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飞江北》第137期
什么是技术经理人?
不久前,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新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25所高校,纷纷带着自己的科技“宝贝”来现场交易。
人头攒动的展会上,有一个专业的群体,一直在奔走忙碌,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牵线搭桥做“红娘”,以期促成一段“好姻缘”。
这群搞技术的“红娘”,在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被归为第二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名称叫“技术经理人”。
那什么是技术经理人、他们有什么特质?又是什么让新区的技术经理人越来越多?
这个“红娘”不一般
最近,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后简称“分中心”)揭牌运行,在分中心迎来重要发展时刻的同时,负责人吴昊同样有了新身份。他的名片上多了一个头衔:技术经理人。
虽然已经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工作很久,但是这样一个新的职业身份,他也是近几年才逐渐熟悉。
技术经理人,在不同地方又称技术转移人才或技术经纪人。2021年,上海、江苏、重庆等地出台了加强培养此类人才的相关规定;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其归为第二类“专业技术人员”,为其明确了正式职业身份;今年3月,成都明确将用三年时间,培养和引进技术转移人才5000人以上、中高级职称技术经纪(经理)人300名……
近年来,国内不少省市都在出招“争抢”这类职业人才,技术经理人已经成为最新潮的职业之一。为什么这类人群越来越“香”?究其背后,离不开对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院所中仍有大量研发成果未能形成现实生产力。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要通过一个“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如何让躺在实验室里的论文变成走向市场的商品,是行业公认的难题,甚至被称为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
与之相应的企业市场,则急需前沿技术助力产业化进程、升级迭代新产品。
为企业找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找市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技术经理人成为帮助技术和产业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摆渡人”。他们用专业知识为两者牵线搭桥,并通过专业的服务促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名副其实的“科技红娘”。
首批技术经理人上岗
技术经理人如此关键,什么人可以胜任?
“科技‘红娘’可不好当,不仅要学通识知识、熟悉专业领域,还要具备和企业家、科学家对话的能力,当好技术‘翻译官’。”
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副总经理、分中心负责人之一卢清瑶就是一名技术经理人。在她看来,拿到技术经理人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要想成为优秀的技术经理人,得十八般武艺全会。
她表示,技术经理人的工作不仅仅是让高校和企业“对接上”,还要能提供全流程的专业服务——从高校报批到成果路演,再到与合作企业洽谈,乃至之后的知识产权布局、投融资等,都要“在行”。
这就意味着,技术经理人要兼具技术与市场、金融、法律、管理等多领域知识,成为“六边形战士”,才能胜任这份挑战。
△分中心首批技术经理人
在高质量建设分中心的计划表上,“组建一支高学历、高效率的技术经理人队伍”被写在前列。而这个计划正在吴昊和卢清瑶的带领下逐步完成。
“我们已经组建了首批技术经理人队伍,为了更好开展工作,大家都在跨界学习中。”卢清瑶介绍,分中心以“专职+兼职”的方式组建队伍,其中兼职技术经理人多来源于合作高校。
“未来,每位技术经理人都要对接至少一所高校。昨天在高校‘挖宝’,今天到企业‘挖需’,就是我们的工作日常。”卢清瑶介绍,“我们也会利用‘外脑’,邀请投资专家、技术大咖共同评估专利价值、技术优势。”
据介绍,截至目前,分中心已拜访高校58所,遴选高校成果601项,收集企业需求128条。在吴昊和卢清瑶的办公桌上,一叠以企业、医疗机构为主体的需求“问卷”和以高校为主体的技术“答卷”,每天都在变厚。
技术经理人诞生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也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风口。技术经理人越多,越能反映这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实力。自带“创新基因”的江北新区,正吸引越来越多技术经理人进场,便是这个道理。
2024年全年,新区先后携手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共谋产学研用新篇章,为挖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先后与华为工业软件、英发集团、长城汽车等一批重点企业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科技成果落地丰富应用场景。
当新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技术经理人也接踵而至;当技术经理人队伍越来越多,更多成果转化的好消息,也在这片区域频频传来。在这一良性循环中,新的“研产贯通”故事,不断上演。
素材来源 | 生物医药谷、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
文 | 高媛、周琴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