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在沈阳市公安局担任法化组组长的徐功伟接待了一位军人,沈阳军区保卫部的张干事。吉林省磐石县(1995年10月,磐石县撤县设市,由吉林省直辖,吉林市代管)驻军某部发生一起杀人案,组织上派张干事携带此案的有关材料前来求助,请公安局的法医对几个重点问题作出鉴定。
徐功伟和李贤俊、及志勤等法医与张干事见了面,向他详细了解案情。
小学教师徐桂云在1961年寒假中到部队去看望已是连长的丈夫,竟然一去未返。那位连长带兵到外地训练,回到部队驻地后看到徐桂云亲属的来信,不禁大为震惊,因为他从未见到妻子。一位极少外出的女教师来部队探亲,却两头不见人,必定出事了!
部队和当地公安机关对徐桂云的失踪十分重视,派人四处寻找。直到1961年3月6日,才有人发现,在汽车站到部队营房之间路边的一条很隐蔽的山沟里有一具女尸。
尸体已高度腐败,呈半躺半坐仰卧位,裤子被解开,帆布裤带扣呈半插状。死者腹部有一个创口,绿华达呢的裤子前后各有一个裂口,帆布裤带后面也有一个裂口。法医尸检发现,死者第三节椎骨上有一个斜穿的小孔洞。尸旁的手提兜内,有一枚刻着“徐桂云”三个字的印章。
经过那位连长辨认,死者是他的妻子徐桂云。
发现徐桂云被害尸体那天,是驻军某部干部和战士们最沉痛的日子。连长痛哭失声,同志们也为军嫂的不幸而深感悲痛。他们强烈要求部队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早日破案,严惩凶手。
当地公安机关与军区保卫部密切协同,立案侦查。由于徐桂云尸体发现较晚,现场受到破坏,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侦查线索。
公安机关的法医对尸体做了剖验,鉴定结论是:死者曾被扼颈;第三节腰椎骨和裤子、裤带上的孔洞是戳刺伤,但也不排除火器伤;他杀。
公安机关根据这一鉴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发现了重大嫌疑人——驻军附近一个民兵战士,他有接触苏式步骑枪枪刺的条件,那支枪刺被怀疑为杀人凶器。
显然,虽然“不排除火器(枪弹)伤”,但公安机关倾向于被害人死于锐器戳刺伤,苏式步骑枪枪刺可以形成死者的伤创。
不过,这一鉴定结论是否正确呢?军区保卫部犹豫未决。鉴定结论未免有模棱两可之嫌。既认定为戳刺伤,又不排除火器伤,究竟认定哪个呢?对致伤凶器的认定是本案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侦查方向和对嫌疑人的判定,也关系到那个民兵战士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军区保卫部派张干事来向沈阳市公安局的几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法医请教。
法医参与命案技术鉴定,勘查现场、剖验被害人尸体是两项先决条件。可是,军嫂被害案发案已经过了半年之久,原始现场已不复存在,徐桂云的尸体也已火化成灰,勘验现场和解剖尸体都不可能了,摆在几位法医面前的,只有军区保卫部提供的这样几件东西——
一节死者被洞穿小孔的第三节腰椎骨;
一把被怀疑为杀人凶器的苏式步骑枪枪刺;
两块带裂口的华达呢裤子布片;
一条有一个裂口的衬裤布片;
一条有一个裂口的帆布裤带;
一份当地公安机关打印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
案情重大,但徐功伟等法医所能看到的却只有这些。
据说,那个被认为有重大杀人嫌疑的民兵战士已被监控。军区保卫部派人就此案来要求鉴定,实际上仅仅具有复核性质。如果沈阳市公安局的法医们认定那把苏式步骑枪枪刺可以形成徐桂云尸体上的伤创,那么,那个民兵战士就极有可能作为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反之,如果法医们作出否定的回答,那么,民兵战士就被认定是一个无辜者。
这样看来,事情很明显:如果徐功伟等几位法医对此案作出不符合事实的错断,那就将因他们的失误而冤枉一个好人,或放跑一个罪犯。轻飘飘的一纸鉴定书,责任重大。求援单位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但是也将一个无形的巨大压力加到他们的身上。
徐功伟、李贤俊等人完全可以不承担这个风险。军嫂被害案已时过境迁,检材少得可怜,依据不足,连现场勘查情况记录都没有,何况又是一项外援任务,所以,作为法化组的组长,徐功伟哪怕提出任何一个小小的理由或借口,都可以将这个可干可不干的工作推掉。
可是,徐功伟、李贤俊等几位法医,在听了案情介绍,逐一看过那几件东西之后,不禁义愤填膺。犯罪分子竟敢在军营附近对军人家属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真是丧心病狂,罪大恶极!此案至今未破,还能让他继续逍遥法外吗?作为法医,当有机会为死去的军人家属及其亲人报仇雪恨而献出一份力量的时候,能无动于衷吗?军区同志满怀希望而来,他们能拒绝吗?
