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本榜单每月从上个月最新出版的文学艺术、历史传记、思想社科类图书中,参考图书网店的数据及专业书评媒体的评价,以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为标准,筛选出一本重点推荐图书和九本好书,期待其中的某一册能够进入您的内心。


《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

陈龙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写字楼、高校、新老社区环绕的中关村商圈,活跃着一个八百余人的外卖骑手兄弟连。“青铜”新手、深藏不露的“单王”大姐、手握神秘“权力”的站点调度员、身兼多职的“扫地僧”……怀着对高收入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背井离乡,成为全中国外卖骑手的几千万分之一。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陈龙骑上电瓶车,“卧底”中关村外卖骑手兄弟连,亲历外卖骑手的真实劳动过程,以发现平台经济背后的劳动秩序,亦即平台经济中资本如何控制和管理劳动力的问题,以期为劳动者的系统困境寻找出路。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和规则,引导着超过千万的外卖骑手,每天井然有序地在各个城市到处奔波?骑手困境备受关注的当下,我们真的了解骑手与算法的互动和博弈吗?平台经济时代,资本控制劳动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参与式观察经验和劳动社会学理论研究,作者向我们揭示: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本对劳动控制强化而不是削弱,平台系统及其背后的“数字控制”取代了人的管理成为平台经济劳动秩序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优秀图书】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

刘永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讲述了发生于19世纪徽州一个普通乡民程允亨的生活世界的故事。作者在细致解读程允亨及其家人留下的长达四十年的日常行事记录的基础上,以其生命历程为经,生活世界为纬,全面再现了这个世界的不同面向——从农田耕作到商品贩卖,从饮食、穿着到关系、人情,从时空感知到读写实践,从仪式展演到政治体验——及其变动趋势。本书力图有机结合整体史分析、微观史诠释及民族志方法,近距离观察国际贸易、王朝制度、区域社会及个人决策等不同因素在塑造乡民生活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大变革时代一个普通民众的历史际遇及19世纪中国乡村的变与不变。

《也不知道谁更疯:一名精神科医生的精神之旅》

[英]本吉·沃特豪斯 著

高天羽 译

理想国|云南人民出版社


英国精神科医生本吉·沃特豪斯同时还是一名获奖的单口喜剧演员,在本书中从内行视角呈现了精神医学行业现状,更隐隐勾勒出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苦楚,外人往往难以理解:温和的园丁因精神病史而遭社会排斥,终日与脑内的声音作伴;妄想的儿子不知自己发病时要杀了妈妈……另一方面,精神医学研究并不成熟,对患者的帮助依然有限;精神科在医院中是资源少、风险高的科室,有的医生有更高的精神问题风险乃至患病率,而作者自己,则是家族有酗酒、暴力、失智、精神病等多种精神、神经障碍史,这些对于他常是阴暗的记忆,也阻挠着他建立、维护亲密关系。他抱着帮助家人和自己的心愿选择了精神科,却发现众生皆苦,万事皆难。尽管如此,作者依然选择在这个行业中坚持和奋进,凭着信念、人性和苦中作乐讲地狱笑话的喜剧精神,“救一只海星是一只”。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美]萨拉·法默 著

叶藏 译

望mountain|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爆炸增长摧毁了农村原本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学者、政客纷纷断言“农村已死”“农民已死”。本书却指出,在同一时期,不仅农民都在积极地拥抱现代化,而且“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反而牢牢地攥住了法国人的想象力”,法式乡村风格甚至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至今的当代神话。面对人满为患的城市、不尽如人意的都市生活、让人异化的工作,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农村,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赋予农村生活象征性和物质性的价值,以寻求“现代化的解毒剂”,这让农村在现代世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农村社会并没有因为农民的消失而消亡,相反,人们不断地重塑农村和城市的关系,赋予法国农村全新的活力,甚至为法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

