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
近日,一男子在某社交平台自称开价5元出让上海早高峰地铁座位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媒体从上海轨交警方获悉,“5元卖座”系该男子自编自演,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家境贫寒的弟弟辍学卖苹果供哥哥上大学”“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农村女孩跟着养母艰难生活”“外地女摊主摆摊被本地人欺负无法做生意”……谁能想到,这些都是有“演员”、有“剧本”的虚假摆拍视频。当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原本记录生活的视频、原本只是“随手一拍”的路人视角,也变成了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怎么离谱怎么编,怎么新奇怎么来。假事件、假故事、假人设,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流量是真的。一些人花样出尽,把网友耍得团团转,把网络舆论搅得乌烟瘴气,自己则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自导自演式造假是整治重点之一。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仍有人顶风作案,可见态度之猖狂。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流量能带来利益,背后也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一味为了吸引流量、“涨粉”而不择手段,也必将受到流量的反噬、法律的严惩。
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经济中,个别自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不惜牺牲内容的真实性。在平台的推送上,成了“热点”,而视频拍得“有鼻子有眼”,使得公众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这一过程中,平台必须负起责任。炮制吸睛的爆款短视频,也命中平台算法逻辑,什么新奇推什么,进而获取巨大经济利益,这是自导自演、摆拍造假的核心逻辑。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还在进行中,网络平台更要自查自纠,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行。
个别自媒体“魔高一尺”,那么社交平台就要“道高一丈”,不仅要以最新规则来规范自媒体内容创作,还要升级技术手段,对存疑有待核实的视频进行标记,对虚假内容进行标注,以防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对于那些未注明虚构又刻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的,要毫不手软地给予封号处理,以防其继续兴风作浪。
不能网络越发达,我们却离真相越远。“自导自演”博流量,要“制”更要“治”,让流量生意的算盘永远打不响。如此,我们的网络空间方能愈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