徐功伟、李贤俊、及志勤等法医与本部门的负责同志经过研究,当即接受了这个任务。
任务接了,但要完成它难度很大。
军区保卫部提供的检材只有一节腰椎骨,少得不能再少了,检验工作必然受到局限,这样能行吗?
法医对刑事案件做技术鉴定,即使不能亲临现场,也有必要对现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可是,现在连起码的现场勘查记录都没有,只是由送检人员对现场情况简单描述一番,这样能行吗?
况且,当地公安机关的法医已经对本案作出了鉴定,而当时他们是有较好条件的。徐功伟他们对这一鉴定无论是认同还是否定,都要拿出有力的根据来,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作为法化组组长的徐功伟,当然是完成这一任务的牵头人。李贤俊原在市法院做法医工作,资历较深,有丰富的经验。徐功伟虽然是法化组组长,但在理论和实践上经常向他请教。既把他当作老师,也做他的助手。在这次验骨鉴定中,李贤俊是当然的主力。他和徐功伟决心揭开军嫂被害之谜。
他们反复观察那节腰椎骨,还有那些布片、帆布裤带,决定先按当地公安机关的鉴定,假设徐桂云的死因是贯通性刺创,致伤凶器是苏式步骑枪枪刺,做一做穿透实验。他们将苏式步骑枪的枪刺立起来,分别对华达呢裤子布片、腰椎骨、帆布裤带的孔洞尝试贯通。结果,布片、裤带上的孔洞都很容易地通过了,特别是裤带的孔洞能通过20厘米。可是,腰椎骨上的孔洞却只能进入3厘米,不能贯通。
“咦,怎么回事?”李贤俊皱起眉毛,脸上现出迷惑不解的神情。
其他人也一怔,感到纳闷儿。
是呀,既然枪刺只能扎透死者前面的华达呢裤子,不能扎透腰椎骨上的孔洞,那么,它怎么可能斜穿过死者腹部之后,再扎透腰后面的帆布裤带呢?也就是说,既然那把枪刺穿不透死者腰椎骨上的孔洞,那么,腰后面的帆布裤带上的孔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可见,这把苏式步骑枪枪刺不能形成徐桂云尸体上的伤创,死因不是戳刺伤,认定枪刺是杀死徐桂云的凶器的说法不能成立。
对于法医来说,这样简单的实验做起来太容易了,问题也不难发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这样去做。
那么,凶器究竟是什么呢?
他们想到了枪支射出的子弹,当地公安机关的技术鉴定中不是说,“也不排除火器伤”吗?
死者衣着上的裂口对于凶器的判定很有参考价值。李贤俊等人仔细观察死者生前所穿的那条华达呢裤子上的裂口。那个裂口呈“十”字型破裂。枪口在接触性射击人体时,由于气浪的作用,纺织品纵横纤维可呈“十”字形裂开。如果凶器是枪刺,那么,裂口就应该是类似三角刮刀所形成的那样,裂口较小,纤维断端整齐,起毛现象较少,而不会形成这样的“十”字形裂口。
如果徐桂云的死因是枪弹创,那么,一颗子弹就应该顺利地通过裤子、裤带上的所有裂口,当然,还有处于它们两者中间的那节腰椎骨上的孔洞。
徐功伟用一颗步枪子弹做实验,但实验结果也出现了问题:子弹能通过死者的裤子和裤带上的裂口,但却不能通过腰椎骨上的孔洞。
步枪子弹通不过,再用“五四”式手枪子弹和马牌撸子子弹试一试,也都通不过。
真是件怪事!为什么一颗子弹能穿过死者前面的裤子和后面裤带上的裂口,却穿不过它们两者之间的腰椎骨上的孔洞呢?
没想到,用以否定别人的依据,反过来又同样否定了自己。
推翻别人的鉴定容易,要证实自己的鉴定正确,却难乎其难啊!
鉴定工作面临着难题,但徐功伟和李贤俊没有放弃。他们在完成正常的出现场、尸检、化验等繁忙工作的同时,始终没忘记这个外援的鉴定任务,反复观察、检验有关物证,查阅资料,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分析、探讨,合力攻关。
终于,李贤俊从那节腰椎骨上看出了问题——预应力!
