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至30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4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交流会顺利举办

在此次汇报会上

公布了临沂5项考古新发现

沂水南黄遗址发掘

南黄遗址为202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沂河中上游地区旧石器专项调查时首次发现,是一处具有原地埋藏性质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南黄家庄村西南约1公里处。遗址所在位置属沂河三级阶地,与跋山遗址直线距离4.6公里。

2024年4月开展南黄遗址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92㎡,发掘深度为1.9米,自上而下可将堆积分为3个自然层,耕土层之下为2个文化层。发掘出土石制品460件,石器类型可见有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原料多以脉石英为主,燧石质占少数。石制品磨蚀程度较低。

南黄遗址石制品整体工业技术以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为主,与北方小石片石器传统一脉相承。该遗址上部堆积后期一定程度上受水流等自然营力改造,但下文化层仍大体保留原始状态,初步推断南黄遗址时代相当于跋山遗址上部堆积形成时代,或稍晚。南黄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跋山遗址(10-5万年)之后历史时段石器面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沂河各阶段阶地形成过程及相应时段古人类文化面貌的认知和了解。


南黄遗址地理位置


南黄遗址远景


南黄遗址发掘区


南黄遗址地层


南黄遗址出土石制品

临沂毛官庄遗址发掘

毛官庄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毛官庄村东北,距离沂河约2.5千米,距离汤河约3千米。遗址平面呈椭圆形,南北510、东西340米,面积约147800平方米。保存较好,文化堆积厚0.7-1.1米。地表采集有鼎足、石斧、鬲足等,时代为龙山、周代。勘探发现,龙山文化时期遗存位于遗址中南部,平面呈近圆形,东西长330、南北310米, 面积约92000平方米。其中环壕内面积约46600平方米,环壕宽40-50米,面积约45400平方米。

此次发掘毛官庄遗址共清理灰坑约80座、墓葬40座、房址19座、城墙1座、城壕1条、灰沟3座等遗迹,遗存年代包含龙山、岳石、周汉时期,延续较长,其中岳石文化和东周未见地层,仅有少量遗迹, 遗址主要遗存为龙山文化时期。已清理的龙山文化灰坑约40座、墓葬29座、房址19座、城墙1座、城壕1座、灰沟1条,此外还有零星柱洞和基槽,其中比较重要的基槽有JC11和JC12,为贯穿发掘区的南北向长基槽。

总体来看,毛官庄遗址是一座延续时间较长的丘台状遗址,时代涵盖龙山文化至汉代,此类遗址在沂沭河流域分布颇多。

毛官庄遗址是临沂地区第一座经过大规模发掘确认的龙山城址,通过地层学确认了城址南侧城墙及城壕的准确年代。(龙山早期第1期第1段始建,第2段开始有墓葬打破城墙,至中期开始有较多灰坑分布, 晚期废弃)。在城墙之上兴建墓地是龙山文化城址中不太寻常的现象, 尤其是在城墙与墓葬的年代极为接近、几乎是城墙建成后立即就作为墓地区域使用,反映了龙山文化时期城址城墙多样的功能。较为整齐的墓地及房址的复建现象显示出较为稳定的社会规范,氏族一类的血缘关系纽带并未解体,但墓葬的等级差别又显示出财富的分化。


毛官庄遗址遗存分布形态


毛官庄遗址城壕剖面图

费县费城遗址发掘

费县费城遗址位于费县费城街道和平路以东、温和西路以西、政通路以南。2024年7月至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费县东周街改造项目,对占压区域南部进行了配合性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含有岳石文化时期、汉代、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期。

本次发掘的岳石文化时期主要遗迹是圆形直壁灰坑,汉代遗迹主要为夯土城墙,唐代遗迹主要是冶铸及配套设施遗址,宋金遗迹主要是东西向道路,元明遗迹主要是联排房基。

费县费城遗址的发掘,了解了费县县城所在地长达数千年的古今城市和聚落叠压关系。岳石文化遗迹、汉代城墙的发现更新了对费城遗址以往认知。唐代冶铸遗址的发现,是山东省内第一次揭露出唐代冶铸遗迹,对山东地区唐代冶金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岳石文化黑陶尊


汉代陶排水管


唐代冶铸遗址


唐代莲瓣纹瓦当


宋金时期骰子与骨牌

临沂莒南朱梅村遗址发掘

朱梅村遗址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朱梅村西北,2024年7月至1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北部边缘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80平方米。朱梅村遗址考古发掘重要收获为岳石文化、东周至汉代遗存。岳石文化的发现证明该区域曾经有岳石文化人群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岳石文化的分布地点和范围。春秋战国之际墓葬M1的发现表明该区域曾作为墓地使用,为研究东周时期该地区的丧葬习俗、物质文化、社会生产水平以及不同区域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实物材料。汉代灰坑、陶窑、房址等遗迹的发现,表明朱梅村遗址与周边沿河流分布的汉代中小型遗址一样,代表了当时集居住、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小型聚落,为研究该地区的基层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材料。发现的大量汉代长方形灰坑,其性质、功能值得深入探讨。近年来发掘的枣庄海子汉代遗址、沂水东山遗址均发现了此类长方形坑状遗迹。若把此类遗迹在不同遗址的发现情况串联起来,可能代表了东周汉代时期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内共同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可以此为视角解决相关学术性问题。朱梅村遗址地处龙王河冲积平原,遗址的地层堆积序列所代表的沉积环境揭示了几千年来洼地、河流、台地的变化与更迭,为研究古代地理、地貌环境及人地关系提供了线索。在鲁东南地区的剥蚀丘陵地带,保存如此完好的岳石文化、东周汉代遗址尚不多见,出土的这批材料为研究莒南乃至鲁东南地区岳石文化、东周至汉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地理环境的更迭与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实证,进一步丰富了莒南乃至鲁东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朱梅村遗址2024年发掘区正射影像



岳石文化器物


东周墓葬M1


东周墓葬M1器物组合


汉代窑址Y1

临沂莒南东高榆墓地发掘

东高榆墓地位于临沂莒南县城西南板泉镇东高榆村南约100米处,毗邻临沂市河东区,沭河东岸,地势较为平坦。2024年6月至9月,为配合G518日定线临沂日照界至长深高速临沂东互通立交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项目用地范围内清理墓葬10座。墓葬均开口于②层下,墓葬可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砖石混筑墓、带墓道圆形砖室墓、带墓道圆形砖室穹窿顶墓、带墓道方形砖室墓四类。墓葬共出土瓷器8件,陶器5件、铜镜3面、钱币72枚。瓷器类型多为瓶、碗两类;陶器类型有罐、盆;铜钱大多为北宋时代铜钱,另有唐开元通宝5枚,元大元通宝1枚。从人骨保存情况判断,M8人骨零碎成堆且有火烧痕迹,葬式为火葬,其余墓葬人骨较为散乱,或不完整,或叠压摆放,应为二次葬。墓葬仿木结构门楼保存较为完整,出土器物宋元年代特征较为明显。墓葬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山东地区宋金元墓葬形制的认识,对金代墓葬的分期断代研究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金代家族墓葬制度、地面建筑形态和居民生活场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莒南东高榆墓地位置示意图


M9完工照


M9墓室展开图


出土铜镜拓片

视频号上新啦

来源:山东考古

编辑:小M 二审:徐帆 三审:丁文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