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剥罗森呢大娘。”

河南民权小伙相亲时一句方言全网爆火,曾黎、杨超越都在“剥罗森”,外国网红也在寻找“罗森”,“罗森哥”已成为相亲届的抽象圣体。

“罗森”是谁,为啥要剥“罗森”?问问民权的大娘就明白了,“罗森”乃是民权沙窝地特产— —花生。

因这句话爆火的小伙子,就是商丘市民权县人。农村相亲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不说相亲了,说说民权的“罗森”吧。

“黄土地”产“白胖子”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每个民权人都猜过这个谜,并且会乐此不疲地把这个谜语传给孩子们,因为花生之于民权就像酸菜之于东北、热干面之于武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何“罗森哥”的一句梗能魔性洗脑,迅速让民权人共情的原因。

民权县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在种植花生,常年种植面积40余万亩,总产量达14万吨。小小的花生,一路生“花”,“生”机无限。

天赐厚土,是花生扎根的摇篮。民权县地处黄河故道,旁边就是兰考县,黄河多次改道留下的冲积平原,原来也曾盐碱、风沙、内涝严重,民权人学习焦裕禄精神治理“三害”,让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绿洲。现在的这里土层深厚肥沃,细腻疏松,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花生打造的“温床”。沙质土壤透气性极佳,让花生的根系得以自由舒展,大口呼吸,在成长的每一步都畅通无阻。

气候协奏,呵护花生茁壮成长。这里四季分明,春日暖阳融融,唤醒沉睡的花生种子;夏日里,充足且热烈的光照,为花生植株的光合作用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到了秋季,干爽的气候助力花生成熟采收,避免了霉变,每一颗花生都能以最完美的状态告别土地,走进千家万户。

匠心耕耘,花生“丰”景如画。这里老人们常说:“侍弄花生,就像养孩子,半点马虎不得。”从选种时的精挑细选,到播种时的间距把控、深度讲究,再到田间管理中的除草、施肥、防虫,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农民们质朴的匠心。这份坚守与执着,让民权花生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不仅填满了本地人的粮囤,还香飘四方。

一方水土的滋养,数代人的坚守,民权花生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它不仅是舌尖美味,也是地域名片。2019年,民权花生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图源:闫鹏亮

“白胖子”变“金豆子”

在豫东乡村,冬日的阳光洒在农家小院,一个个“大娘”围着簸箕剥花生。她们手法娴熟,灵巧的双手握住花生,轻轻一捏,“咔嚓” 一声,饱满的果仁蹦了出来。她边剥边念叨着过去的事儿,那些田间地头的艰辛与收获,都化作此刻嘴角的浅笑。

“大娘”剥出来的“白胖子”,大都是高油酸花生。高油酸花生具有抗氧化、耐储藏、产品货架期长等优点,营养保健价值高。

花生米、花生油、花生炒货、花生酱、花生蛋白、花生奶……民权县电商直播间,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花生衍生产品。近年来,民权县紧盯加工环节,全力拓宽产业链条,让花生实现了身价大涨。

不仅如此,花生壳、花生粕等废料也迎来新生。花生壳制成菌包,用来种植木耳和蘑菇等;花生粕加工为优质饲料,助力畜牧业发展,形成完整生态闭环。


图源:宁津瑜

民权“罗森”声名远扬

冬闲时节的豫东乡村,大娘在小院里“剥罗森”,大爷在小院外“炒罗森”。

优质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制方式——黝黑的大铁锅稳稳架起,锅里放入干净的细沙,锅底柴火烧旺,噼里啪啦作响。沙子冒出热气,倒入带壳的花生,大爷不停地翻炒。花生的香气开始四溢飘散,起初是淡淡的清甜,慢慢浓郁醇厚起来,那股香味直钻鼻腔。

很快,一锅色泽金黄、略带焦斑的地锅花生呈现在眼前。迫不及待抓起一颗,“嘎嘣” 一声,外壳酥脆,果仁软糯香甜,混合着柴火独特的烟火气息,瞬间点亮味蕾。

如今,即便身处繁华都市,那一口地锅花生的香味,依然能穿越时空,慰藉疲惫心灵,召唤人们回归那片充满温情的乡土,重拾简单质朴的美好。

民权花生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入菜。

无论是夜宵标配花生毛豆、下酒必备油炸花生米,还是虎皮花生、清炒花生苗,花生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大众食物,早已融入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融入了当地人的三餐四季。

近年来,民权县引导食品企业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文章,以“长领花生”为代表的企业,推出了花生休闲食品,长领厚味花生果、厚味花生米、小核桃风味花生米系列食品投放市场后,广受消费者好评。

现在,民权花生休闲食品,不光占据民权县土特产商店的C位,也走进了商丘市区的大型商超,走进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商店,走进了高铁站,让全国各地的食客大饱口福。同时,淘宝、京东、拼多多平台,抖音直播间,民权花生休闲食品也是热销产品。

以“在家剥罗森呢大娘”台词爆火的那个小伙子,新近在抖音平台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名字就是“罗森哥”。

我们在这里隔空@一下罗森哥,当你的粉丝量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要记得给民权的“罗森”代言呀!

来源:商丘宣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