人身上不同部位的骨骼,骨质并不是相同的。腰椎骨的骨质呈海绵状,密度小,当枪弹快速进入时,有一定的膨胀力,疏松的骨质被挤向四周;弹头穿过后,又有几分复原,弹孔就自然缩小了,以致原来的弹头不能再通过。
听了李贤俊的分析,徐功伟顿有所悟,拍了拍大腿,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稍停,又说:“咱们再做做实验吧!我出去弄点牛骨头、猪骨头来!”
别看徐功伟是组长,却从不摆组长的架子。他腿勤手勤,许多费时费力和外出跑腿的事一般都由他做。他到肉食加工厂要来一些牛骨头、猪骨头,和李贤俊一起到省公安厅验枪室做实验。
叭!叭!叭!
李贤俊手握“五四”式手枪,对准一块牛腰椎骨射击,徐功伟做记录。枪声响过,他们用弹头比量牛腰椎骨上形成的弹孔……
啊,弹孔比弹头小,弹头同样通不过!
实验成功了,“难题”破解了!两个人特别高兴。
这就是说,徐桂云的死因果然是枪弹创。
他们没有忘乎所以,继续冷静地思考。子弹射击牛的松质骨是这样,如果射击牛的密质骨又会怎么样呢?徐功伟拿过来一块牛的肩胛骨,李贤俊用同一支手枪在同样的距离向牛肩胛骨射击。射击后发现,子弹仍然可以轻易地通过弹孔。
原来如此!奥秘就在骨质的预应力上。牛的肩胛骨是密质的,没有预应力,所以弹孔不能缩小。由于送检的徐桂云的腰椎骨是呈海绵状的疏松骨质,在子弹进入时产生膨胀,穿过后弹孔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以致弹头不能再度通过。这一点使原鉴定法医忽略了枪弹创的可能性,而把刺创作为致死原因了。
死因找到了,凶器认定了,徐功伟和李贤俊进而从弹孔的斜穿方向,推定子弹飞来的角度。据介绍,人们发现徐桂云尸体时,她是半躺半坐呈仰卧位倒毙在沟里的,那条帆布裤带的尾部和铁扣似插未插……
两位法医据此想象当时的情景,如同亲眼目睹——
徐桂云被害一案,不可能是仇杀和财杀,极可能是强奸杀人。犯罪分子对到部队探亲的徐桂云威胁并扼颈实施强奸后,徐桂云并没有窒息而死,她苏醒后羞愤难当,一边系裤带一边痛骂犯罪分子,决心告发他。她很可能知道犯罪分子的身份。她的话使犯罪分子惊恐万分,为了灭口便向她开了一枪。这个射击的角度,是与被害人所穿衣物和骨组织上的裂口形成的一条直线及其死亡姿势相符的。
前后仅用一周时间,沈阳市公安局的法医就对军嫂徐桂云的死因和凶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工作做到这一步似乎就可以了,但他们的缜密推理并没有结束。既然当地法医在对徐桂云尸体进行剖验时没在体内发现枪弹弹头,尸体腰后的裤带上有贯通性弹孔,那么,那颗罪恶的弹头到哪里去了呢?
军区保卫部的张干事来了,李贤俊和徐功伟又接待了他,向他讲了鉴定结果,然后说:“到现场去找弹头吧,可能就在徐桂云尸体的下面!”
按照这一建议,当地公安机关在驻军配合下重新勘查了现场,组织技术人员和战士挖掘徐桂云尸体位置数米范围内的泥土,像发掘珍贵历史文物那样小心翼翼地用手扒,用筛子筛,果然找到了一颗直径为7.62毫米的枪弹弹头!
张干事高兴地给两位法医打来电话,向他们报告了这一消息。
军嫂被害案的侦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那个无辜的民兵战士被解除了监控,一个新的重大犯罪嫌疑人成为侦查对象。一支托卡列夫手枪手枪手枪送到有关技术部门作鉴定。
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弹道学家就揭开了一个奥秘:由于枪支膛线的作用,每支枪都会在其发射出的枪弹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根据这一点,通过鉴定,就可以判断杀人的枪弹是不是由某一支枪发射出来的,进而追查到该枪持有者或有条件接触者的头上。
弹痕鉴定结果出来了,军嫂被害案的真凶也随之浮出水面,他是一个军中的败类,受到了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