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 7 月与 8 月间,粟裕与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展开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斗。这场战斗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当时,敌军兵力达十几万之众,而我军仅有三万左右。国民党方面的将领在国军中颇有名气,且战场是大平原,不利于我军守城,敌人又拥有先进武器装备,从各方面看,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然而,粟裕却指挥部队在大平原上与敌人进行了七次激烈交锋,且每次都以我军胜利告终,还消灭了五万多敌人。战后,我军通过新兵与国军俘虏补充兵力,人数甚至比战前还多。
毛主席对粟裕的战绩赞叹不已,称其表现出乎意料,还断言他将来定能指挥几十万部队战斗。自此,毛主席开始着重培养粟裕。
苏中战斗结束后不久,中央做出决定,让山野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华东野战军就此成立。陈毅担任华野司令,粟裕任副司令。此前,陈毅是山东军区司令,粟裕在华中野战军中担任司令,两支队伍整合后,他们的职位变化不大。同时,军委决定让陈毅负责华野的领导权,而将华野的军事指挥权交给粟裕。
虽然粟裕的能力足以指挥这两支部队,但他走马上任后,在部队中引起了一些反应。毕竟陈毅是司令,军事指挥权却给了副司令,这在其他部队中并无先例。然而,陈毅对此却很乐意接受。陈毅擅长政工与外交,但在战争年代,他不得不从政工向军事方面转变。军委派粟裕给他当副手,陈毅欣喜不已,毫无怨言。而且,蒋介石在战争初期对我军发起全面进攻,形势对我军不利。中央决定合并山野与华中两支部队,以增强部队力量,与国军正面交锋。两支野战军合并后,陈毅认为华野的指挥权应交给粟裕,自己则负责稳定军心,全力支持粟裕的工作。
但让粟裕指挥这两支野战军,引起了山东方面将领的不服气。山野的将领大多参加过抗战,为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们认为粟裕一上来就领导他们,很多资历比粟裕高的将领不服气。尽管陈毅从中调和,仍有不少人不满,甚至在执行命令时出现抵触情绪。毕竟粟裕的军事能力虽强,但山野的人对他不了解,不服气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军事指挥至关重要,关系到战士的生命,需慎重考虑。若战场上出现争吵,那将是战士们的噩梦,甚至会导致许多人丧命。山野的将领对粟裕确实很不服气。
在此情形下,毛主席也头疼不已。好在陈毅站出来维护粟裕,使得粟裕在野战军中的地位慢慢稳定下来。为了提高粟裕在华野中的威望,陈毅还向毛主席借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关于苏中战斗的。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通过这份电报展现在众人面前,让大家对粟裕心服口服。
在此,我们不妨插入一个历史案例。三国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关羽、张飞等刘备的老部下对他也不服气。但在博望坡一战中,诸葛亮凭借出色的军事谋略大败曹军,从此众人对他刮目相看,心悦诚服。这个案例与粟裕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都是在众人质疑的情况下,通过出色的战绩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粟裕在华野的指挥地位得以确立,为后来华野在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辉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与陈毅的紧密配合,也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共同带领华野将士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书写了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