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一场外交会晤中,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和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叙利亚过渡政府领导人沙拉的握手风波迅速点燃舆论场。沙拉拒绝与贝尔伯克握手的举动,被贴上了“握手丑闻”的标签。然而,这场争议的背后,却折射出国际政治文化碰撞、性别平等议题与叙利亚未来走向的多重矛盾。
当沙拉在迎接法国外长巴罗时主动伸出手,却对贝尔伯克仅以手放胸前致意的画面传出后,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德国《图片报》直言此举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现,而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前主任佩尔特斯更将其称为一个“坏兆头”。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回应中明确表示,这一举动在意料之中,但无论她还是法国外长都无法接受。
沙拉的行为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宗教信仰与性别观念的冲突。然而,这种解释并不足以掩盖沙拉的政治意图。作为叙利亚过渡政府的领导人,沙拉一方面试图塑造“温和派”的形象,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向“沙姆解放组织”的宗教极端势力妥协。在这场会晤中,他既需要向国际社会释放“开放”的信号,又必须在国内维持对传统保守势力的掌控。因此,这一拒绝握手的举动,不仅是个人信仰的体现,更是政治算计的结果。
事实上,握手风波只是叙利亚过渡政府形象塑造中的冰山一角。自控制大马士革以来,“沙姆解放组织”竭力强调其包容性和对少数群体的尊重。然而,这一组织的宗教极端背景始终让外界对其承诺心存疑虑。去年12月,“沙姆解放组织”军事指挥官哈姆维在接受《经济学人》专访时承诺,将保护少数民族并建立包容性政府,但迄今为止,实际行动乏善可陈。沙拉虽多次公开表示女性应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却在是否允许饮酒等问题上语焉不详。这些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其所谓“温和化”转型显得更加摇摆不定。
握手事件的尴尬并非仅限于沙拉本人,它更揭示了欧洲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两难局面。作为阿萨德政府垮台后首批访问叙利亚的欧盟高级官员,贝尔伯克和巴罗此行显然是试图借助叙利亚过渡政府打开与大马士革的外交新局面。然而,这一姿态也暴露了欧洲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矛盾。一方面,欧盟需要与叙利亚新的权力中心建立联系,推进政治过渡;另一方面,沙拉拒绝握手等行为,又让欧洲关于性别平等和人权的立场显得尴尬和无力。
对于叙利亚未来的政治构建,沙拉的过渡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承诺:包容少数群体、保护妇女权益、组织全国对话等。然而,这些口号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实程度备受质疑。即使在面对欧盟外长时,沙拉的表现仍旧透露出强烈的保守倾向。尽管他试图以温和的语言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但握手事件暴露了其在面对文化与价值观冲突时的脆弱与矛盾。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这场风波不仅是一次外交礼仪的失误,更是全球化与地方化张力的缩影。叙利亚正处在内战后的权力重构期,其社会价值观念和政治结构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沙拉和“沙姆解放组织”试图用传统宗教信仰来维系国内支持,但在面对国际社会时又不得不表现出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这种矛盾状态不仅限制了其国际外交空间,也为叙利亚的政治转型带来了深远的挑战。
沙拉拒绝与贝尔伯克握手的举动已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未来的政治走向。如果叙利亚过渡政府无法在包容性和权利保护上做出实质性改变,其所谓的“转型承诺”将沦为空谈。而欧盟如果一味追求与叙利亚新政权的外交接触,却忽视对其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也可能在国际上陷入道德困境。
这场握手风波看似是一场外交礼仪的冲突,实则是文化、政治与信仰碰撞的浓缩。对于叙利亚和国际社会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握手的讨论,更是一场关于尊重、权利与未来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