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有趣的人,寻好玩的答案”。 这里是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带来的 聊天文化栏目《我问》。 每期邀请一位林少喜欢、欣赏的好友、智者品茶聊天,在闲谈中交流彼此的人生难题,在思维和灵魂的碰撞中,探寻彼此的生命故事,用生命影响生命。 第21期嘉宾是 作家张德芬。 她说:“亲密关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功课。”

干净利落的短发,纤细的身段,你不会想到,写出《遇见未知的自己》的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已逾六十。

她就坐在林少对面,笑着讲起从自己十七八岁起开始恋爱,没有空窗期,而今越过山丘,无人等候。

“亲密关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功课。”

关于亲密关系,张德芬是有发言权的。

19岁考入台湾大学,22岁大学毕业进入电视台,成为当红女主播。

25岁嫁给大自己10岁的男人,奋不顾身地走进婚姻。

27岁离婚净身出户,辞去电视台工作,选择去美国留学。

32岁再婚,拥有一双儿女,丈夫是500强企业高管。45岁,她的第二段婚姻也结束了,被抑郁症缠身。

她决定为自己而活,自此走上追求个人心灵成长的带路。

2007年,《遇见未知的自己》一经问世,成为出版社的年度畅销作品,出版量至今已超一千万本。

谈了四十年恋爱,从一个把价值都放在对方身上的恋爱脑,到习惯孤独、享受孤独,张德芬跋涉许久。

她经历过成功的爱情,也经历过挫败的感情。根据自己多年来摸爬滚打的观察和实战经验,她写下新书《活出你想要的亲密关系》,关于婚前协商、识人边界、维护家庭边界等内容,议题细腻入微,道理直白深刻。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广告)

有人评价她写得太血淋淋,她回答说,用务实的角度看待婚姻会更容易一些。

本次对话,林少和张德芬聊了聊亲密关系、爱与孤独,及张德芬正在步入的老年生活。

关于如何爱人爱己,或许从林少与张德芬的对话中,每个普通人都能找到一些答案。


林少:《遇见未知的自己》是2007年出版的,好像畅销了一千多万本。

张德芬:哈哈差不多,如果加上盗版就不止了,当年盗版挺猖獗。

林少:现在,我再次看书上的这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仍然非常感动。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它时,感觉被点亮了。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以前总是向外拼搏,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到,其实一切都是个人内心的战斗。

张德芬:我也不知道,当年是哪里来的灵感写下这句话(笑)。我想,我们周遭的一切,人、事、物也好,对世界的感受也好,都是内心需求透射出来的。

林少:这次来和你聊新书,从十几年前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到最近的《活出你想要的亲密关系》,这两本书是不是也代表了这些年来你的个人成长?

张德芬:当初《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受到启发,要把这样一个大的概念写下来。

那亲密关系,是我一生最重要的功课,我人生里的痛苦,很大部分就来自亲密关系。

我又是个不服输的人,喜欢去研究事情,想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那些亲密关系好的人,他们是怎样的视角,会怎样看待事情。

这本《活出你想要的亲密关系》,是总结了我从十八九岁到六十多岁的恋爱经验写出来的。

从以亲密关系为主业的恋爱脑,到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走了很长的路,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

我觉得婚姻里很多东西是技术性问题,所以我把亲密关系里要避免踩的坑,结婚前要注意的事情,都事无巨细写在里边。

所以这是一本实战手册,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技术性方法。


林少:你刚刚说,亲密关系是你一生中最大的功课。几个月前,你的另一位好朋友金惟纯老师也说了同样的话。

他七十几岁,三段婚姻。我想您两位在关系当中,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为什么亲密关系对你们来说依然这么难。

张德芬:我和金老师很熟,都出生在中国台湾,在台北也算文化圈的名人。金老师的童年很辛苦,是遗腹子,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他很了不起,能从这样的荒漠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自己事业有成,又走向心理健康道路,帮助了那么多人。

我们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有童心,有孩子,也很真诚。

可能平时交往都还是装成大人样子,也懂很多道理,可一旦进入亲密关系,所有内在的伪装和装饰都没有了,会不自觉在亲密关系里重复童年的创伤,那些童年没有被满足的东西,会被勾动起来。


林少:读你这本《活出你想要的亲密关系》,我还是很感慨。可能很多人年轻时什么都不懂,就进入婚姻,其实婚姻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

张德芬:是的,虽然常说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学就会,但我的这本书里包含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也可以作为一本参考手册和行动指南。

林少: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致,比如婚前协商这一部分,很多人其实是抹不开面子去做这件事的。那么,你该如何建议大家进行这种既不伤感情又体面的协商呢?

