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谭浩俊”,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网约车也好,出租车也罢,需要的都是良好的契约意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两者却差距很大。

据大风新闻报道,1月3日晚,一名天津IP网友投诉称,自己通过“嘀嗒”平台打独享顺风车,却被告知还有位乘客,后因需要赶飞机,拒绝司机绕路办私事,在高速路被赶下车。报道称,在向平台投诉后,平台告知乘客,已对司机实施封禁,但对乘客提出的要求司机道歉,并赔偿机票和医药费用,却因司机方面拒绝和解而搁置,向运管、交警、12345市民热线等反映,也始终没人解决问题。


按理,接到这样的投诉,平台应当第一时间处理。如果投诉情况属实,先依法对投诉者做出合理赔偿,再通过法律手段向司机追诉,而不是被司机的行为牵着鼻子走。同时,对这样的行为,交管部门也要及时介入,对司机做出交通违法处理。要知道,将乘客扔在高速公路上,是非常危险的,必须严厉处罚。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无论是平台还是交管部门,似乎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都有一种与自己无关的感觉。特别是交管部门,对如此严重的违规行为,竟然可以不闻不问。


我们说,网约车是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业态,也是平台与网约车司机、乘客之间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正常情况下,应当比出租车更加具有契约意识。但是,从近年来乘客反映的情况看,网约车的契约意识是明显不如出租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台与网约车之间建立的是软契约。相当一部分网约车司机不是把网约车当“饭碗”,而是挣“外块”,利用的是上班后的业余时间,契约对他们不具有约束力,他们可以随时放弃网约车。把网约车当“饭碗”的司机,是绝对不会损害乘客利益的。


相反,出租车司机都是为了生存、为了“饭碗”,他们更懂得珍惜、更知道尊重契约、更清楚尊重乘客的重要。网约车过度扩张,不仅在砸出租车司机饭碗,也在严重损害社会契约意识。必须从源头抓起,凡是有正常工作的人,原则上不允许开网约车,把网约车市场留给真正需要的人,特别是下岗员工。同时,也给租车市场留点空间,不要把出租车的饭碗全部砸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