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我带着一系列关于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赴港拜访了港中文的多位知名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冯应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传媒学者,他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一个媒体平台,选择做什么、选择播什么,原创ESG内容的占比以及播出版面的篇幅,是最直观地评价一个媒体ESG发展水平的指标。

我说,在这个定义上,我认为上海广播电视台是国内ESG领先平台。

一个关键证据就是,他们非常大力投入一个ESG节目——

《一路前行》



1

不只是环保节目

而是ESG节目


我相信,站在未来更长远的尺度来看,《一路前行》绝对是一档非常重要的ESG节目。

为什么说它是一档ESG节目呢?

因为它在是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有效治理与良性决策之下(G,治理),做出的一档既关注自然生态(E,环境),又有人文关怀(S,社会)的节目。

比如在第一期的节目中,它的两个议题中心,一是监测草原生态健康度,二是关注藏区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当草地退化,威胁到的不仅是野生物种的生存,也导致当地牧民生活水平下降。于是嘉塘环保工作者在保育草地的生长、保育动物的生存之时,也在保育人的生计。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为当地妇女开发了一种利用毛毡做成手工艺品的行当,叫「戳戳乐」。


一个年迈的阿姐说,她想通过自己的手艺改善生活,她想给孩子存点钱。

一个年轻的阿姐说,以前的她,除了放牛,什么都不会,现在提升很大。

不管是年长者的生存还是年轻人的发展,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借着藏狐在网上出圈,以它与草原动物为模特,做出了手工艺产业,改善了女性的处境。

因此,胡歌才会感慨——

「嘉塘,果然是彩虹之地。藏狐的保护故事使我醒悟,保护动物,不等于要赶走人类,有时,反而还要让这里的人更好地活下去。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们保护藏狐,藏狐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人们的善意。毕竟,所有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彩虹;所有的物种共生共荣,才是完美的世界。」

故而,笔者想要稍微修正一些认知偏差——

很多人在看第一季的《一路前行》之时,定义它是一档环保节目。但我认为这个定义只概括了它三分之一的属性:

它除了是一档环保节目,也是一档社会责任节目。比如女性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护,就是ESG中S的重要议题;

也是一档充分体现平台治理对于内容生产的节目。上海广播电视台对《一路前行》可谓大力支持也不遗余力,所以才会出现在东方卫视《2025梦圆东方·跨年盛典》,所以才会举全台之力推动节目的出圈——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档非娱乐的节目竟然也成了热搜上的常客,全网512个热搜遍布在微博、抖音、快手,比如#胡歌刘涛争论用完的手纸是否带走#上到微博热搜TOP2、抖音热搜TOP1,环保议题终于闯入公众议题;

它也闯入到年轻人的视野,在累计大屏观众收看观众8344万中,80后&90后&00后年轻观众比例超6成,热播期登腾讯文化综艺榜TOP1、B站评分9.9位列B站高分纪录片、爱奇艺9.5列入爱奇艺综艺高分榜、豆瓣开分9.2分上涨至9.3分。这个连续10周纪实节目收视第一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因为它把高品质的ESG观念输出给了年轻人,许多年轻人甚至在抖音上加入节目发起的#与地球互关#的同款环保行动挑战赛。

它还代表中国声音,闯入世界话语场。作为节目两大发起人,胡歌把《一路前行》带到了2023年戛纳电视节,刘涛把《一路前行》带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而ESG本来就是联合国发起的世界发展性语言。他们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也在ESG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2

爱,是ESG作品的底色


为什么我说这档节目非常重要呢?

因为对于尚未成熟的ESG作品,它在塑造ESG作品应该具备的内容价值观。

这档节目带给我的冲击在于,它让我认识到,ESG作品不是只谈义务、只谈责任,这种被动的、这种背负的感觉,而是主动要去激发的爱、主动要去伸手的保护欲,这种被点燃的、被击中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ESG为什么要遇见传媒的机缘与意义。

ESG观念自从20年前被联合国提出后,它更多是作为一种市场投资的理念、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规范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那必然伴随着的,是数字、是规则,必然又伴随的,是压力、是负担,再必然伴随的,是抗拒、是排斥。

但是,《一路前行》经过第一季的探索之后,也实现了自我的进化,它知道,若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必须要提供吸引力而不是排力,是魅力而不是压力——