[日]田中光 著

曹逸冰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月经是女性生理成熟的美好象征,但长久以来,月经被视作一种宗教文化禁忌,是身体不洁的表现,甚至让女性产生了羞耻感。女性卫生用品的出现,不仅守护了女性的健康与快乐,更改变了女性的意识,让女性对月经有了积极的认知。本书中,日本历史社会学家田中光以女性卫生用品的发展和演变为主线,介绍了卫生巾问世之前女性的经血处理方式,剖析了世界各地阻碍女性卫生用品发展的月经禁忌,聚焦日本一次性卫生巾鼻祖“安妮卫生巾”的诞生、没落和其成就的社会意义。卫生巾的出现让日本女性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跨步地迈入社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不仅是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也揭示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更展现了女性身体自主意识的觉醒过程。

《羊奶煮羊羔》

[俄]尤里·波利亚科夫 著

谷兴亚 译

后浪|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为“怪诞现实主义”创始人,俄罗斯国民级讽刺文学大师尤里·波利亚科夫的代表作。在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对立面的时代,身为作家的“我”,一面失望地相信写什么都没有了意义,一面又渴望写出自己的“首要”作品。在醉酒中“我”打下赌,说自己可以把一个草包打造成大作家。于是,半文盲维捷克误入赌局。一番包装后,人们纷纷将维捷克视为天才。不久,天才的神秘长篇写成的消息传开,人人渴望一睹为快,评论、采访、电视直播相继涌来。一切都看起来如此顺利,谁能料到,电视直播捅出了大娄子,灾祸几乎已不可避免。而此时,大洋对面的贝克奖评委会抛出了橄榄枝……这出闹剧将如何收场?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

姚璐 著

铸刻文化·单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2016年至2020年,姚璐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和深度的观察,作者用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一个长期被硝烟和纱袍遮掩着的更为鲜活、丰富的中东世界,以及这个动荡、神秘的世界里个体的命运、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我想这样被埋葬》

[美]香农·李·道迪 著

[美]丹尼尔·卓克斯 摄

李鹏程 译

乐府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


一个社会对待死者的方式和态度是了解这个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有力线索,而作为社会活动的葬礼也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之一。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香农·李·道迪聚焦美国葬礼革命,以人类学家的身份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与殡葬师、防腐师、设计师、公墓所有者、创业者以及遗属交谈,真实记录下当代美国人对死亡态度的迅速变化:人们不愿意放弃这最后一次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寻找自己(或为自己亲友寻找)最适合的遗体处理方式成为最后的愿望。道迪发现,通过革新殡葬风俗,美国人正在重塑他们对人格、仪式和代际关系的看法。殡葬业者在追逐利益和人性关怀之间寻找着新的商机,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当代人的死亡观念变得既更加物质化,又更加精神化。

《炎症:食物、微生物和疾病的故事》

[美]希尔帕·拉维拉 著

钟与氏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自医学产生之时,发炎便作为人类最早认识的医学症状之一,它是人体抵御微生物、外界物质及感染的自然反应。过去,我们在面对外部侵扰时,主要依赖体内免疫系统的自然防御或借助抗炎药物的辅助。然而,今日医学领域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即许多炎症难以被察觉且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被检测,这类炎症被称为“隐性炎症”。尽管“隐性炎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其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经退化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潜在的威胁已不容忽视。本书作者通过深入探讨体内细胞的运作机制,对现代医学面临的这一重大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使读者对炎症的本质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与此同时,通过作者环环相扣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关于炎症的研究历程。最终,基于古往今来对炎症的各种研究成果,读者可以获得对抗炎症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老房子:俄罗斯的百年历史》

[俄]亚历山德拉·利特维娜 著

[俄]阿尼娅·杰斯尼茨卡娅 绘

叶晓奕 译

后浪|上海三联书店


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绘本《老房子:俄罗斯的百年历史》描绘了从1902年至2002年穆罗姆采夫家族百年间的悲欢往事,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所经历的一切。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