张德芬:首先,心里要明白,婚前把事情说得越清楚,就越能知道将来可能会面对什么状况。如果这时候都无法互相妥协,那结婚之后就更不可能了。

婚姻中很悲哀的一件事是,双方往往会拿出自己最糟糕的一面,而想要改变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有改变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带着一定的预期走入婚姻。

如果一个男人在结婚前就告诉你,小孩子不乖要打,那你就要多考虑一下了。

像我这类个性的人,如果我的孩子被欺负,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他们,我接受不了会打孩子的男人。

用务实的角度看待婚姻会更容易一些。如果你还带着浪漫的幻想,认为王子和公主从此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不过没关系,我的书里列举了很多可能会遇到的坑,可以研究一下。

当然,婚前协商可以以轻松的、不经意的方式提起,不要太一本正经,只是这些事情确实有必要在婚前厘清。

林少:打孩子也好,或者其他不好习惯,好像也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模式?

张德芬:我觉得,不是说原生家庭糟糕就一定会怎样,关键在于这个人如何看待原生家庭,以及目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比如同样是父母离异,妈妈独自抚养孩子。如果妈妈很明理,和孩子关系进退有道,那就没问题。

但如果她对孩子有过多依赖、期望,以后孩子的婚姻里,她也不可避免会有所插手。

再比如,如果一个人对父母有很多怨言,将来对你也会如此。

有的人的孝顺里有太多讨好成分,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长大后依然渴求被爱,想要讨好父母。

可如果一个人无法自给自足地爱自己,也会影响婚姻关系。


林少:你书里还写了一些识人之道。感觉人在恋爱时会对对方有滤镜,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很多优点可能是装的?

张德芬:或者走向反面。所有的优点都会有反面。

老实稳重,这是优点,但婚后可能就沉闷无趣。一个人婚前勤劳,那你要知道,他婚后会要求你同样勤劳,甚至对清洁程度有一定要求,这些都得要配合。

我对女儿的要求是,婚前要同居三年才能结婚生子。现在大家都讲求速度,三年不行,至少也要一年吧。只有住一起,你才能真正看清对方。

有些人觉得我这本书太务实,太血淋淋了。虽然说现在离婚成本小了,我自己离过两次婚,我觉得哪怕感情破裂了,离婚时还是很痛苦,像扒了一层皮。

所以我建议大家走入婚姻时,还是要多考虑。

林少:离婚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小孩、家庭、事业、社会关系……你觉得有没有要优先考虑的条目?

张德芬:首先考虑的还是孩子。我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两个孩子觉得父母没能在一起是个遗憾。

好在我当时处理得当,孩子也都十岁以上。离婚是要有充足理由的,理直气壮去跟孩子沟通,不能心虚。

如果你理亏了、心虚了,行为上做出很多补偿行为,孩子其实是会利用这一点的。但因为我站得稳,孩子就不会用感情勒索的方式吵着要我们继续在一起。

我也反对一些人,明明是自己缺乏安全感,不想离开婚姻,就把孩子作为工具,去逃避婚姻中的问题。

我见过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来找我,说丈夫有严重的情绪暴力和言语暴力,于是他们的分居了。

我说为什么不离婚,她说为了孩子。我说,你的孩子未必想要活在这样高压的家庭氛围里,不要因为自己不敢踏出那一步,把锅甩给孩子。

另外,离婚千万不要因为情绪上的问题。情绪价值是最廉价的,花点钱就能在心理咨询师那里买到。

林少:你还有一章是讲维护家庭边界的,包括婆媳相处,您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的吗?

张德芬:我有个朋友,她的婆婆不太好相处,但我朋友很爱自己,所以每次跟婆婆见面时,她总是随心所欲地睡到自然醒。

她嘴巴甜,但并不讨好,心地善良,老公也很爱她。因此,婆婆反而特别喜欢她,而对另一个态度卑微、总讨好她的儿媳则不那么尊重。

如果你有一个讨好的能量、卑微的能量在那里,别人就有踩踏你的余地,反之别人就找不地方下手。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背景不佳,自身条件也不好,还找了个妈宝男,并且婆婆很强势,那么在这样的婚姻中,你能做的就是尽量远离,并在适当的时候勇敢为自己发声,明确自己的界限。

不要担心说出心里话会导致老公与你离婚,你要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不要害怕表达,一味忍让只会让情绪积压,最终爆发,那时对方也无法接受。


林少:爱和伤是一体两面,爱和孤独也是。我很想知道你经历了那么多的伤痛、孤独,是怎么走出来的?

张德芬:好问题。我看起来很独立,可以背包独自旅行,但还是害怕孤独的。我十八九岁开始恋爱,几乎没有断过。

年轻时没有男伴,回头一看还很多,随便抓一个。但我五十多岁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了,越过山丘无人等候了。

那时小孩也离家了,空巢了,我必须面对一个人的日子。

起初特别不适应,不断用旅行来安抚自己,也去看书,去找心理咨询师,去上课。后来我终于意识到,孤独是一个假象。

林少:怎么说?