保护环境、关照人类,是一件很有乐趣、很有意思的事,不是在大爱无疆下压力山大的事。

因此,本季的主题是「只有了解,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行动」

当ESG遇上传媒,当环保人遇上媒体人,它便发生了化学反应,不再只去传播冰冷的财务数字和宏大的观念概念,而是先去激发人们对环境的爱、对社会的关照、对更好治理环境的憧憬,由此让人们心向往之,形成主观能动性,自然就会去做了。

这也是为什么本季节目胡歌邀请无穷小亮的原因。

他的一层「马甲」是《博物》杂志社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但另一层「马甲」却是在全网有着5000万粉丝的环保大V无穷小亮,总是用一口京味儿的冷幽默方式来科普动植物。

胡歌希望他加盟第二季的原因是,相信在他的视角下,可以看到自然界有那么多可爱的精灵。当观众感兴趣了,产生喜爱之情了,自然而然就会去保护了。

所以,第二季的《一路前行》给笔者最大的观念启迪是——

爱是ESG作品的起点,爱是ESG作品的底色。

传媒之于ESG的意义,就是让人看到万物之美、万物之可爱,就会发起让这样美好的世界继续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的愿。

所以,ESG传媒观的内核是爱,是一种关照人类也关照自然的大爱,不以人类为中心却也平等关照人类,在这样的大爱中,人才会跳出尔虞我诈的人类动物园的倾轧,才会发展出更高级的生命状态,淳朴的、真挚的、超然的,会从人性的混沌升腾出神性的清明。

这样的内容,才是对生命能滋养的——

它已然滋养了创作者。你会看到节目录制期间胡歌、刘涛的面相与状态,是无比舒展的。


也对观众滋养。我相信之所以第一季能产生微博阅读量35.98亿、短视频总播放量22.2亿次的播放,是这个世界正在产生「爱的流量」;诚然,八卦、低俗、无聊、对抗,是这个时代的注意力法则,但是,反者道之动,另一条注意力法则也在生成与扩张影响力之中。

因此,我们说《一路前行》是一档环保节目,它又何尝不是对人们心灵环境的保护节目?

它的本质,最终还是归回到爱人的、发展人的——

只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也才有更好的处境。

而ESG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处理好利益相关方的均衡。


3

从实感到行动

ESG作品的路径


但是,ESG作品一定不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它是一个非常务实、非常落地、非常有可行性的策略;以此观念而生的ESG作品,必然是一种「行动派」的作品。

而这,就是《一路前行2》概念中「只有了解,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行动」下半句的内涵——

所谓了解,就是要有实感;

能够行动,也是要有实感。

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体验出发;

不是头脑的理解,而是到肉的体验。

因此,《一路前行2》给我的另一个领悟是,ESG作品必须要把ESG践行者的实感传递给观众,让人身临其心境、身临其环境、身临其处境。我们之所以失去了对自然的连接、对环境的热爱,就是因为距离太远,「蓝牙」断了。

因此,为什么这部作品要用胡歌的第一人称视角来创作,他就是帮助观众和环境重新连接起来的这个「蓝牙」。这个道理类似胡歌在完成一件取材自然、加入人工的毛毡手工艺时的顿悟,他说,「我想它不仅仅是一个手工艺品的创作,其实也是拉近了它们和自然界中生命的一个距离。」


所以,连上他的「蓝牙」之后,你会接近人们的初心——

为什么这么多人走向了环保之路?胡歌在一路前行的路上问了很多环保人士。

高频的答案是,他们往往亲眼目睹过一个美好事物被毁掉,由此激发出了极大的悲悯之心。恰如第一期节目偶遇的在草原做垃圾分类践行者,当胡歌问你的动机是什么?他说,是在水塘里看到一个垃圾袋,打开里面全是死去的青蛙。

悲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爱,而爱是对抗世界分崩离析的凝聚力。《一路前行》这个IP也是一个以爱凝聚力量的容器,因为现在环保的力量、可持续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是它给了这股力量可以四面八方凝聚起来的核心,于是,有正念的艺人愿意零片酬参与,用他们的影响力贡献这件事的影响力;于是,各种环保组织、各种公益项目也有了一个汇集处,由此打通形成一个集体阵地。

接近了天地的生灵——

在实感之中,才会产生真正的连接。

此行之前,藏狐对于胡歌、刘涛等人,更多是一个网红体质的「明星物种」,所以,对它更多是好奇的甚至猎奇的;但是,近距离接触后,胡歌笑称,它们其实挺「傻」的,藏狐以为藏住了头,人类就看不到了,像达人跟小孩子捉迷藏似的。

当人们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地看天地生灵,又怎么可能不爱、不保护呢?

