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际,欧洲正遭受一场能源风暴的席卷。俄罗斯停止供气仅三天,意大利、荷兰等国便已如热锅上的蚂蚁。电价与气价疯涨,局势一触即发。
俄罗斯关闭四条通向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北溪、亚马尔、兄弟、联盟管道纷纷停运,致使欧洲供气系统近乎瘫痪。几千万欧洲民众的取暖问题瞬间成为棘手难题,欧洲在寒冷中挣扎,而俄罗斯却泰然自若。
意大利首当其冲,电价飙升18.2%,每个家庭未来一年预计多支出230欧元,弱势群体更是苦不堪言,专家预测高价位还将持续许久。荷兰消费者也面临长期高价的困境,因液化天然气短缺与恶劣天气,只能默默承受。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对乌克兰极为愤怒,指责其单边主义损害斯洛伐克利益,造成每年5亿欧元损失,甚至提出切断乌方电力供应并减少对乌方人员支持,还称美国是最大受益者。
波兰虽努力减少对俄能源依赖,增加美、挪进口,但仍被此次“断气”打得措手不及。波兰主要靠煤炭发电,排放成本高,消费者最终受害。波兰想帮乌克兰填补电力缺口,却导致国内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有专家直言这笔账不划算。
“断气”事件不仅引发经济问题,更激化了欧洲各国矛盾。斯洛伐克考虑绕开波兰找气,波兰却为乌克兰付出代价,欧盟内部裂痕加深,地缘政治复杂性尽显。
此次能源危机背后是全球博弈的大棋局。俄罗斯“断气”是对乌克兰终止天然气过境协议的反击,是地缘政治与经济能源版图的重新洗牌。危机检验着欧洲团结程度,各国应对各异,相互指责声不断,“欧洲一体化”在寒冬考验下脆弱不堪。
目前解决办法是加速能源转型,寻找新供应渠道,如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和发展本土可再生能源,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消费者只能为高昂价格买单,中低收入家庭生活压力剧增,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场危机也给欧洲人敲响警钟。长期依赖俄罗斯能源是把双刃剑,如今刺痛了自己。长远来看,这或许促使欧洲加速摆脱单一能源供应依赖,发展多元化能源来源将是未来几十年的主题。能源问题向来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地缘政治的战场。欧洲能否应对未来更多、更复杂的博弈,还是未知数。在这个寒冬,欧洲家庭只能在高价能源中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