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去世后,葬礼能有多凄凉?不仅葬礼的规则久不下定论,就连亲临现场的悼念者都寥寥无几。
没有昔日同事的悼念,没有白马灵堂的花圈,甚至就连灵棚都被反映清场,当然,仅有一位昔日的同事亲自去悼念了陈永贵,他又是谁呢?
按理说,邓小平在得知陈永贵去世的消息后,亲自下令按副总理规格办葬。可为何追悼会现场却会出现那么多意外呢?
其实一切都另有隐情,陈永贵可以说是所有中央领导人中出身最低的一位。他1914年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解放前,陈永贵没接触过什么共产主义思想,做了15年长工的他真有一把子力气。
1955年,陈永贵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接着又进入中央。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
从一个农民当上副总理,陈永贵的经历放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进入中央后的陈永贵自知文化水平有限。
所以。专门向毛主席提出了三三制,要求1/3的时间在中央,2/3的时间在基层,毛主席听后欣然应允。
可因为水平有限。陈永贵在任期间还是。无意间犯一些错误,还多次因为思想跟不上和邓小平一干人之间出现了分歧。
为此,邓小平专门找他谈话:
中央清楚你的情况,老陈啊,一切放宽心,你不要背思想包袱,好好儿学习,好好儿休息。
邓小平曾在后来提及陈永贵,说把陈永贵放在这个位置上真让陈永贵是活受罪。
没多久,陈永贵就提交了辞呈。退休后的陈永贵住进了北京的干部楼。所有的生活开销全部由中央负责,每个月还可以领取200元退休金。
晚年的陈永贵多次向中央提议,请求搬出干部楼,自己找个地方租房子住,但是都被中央婉拒了。
1985年7月,陈永贵被查出肺癌晚期。他人生中最后的7个半月完全就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临终前,他拉着老伴儿的手动情的说道:我知道,我肯定是不行了,今后家里的担子就落在你的身上。
最后,他对一直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说道:你们都尽力了,药用的都是最好的,我不行了,别在我这个将死之人身上浪费药品了。
陈永贵就此提出了人生中最后的请求,希望出院回家,如果可以的话,给他吃两块儿西瓜。
出院后不久,陈永贵便离开人世。
按照他的遗愿,他将会在北京火化骨灰撒回他的家乡大寨村。
在此之前,陈永贵的家属在八宝山为他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集体告别仪式。
由于陈永贵临终前嘱托一定要低调,对来看望他的薄一波说道:不要让领导们来看他。
所以参加追悼会的人也不多,大多都是他以前的一些老下属。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很少出现在大众眼前的华国锋意外现身,在陈永贵的追悼会上,他不请自来,让众人十分惊讶,就见他泪流满面的盯着陈永贵的遗体,一遍遍的重复着一句话,瞬间让在场之人无不泪目。
华国锋却是唯一一个不请自来的外人。曾经陈永贵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和华国锋产生了意见冲突,这让很多人都觉得二人闹翻了,所以华国锋的出现让众人感到十分惊讶,就见华国锋一言不发的走进告别室,在陈永贵的遗体前,三鞠躬后就呆呆的望着陈永贵。
陈永贵安安静静的躺在大厅中央的花丛中,削瘦的面部虽然化了妆,但掩盖不住满脸横七竖八的皱纹。这些皱纹刻画出了他一生的经历。
其实,两人同为山西人的陈永贵和华国锋也算是老乡,在陈永贵为国务院副总理时,华国锋任总理,两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上有过相知相伴的一段政治路途。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在那个绝对称不上安全的时刻,陈永贵成了第一个赶赴灾区的领导人。
他看着人们喝池坑的积水,让他心无比难受。于是便给华国锋去了电话,两人并肩作战,不过一周时间,百姓饮水问题就得到初步解决。
这两位为农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也再一次达成了合作。虽然之后陈永贵因为工作固执己见和华国锋发生过不快,但华国锋并未在意,甚至当听到有人诋毁陈永贵的时候,他还站起来为其说话。
与陈永贵相交的时光一幕幕的涌上华国锋的心头,此时华国锋流着泪,慢慢地绕着陈永贵走了一圈,嘴里反复的念叨:
老陈,我的老伙计,你怎么就走了呀?
接着在遗体旁停留了许久,直到工作人员提醒,他才走出告别室,上车走了,这一举动也打破了他和陈永贵不和的留言。
在陈永贵葬礼上,华国锋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只是由于各自身份的敏感性,他对于昔日一起并肩奋斗过的老战友,已经无法痛痛快快的说句告别的话。陈永贵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挑起了农业的大梁。
最后,按照陈老的遗愿,落叶归根,他又回到了大寨,他曾经战斗的地方。当陈永贵的家人抱着骨灰进村后,百姓们自发地前来进行送别仪式。
推荐阅读《红墙大事》
重大内容
重大事件详细解读:该书涵盖了众多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大跃进”“文革”“粉碎四人帮”等,对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梳理。例如,在描述“二月逆流”时,详细到人物对话和众多人物细节,让读者能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复杂情况,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
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披露:书中披露了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内幕。比如1976年伟人病逝后,江青等人的一系列举动,包括江青要求参加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商讨人事安排,以及王洪文私自下令武装上海民兵等事件的详细经过,这些细节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真相的新窗口。
可读性强
结构清晰:全书分为上下册,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重要性等逻辑进行编排,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系统地阅读和理解。
适合不同读者群体:无论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则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历史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