也接近了公益人的行动——

有句话说的好,「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

《一路前行》的「行」就代表了这种「行动的观念」。

在首期节目中,一行三人参与到了嘉塘草原公益人的日常行动之中:

比如通过观察藏野驴监测草原生态健康度,比如做毛毡手工艺。

有一句话是点睛之笔,胡歌、刘涛都认识到对于他们而言,这样一日的行动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但一日的行动如果拉长成一年半载的行动、一生的行动,它会变得非常的繁琐,也会变得非常的厚重。


繁琐,会让人畏惧而劝退,所以,公益人感慨道,「基础研究现在越来越少人在做,这种直接面对动物的研究」,因为要完成这道从「热爱」到「行动」的转化,付出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的代价、坐「冷板凳」的觉悟,而不只是在电视上的刹那高光。

厚重,会让人知难而坚守,所以,公益人又会说,这些繁琐而基础的工作,一年半载的看不出什么来,但是长期监测一定是有意义的。

而在种种由这个「蓝牙」而传输给观众的实感中,也就达到了新一季节目的环保目标——

唤醒人们的四大认识。

一是对自然的认识。

首期节目,刘涛有一句话触动了我:「当你来到这片土地,你看到所有的小动物,它们真的就在你身边,跑来跑去的时候,然后你再拿起这些小动物的手工艺品,你再看的时候,你觉得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生命力」。

认识自然就是认识自我,它是一种唤醒内在生命力的修行,一种对抗社会性麻木的治愈。

二是对原住民/当地人的认识。

你会看到在都市之外,还有另一种生存状态——

艰难却又顽强,仍开出一朵善良的生命之花。


就像称多嘉塘登嘉拉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阿姐们,她们创作的每一件工艺品,都有一个吊牌,让消费者们知道每一件工艺品后到底凝聚了哪位阿姐的生命力,它是带着远方祝福的工艺品。

三是对环保工作者的认识。

他们是一群为爱发电的人,只是他们「粉」的不是舞台上的艺人,而是自然中的生灵;他们是一群知难而行的人,但是我们的关注可能会让他们未来的路容易一些。

比如首期节目,《一路前行》就呈现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很多都是毕业名校的他们,放弃了都市的便利生活、高薪职业,却为他们挚爱的地球「为爱发电」;而在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注意力就是「电」,通过这个节目观众对他们产生的关注,也能为他们续航。

四是对受众参与度的认识。

报道流量中心的热点,不算什么本事;而把边缘带到中心,才是本事。

利用人性弱点获得流量,不算什么本事;

而把人性美好做成流量,才是本事,因为向上走总比向下坠要费力。

但上海广播电视台,有第一季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良币就算没有驱逐劣币,至少也开始在市场上流通起来。


结 语


东方卫视给人们的观感是,一个都市化的频道,一个国际性的频道。

所以这样一个出现在乡土之僻、都市之远的节目,似乎是不合理的。

但是,恰恰是这种反差,才让它更都市、更国际的属性变得更耀眼。

因为,更都市、更国际的本质,是意识的都市化、观念的国际性,ESG本来就承载着人类最先锋的、国际最先进的探索,自然这样的ESG作品出现在一个都市化、国际性的的频道中,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所以,对都市化、对国际性的理解,并非狭隘的把视角对准出海、对准城市化进程,观念的进步才是更高维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最新一次改版,东方卫视的理念是「更都市、更综合、更国际」,此间的更综合,就是要以更综合的视角来呈现都市化、国际性——

不只是AI的科技感代表了都市化、国际性,

ESG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样代表了都市化、国际性。

而这二者,恰恰代表了一个都市化、国际性的世界城市的一体两面——

一面是科技的进步,另一面是观念的进步。


文章来源:传媒1号

解锁更多精彩视频↓↓

每周六晚20:20

《一路前行》第二季

只有了解 才会热爱

强势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