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晗
走在新建成的东市南街,道路两旁和中央绿化带郁郁葱葱。“这条路会‘呼吸’,下雨时吸水、蓄水,干旱时则能放水。”金华市园林景观服务中心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贯通金华市区南北的重要道路,东市南街在建设时运用“海绵+”技术,采用多级“滞”“蓄”“净”海绵城市技术路线,可以实现路面雨水多层滞纳、多层调蓄、多层净化。
记者看到,东市南街设置透水铺装、连体生态树池和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其中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在人行道设置连体生态树池;过水槽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之间,便于车行道雨水进入非机动车道;雨水花园设置在路侧景观带内,消纳溢流的路面雨水。“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应对暴雨,改变以往雨水只能单一通过下水道、排水管网排涝。”该负责人说。
自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示范城市以来,金华市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金华方案,在建章立制、技术支撑、规划编制、建设管控等方面下功夫。示范期内,先后出台《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实施细则》等20余项政策,形成1部《实施意见》、3部专项规划、7部技术标准和若干部配套政策的“1+3+7+X”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体系,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管控,包括土地出让、项目立项、项目规划、图纸设计、海绵开工细交底、施工指导、专项验收、运营跟踪8个方面,确保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我们从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积水内涝等问题入手,在系统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地方立法,打造一部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海绵条例,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闭环机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金华市建设局城市建设处负责人表示,2024年3月1日,《金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系浙江省内首部海绵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金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跨越。
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土壤地质、地下水位特征,金华市推广连体树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建设,采用河卵石等本土建材、鸢尾花等乡土植物、多孔砖雨水口等特色工艺,通过绿地“微下沉”空间地形营造,单体树池串珠成链,兼顾雨水控制与景观效果。在“污水零直排”、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植入草石沟、透水铺装、生态停车位等设施,改良雨水径流组织。在一系列制度的指导下,更多“海绵因子”在金华市扩散。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东小学通过“渗、滞、蓄、净、用、排”措施的综合运用,采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达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建设效果,建成后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6.2%,年雨水利用量超过1万立方米。金华江治理二期工程透水铺装实现降雨径流下渗、促进水的自然循环,同时建设生态湖、雨水花园,打造了生态堤岸,使沿线堤防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
城水共生、人水和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然融入金华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据了解,金华市3个项目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其中东市南街改造项目入选全国唯一一个海绵型道路范本案例;18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6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