔业园区,逐步改变陆基养殖小、散、乱的现状。目前,全市已建成刺参、海马等现代化渔业园区5个,瑞沣、北繁基地等4个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其中,海马一期项目建成现代化育养车间8200平方米,有效养殖水体达6000立方米,有效带动全市海马养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海马养殖产业28家,去年11月,东港区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膨腹海马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为日照市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和地标性品牌建设注入新动能。

二是推动海上养殖向深远海拓展。近年来,日照市布局实施“千箱工程”,积极发展桁架式大型网箱,不断提升海上装备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海上养殖由近岸向深远海拓展,不仅有效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也推动近海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型桁架式网箱2个、在建5个,网箱养殖水体超过85万立方米。去年6月,财金万泽丰“海上粮仓壹号”系列首个网箱收获三文鱼900吨;第二座网箱于11月初完成安装,两个网箱计划于近期再各投苗30万尾。下一步,还将持续推进“拓海一号”“海纳百川”等海上平台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养殖质效。

在产业模式上求升级

探索串珠成链新路径

围绕规模化养殖、海工装备、海洋加工等新赛道,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一是推动产业集聚。高质量建设海洋牧场,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22处,其中国家级8处,累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328万空方,建成海洋牧场综合管控平台7处、海洋牧场观测系统9处。积极承接国家级中心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着力推进经开区、岚山等沿海中心渔港项目建设,拓展区域功能,提高现代化水平。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制定《关于新一轮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围绕服务海洋渔业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培育。截至目前,共获取招商项目线索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9.6亿元。谋划推进山东港口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港达船舶配套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填补我市大型渔工装备制造行业空白;发挥美佳、荣信等本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我市海洋产品预制菜企业提档升级,支持完成了4处省级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成功打造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海洋渔业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申请“万泽丰”“远海冷水”等三文鱼产品商标4项,“海曲龙洛仔”“涛雒海马小哥”等膨腹海马商标2项,组织美佳、望鲜等本土企业参加“好客好品,好水好鱼”山东渔业品牌全国推广活动。今年还将筹备举办三文鱼、海马系列推广活动,届时将进一步拓展日照海产品市场渠道。

在服务保障上求实效

激活增收创效新动能

坚持全市“一盘棋”,完善支持海洋渔业的政策体系,为企业纾困解难、护航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立足我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研究出台日照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定分区分类管控措施,提高养殖水域滩涂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启动编制深远海养殖暨海洋牧场发展规划,加快塑造我市渔业养殖新赛道;编制完成三文鱼全产业链专项规划、三文鱼全产业链建设三年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找准优势、科学布局。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积极对上对接,成功争创深远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获取资金扶持1亿元,首批3500万财政补贴用于支持三文鱼项目建设;2024年新争取深海养殖网箱、东港区红旗石斑鱼养殖园区、海马成果转化基地、三文鱼品牌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资金共2900万元;致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商业化育种企业集群,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50万元。

三是加强人才引育。主动对接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种业、病害、养殖技术模式提升等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去年共邀请36名专家开展对接服务。开展海洋产教融合,联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31个单位组建日照现代海洋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助力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在发展深远海养殖方面,有什么总体思路和具体谋划?

发展深远海养殖,是我市高效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结合本市实际,做了一些思考谋划。总体考虑是加快构建“陆基—近海—远海”相结合、内陆与沿海相结合的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布局体系。同时,以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深远海养殖发展全过程;以本地特色鱼种为突破口,加强种苗孵育研发,持续改良种质性状与养殖模式。在这方面,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财税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为渔业生产企业单位提供更大支持。

具体谋划上,初步进行了“1+3”布局,即构建“一带优化、三区推进”的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协同发展陆海空间布局,其中“一带”为近岸海洋牧场建设带,通过建设游钓型、田园型、投礁型海洋牧场,优化海域使用,提升海域生态环境;“三区”为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发展区,包括主体区、拓展区和联动区。

主体区指离岸10公里至日照市管辖海域东部边界范围内的海域,是建设各类海洋牧场的主要区域。北部主要融合特色鱼种养殖、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渔旅融合发展区;中部重点发展鱼贝藻参(鲍)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增殖模式,打造绿色健康养殖区;南部主要发展大型桁架式网箱养殖,适度发展重力式网箱,形成深远海现代化装备养殖聚集区。

拓展区位于距我市约13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分布区。在此主要以三文鱼产业为引领,不断探索技术路线、提升产品质量,争取建设全国领先的三文鱼深远海养殖区。

联动区包括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港区和岚山区,辐射内陆的莒县和五莲县。主要布局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集散、养殖装备制造、水产饲料、综合保障等配套产业。