张德芬:有一个春节我带父母出去玩,回到台北后,我先把他们送回家,再回到自己家。一打开门,是我自己的一个空间,感觉好舒服。

那时我脑海里有一个声音:你一个人,孤独终老,好可怜哦。

但我觉得不对啊,我的体感是舒服,是愉悦,那么这个声音从哪里来呢?我就知道了,那是我大脑里的惯性思维。

说实在的,那么多年下来,我现在需要孤独。和一群人一起很久后,我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需要自己静静呆着。

没有亲密关系的时候也是自由的,不用牵挂别人,也没有人牵挂自己。

对现在的我来说,亲密关系的存在,只是情感上的连接,我不会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恋爱脑,把那么多意义和价值赋予对方。


林少:我们一定要去面对孤独,甚至早一点面对,不要逃避。

张德芬:是的,克服孤独后,内心会更强大,气场也会更强大,你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慰藉,不需要为了这段关系去讨好。

当然某些时刻也会需要慰藉,比如我父亲突然过世的时候,我小孩、前夫哥从美国赶回来,陪我参加葬礼,给父亲下葬,这样的时刻我会感觉温暖。

但平常我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包括我儿子来杭州看我,都会知道不要待太久,妈妈时间有限,会嫌他烦。

林少:如果有谁现在感觉孤独,或者处在婚姻冲突中,我很想把你这句话送给他:每个人都要有离开任何人还是能过好的能力。

张德芬:是的,无论何种方式离开,过世也好,被抛弃也好……其实成年人没有被抛弃一说,只是不再愿意共同生活。我们不要给自己贴上被抛弃的标签,自觉为弱者。

如果你什么都不考虑,就走入一段婚姻的话,我称赞你的勇气,但你要做好受伤的准备。

女人还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争取。想要事业成功,就去争取事业,不把自己委身在婚姻里。

想找到一个稳妥可靠的男人,就不能嫌他无趣,要自己在生活里找到乐趣。

要找到一个既有心灵共鸣,又顾家、稳当的人,其实非常难。

我是建议大家分散需求,想要心灵沟通就去找老师、朋友,甚至心理咨询师。喜欢某个运动,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团体。

把所有重大需求都放在伴侣身上,是不公平也不可能的。


林少:今年有一档离婚综艺叫《再见爱人》,似乎这些年来,亲密关系被讨论得越来越多。

张德芬:现代社会,已经不是男人外出打猎,女人在家缝野兽皮毛,等待男人回来的情形了。现在女性看到婚姻成本如此之高,可能也不愿意走进这样的婚姻架构中。

生孩子也是,女性是天生的抚育者,看动物世界就知道,雄性动物交配完就走了,是雌性动物自己找地方把孩子生下来,去觅食,去保护幼崽不受欺凌。所以婚姻里,生孩子辛苦的还是女性,包括肉体上的。

但有孩子也挺好的,我已经算步入老年了,因为我两个孩子的存在,我感到心理上的很大慰藉。

不过生的孩子未必孝顺,这就需要权衡了,年轻时觉得生孩子付出代价很大,老了又觉得有小孩很好。

婚姻也是一样的,过去觉得他特别讨厌,过了磨合期以后,其实大差不差。

男人到50岁就会很乖,喝不动玩不动了,会顾家,粘老婆。反倒是女人越到晚年,还想要出去玩,身体也比男人好。

我不主张一味离婚,老来伴也是很重要的。老了以后,有个人可以商量,可以一起面对世界上很多事,这是关系再好的闺蜜都不一定能做到的。

我们常常在公园里看到携手散步的白发夫妻,感叹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你不知道他们年轻时经历了什么,可能都有过偏轨,不知道谈了多少次离婚。

但到晚年大家都会变得……就像我自己,年轻时戾气很重,年老以后越来越柔和了。

我觉得,现在不但离婚话题受到关注,还有个话题也很受到重视,关于中年以后的你如何老去。

林少:怎么说?

张德芬:年纪大以后,技能会衰退,赚不了那么多钱,存款就很重要。

年轻时老是熬夜,吃外卖,不注重自己的健康,老了以后身体不好很磨人的。要亲密关系不好,不看他就行了,但牙疼胃疼,真是一刻不能安宁。

所以我觉得,金钱、健康和人际关系是中年时应着手准备的三大领域。

说实在的,年纪大了,以前好吃的东西都不觉得好吃了。以前爱玩,现在真的玩不动了,乐趣会少很多。

这时候必须要,一是学会孤独,二是有自己的乐趣,跟自己也要好好过。

林少:今天聊了挺多,我发现最后还是回到那句,“亲爱的,外边没有别的,只有你自己”。亲密关系看起来很复杂,但最终修的还是自己。

张德芬:对,有个老师用游泳池来形容亲密关系,她说如果你学不会游泳,再换游泳池也没用,但与此同时,也的确有适合自己的游泳池。

学习游泳的技巧,就是来了解怎样活出想要的亲密关系。有人说,把自己修好了,嫁给谁都一样,我不同意。

游泳池有大小、水温、色彩的区别,你也会有自己的偏好,就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游泳池,才会游得愉快。

作者 | 天明,《我问》栏目由十点读书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