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描绘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经济图景,清代国家在木材市场中,挥舞起了“看不见的手”,在一个个经济运转环节中,逐步培育起了市场经济法则,让一座座森林作为木材的原料,从山野到城市,流动了起来,所以给书起名叫“流动的森林”。本书证明了清代国家如何努力公平对待市场竞争,如何保护木业商人免受地方官员压榨。而这些,正是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内容。
木材贸易是一门多层次的生意,木商经营的规模和范围不尽相同。在清代,邻近木材产地经营的木商是所谓的“山客”,异地木商则通常被称为“水客”。从初级分销市场出来以后,水客将其所购原木重新捆扎成大排入江。水客通常随木而行,一旦到达南京、上海等东部大城市目的地市场,他们就在当地牙行的客栈里歇脚,并通过牙行出售商品。
牙行是清代整个木业运营交易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被赋予促进买卖、登记交易、监督货物和人员流动的职能,并通过全国性的牙帖签发、核验和更新制度进行管理。针对直接拒绝付款、延期付款、拒绝向债权人还款等违约陷阱,都需要牙行或者木行采取措施,在内部以及与其他行会协作,进行补救或者惩戒。
而地方官府则被禁止通过牙行无偿索取物资,而以“差务”的名义动员资源。只要行会不违反开放准入和公平交易等基本原则,地方官员们可以用司法权力来为它们背书,
在这样一个类似市场经济的贸易体系中,官员和行会的利益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得到满足,并且由此链条,向上游影响到水客、山客等贸易商或大木商,再向上,影响到产地的地主、栽手等,当然还有其中的种植农、木夫、排工等形形色色的服务人员,以及必不可少的金融中介机构,整个森林木业的运营和交易网络就此得到完善。
清代森林木业这样形态丰富而有效的自由贸易体系,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来理解和发展市场经济。要知道,清代的朝廷不但制度落后,而且观念闭塞,它们都能在一两百年前就发现:有些事情,政府自己是没法干的,但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干,而且干得更好。于是,清廷就顺应市场规律,设计了很多法令规则,来预防权力寻租,保护市场交易。发现了市场的好处,倒逼政府努力地保护市场,营造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这种应对思路,即便是古代的政府所为,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流动的森林:一部清代市场经济史》展现清代经济风貌。从独特视角切入,剖析市场经济脉络,呈现商品流动、贸易往来等状况,为理解清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提供新颖且有价值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