近年来三文鱼、海马已经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特色名片,能否展开讲讲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立足基础优势,积极推进三文鱼、海马等特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文鱼方面,经过10余年的摸索与创新,走出了“陆基—近海—深远海”三文鱼接力养殖的路径。当前,正在以财金万泽丰为主体,聚力建设全国首个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主要规划建设陆基育苗、科研、加工基地以及近海深水养殖网箱集群。目前,三文鱼产业科创基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苗种产业基地、驯化基地也正在加快建设,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系列网箱已建成2个、在建2个;去年5月25日,在岚山区举办了日照三文鱼新品上市发布会,近百家省级以上媒体争相报道,三文鱼品牌“YESALMON”正式上市。与此同时,支持财金万泽丰与美团、京东生鲜等国内知名品牌商家签约,在抖音、小红书开设“深蓝官方旗舰店”“YESALMON三文鱼”等专栏,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北京、青岛、日照等产品体验专卖店建设,目前,日照三文鱼品牌体验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与大家见面。海马方面,自2020年日照市首次开展膨腹海马养殖以来,膨腹海马养殖在日照迅速铺开。截至目前,全市有持证海马养殖企业28家,膨腹海马育养面积达10万平方米,亲本数量约190万尾,年育苗量超6000万尾,是省内膨腹海马工厂化育养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东港区于去年11月被授予“中国膨腹海马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目前,膨腹海马已从我市推广至威海、烟台地区及辽宁、天津等地养殖,并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推动了我国北方地区海马养殖产业化发展。同时,日照市水产集团种业创基地、海马繁育成果转化基地等项目也在建设当中,将进一步带动我市海马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

日照水产集团在日照发展海马养殖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开展了哪些工作?

日照水产集团当初选择做海马养殖,除了看中膨腹海马苗种培育成活率高、观赏与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特点,更看中了日照发展海马产业的独特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日照区位优势独特,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拥有一类水质、适宜水温的近岸海水资源和丰富的生物饵料资源,这些积极因素表明日照是养殖膨腹海马的理想之地。二是产业链条健全。我市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港口,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拥有美佳、荣信等行业龙头企业,能够给海马产业提供充沛的冷链物流、设施配套、产品加销售等支持。三是营商环境优良。在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平台,促成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并支持建设了首个海马现代产业园,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品种培育高效。日照市海水养殖品种繁多,近年来更是培育了西施舌、金乌贼、大竹蛏、中国对虾等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四珍”海产品,这些都为海马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日照水产集团于2020年开始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膨腹海马养殖,专门拿出2个车间,引进了膨腹海马亲本1万尾,进行技术探索,慢慢地进行养殖繁育。到2021年,已经成功培育各种规格苗种及成品海马达150万尾以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后来,又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探索,为了让苗种尽快适应新环境,不断尝试调试到最佳水温环境;探索应用丰年虫作为膨腹海马开口料替代品,提高了苗种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目前,海马年总产值已经达到5000万元以上,实现了海马产量跨越式增长。公司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首批引进膨腹海马并开展规模化人工育苗的企业,已成为山东省海马养殖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企业之一。

下一步,将继续扎根产业培育,借助日照的优势条件和成熟经验,努力为本地水产养殖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当前我市在渔业安全方面做了哪些保障工作?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渔业生产安全问题,通过持续加强安全监管、提高海上治理能力等措施,切实守牢渔业安全底线。

一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聚焦“港、船、人”三个重点抓好安全监管。港的方面,落实依港管船,严格执行进出港登记报告制度,渔港实施24小时巡查值班,对进出港的渔船进行严格监管。船的方面,联合工信、市场监管等七部门开展全市渔船修造企业监管专项行动,对存在技术缺陷或安全隐患的渔船紧盯整改到位;打造渔业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对渔船的实时管控。人的方面,针对渔业从业人员和渔业执法人员开展安全培训,2024年来累计开展教育培训30余期,教育培训5400余人次,配发定位保暖救生衣11750套,实现渔民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渔业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二是加大海上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商渔共治”“开渔前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渔业安全隐患强化执法检查,重点排查船证不符、船员不适配、超员超载、渔船技术缺陷或问题等渔业安全隐患,确保所有渔船“不安全、不出海,不安全、不作业”。不断深化联合执法,提升执法效能,2024年以来,联合公安、海事、海警、交通等部门,扎实开展海上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处置。同时,联合江苏执法部门开展鲁苏交界海上执法行动,切实消除渔业安全生产隐患。2024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4358人次,检查渔港896个次,渔船1748艘次,查处涉渔“三无”船舶28艘。

三是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与气象、北海预报中心等部门沟通联络,及时发布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预警预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渔业安全生产信息报送等制度,一旦发现作业渔船有违规行为,及时通过信息监控平台进行信息推送处置。2024年以来,通过MAS系统发布了147次大风预警信息,通过北斗、超短波等通信工具发布了1207次海上大风、海浪预警等信息,为渔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四是严格产品质量检查。常态化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工作,2024年针对重点风险品种以及重点药物风险等方面,共计完成了443个产品的抽检任务。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通报,坚决压实了生产经营主体、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持续紧盯切实抓好相关整改落实工作。

记者:庄增宇

编辑:彭婷

审校:许芮

值班主任:王宗敏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