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当代性、超越行当,这些是《麒派演剧观念与艺术创造——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高频词。2025年是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也是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刚过去的周末,《周信芳画传》上海首发仪式以及研讨会相继举行。


诚如当今麒派领军人陈少云所说,作为海派京剧的璀璨旗帜,麒派艺术不仅是上海的荣耀,更是京剧的典范。“与其说老院长创立了一种京剧流派,提出了一种演剧思想,更不妨说,他为后人指明了一条道路,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方法,这对我们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从元旦起,上海京剧院就推出《海上传麒》主题晚会、《投军别窑》《萧何月下追韩信》《狸猫换太子》等一系列演出,展现大师的艺术财富与当代麒派艺术的接力有序。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现在麒派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周信芳“为人民而创作”的演剧精神流淌在上京每一位演职人员的血液里,贯彻在上京的传统剧目传承和新编剧目创作之中。

“我一生只抱定实干、刻苦”

“好一个聪明小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唱段响起,周信芳的剧照出现在观众眼前。全国各地的麒派传人以及深受麒派影响的其他艺术领域的优秀艺术家赶赴上海,齐聚在《海上传麒》晚会,共同向这位京剧艺术大师致敬。

晚会中,陈少云以及京剧名家安平、严庆谷、熊明霞、傅希如担任讲述人,深情回顾了周信芳艺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这是我景仰的声音,这是我一生追摹的艺术。”陈少云动情地说道,“我没有见过大师,只能从大师留下的声音、图像、文字中寻觅大师的艺术之根。”当晚,陈少云四度登台,演唱了《打渔杀家》《文天祥》中的选段,并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三生有幸”压轴。


周信芳在他的《戏剧生活》一文中写道:“我一生只抱定实干、刻苦二字,我早年演出于各地,无论人家鼓励,或批评、指导,甚至教训我,我都接纳了下来。我根据事实的答案,就是埋头苦干,一定会得到惊人的代价,有朝一日春雷动,那就是扬眉吐气的日子。”

傅希如表示:“周信芳是我们的老院长,记得他曾说过,光学不行,还要多演,要在实践中多体会。也许我们在新戏中创造了一个人物,但是对他的刻画还不够十全十美,多演就可以完善,熟能生巧。我想,成才,没有秘诀,只有苦干。”


晚会中,婺剧、淮剧、越剧等其他戏曲亦有亮相,丰富的节目再次展现出麒派广泛的影响力。花旦名家熊明霞说:“麒派不仅老生学,花脸在学,旦角也在学,甚至其他艺术门类的演员都在学,直到今天,还有不同的人投入麒门。麒派蕴含了表演的根本法则,它可以让从事表演的人,从中找到塑造角色的理论依据。所以,有那么多的表演者去学习他。”


除了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之外,周信芳另一重不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职能调整后的第一任副院长,当年他在参与戏曲理论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诸多贡献。《周信芳画传》综合理论研究成果,以照片为载体,忠实展示周信芳精彩的艺术生涯,囊括842张照片与“评传”“画传”“年谱”“附录”四部分,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周信芳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画传中,读者可以看到如《单刀赴会》试妆照、《文天祥》剧照、周信芳主演昆剧《十五贯》等珍贵资料图片。

他的思想对当代戏曲发展至关重要

周信芳是20世纪戏曲最富影响力的京剧艺术家之一,他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的开拓性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后人。一生25000多场戏、共演出590出剧目、其中390出为新创。研讨会上,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给出一连串数字,丰富的积累构筑起周信芳的演剧观念和思想。“周信芳大师把京剧的现代性、当代性发展到顶点,他将戏曲的‘四功五法’与人物创造的生动性、准确性、丰富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宋江、萧何、徐策,一系列舞台形象勾勒出周信芳的表演道路。业内公认,麒派是京剧最难学的流派之一,难点便在于其不拘泥于戏曲程式和对人物的细致把握。一个锣鼓点、一个步伐、一个出场都可以把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彰显出来。陈少云谈到,他研磨周信芳的经典剧目,就是从感悟角色的内心世界出发。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在40年前曾是第一届“麒派艺术学习班”的学员,他感慨在学习班的学习和表演中,深切地体悟到“不为程式而程式,戏曲演员也能演个性,而并不只是共性”。


“在戏曲千百年发展过程中,能够具有思想性这项指标的艺术家实际上不多。当我们看到京剧自身之大,其实跟周信芳这一代艺术家所张扬起来的思想性密切相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表示。自称麒派的“后学者”,王馗认为这份思想性对当代戏曲的发展至关重要。“周信芳思想把人的价值与京剧艺术、戏曲艺术的价值相为表里,最终指向京剧的价值。”王馗表示,“在周信芳的艺术里,基于一人一样的立场,产生了一戏一格的价值,这种真价值超越了京剧行当规范和技术的束缚,走向了人自由的塑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