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孟冬雪野投稿,伊河生活整理】
1981年7月我从县高中毕业,落榜后不想复读想参军当兵实现梦想,无奈父亲却
坚持让我再复读一年,第二年高考我被地区医专录取,就在我以为此生与部队无缘时,多年后我以这样的方式圆梦。
年少时都会有梦想,我和我们村里的小伙伴有着共同的梦想就是当兵,然而,长大后阴差阳错成了医生,实现儿时的梦想我几乎用了一生。
我老家县城很有名,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新安吏》,让我们那一代无数人知道了新安,对,我家就在杜甫笔下的新安县,只不过我家在县城附近的农村。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家乡附近有一个部队,听大人说,这个部队很有名,当地人都称呼这个部队“铁军”,当时我小,不理解“铁军”的含义,错误地以为这个部队是用铁制成的军队,后来上学读书了,知道了历史,才明白其真正的含义。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把我送到“铁军”的子弟学校,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他们的父母都“铁军”的军人,虽然那个时候的家长没有到学校接送孩子的,但由于这个学校就是部队办的,因此,平时在学校或者在校外,经常能见到行色匆匆的军人,只要他们在我面前出现,我总会不自觉地盯着他们看,他们身上的绿军装让我格外喜欢。
有时候,我和小伙伴畅谈未来的梦想,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把当兵作为第一个梦想,在我的眼里,军人不仅仅是绿军装,更多的是他们的肩上担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责任,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军人为了祖国冲锋陷阵,即便前面是雷阵,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军人的英雄形象早已刻进了我的记忆……
我从部队的子弟学校毕业后,到县高中读书,到了1981年7月,我上完了高中,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学很难考,这一年的高考我落榜了。
高考失利的打击令我十分沮丧,带着逃避心理或者挫折心理,我迫切地想等到秋天报名参军,而且我已经听老师说过,部队里也可以考军校,真正的高中毕业生,经历过地方高考后,到部队十有八九能考上军校,因此,我就想着到部队好好干,从部队考上军校当军官。
然而,不知道出于什么的考虑,父亲在我高考失利后回家后就坐下来我的谈话,这是我长这么大从来不曾有过的待遇,以前或者是父亲太忙,或者他觉得我没长大,不愿意和我这个小儿子面对面说话,如今,他却十分严肃地坐到我面前。
父亲说,我问过你们老师了,他们都说你在学校学习成绩还行,今年头一次高考,没有发挥好,虽然没考上,但不一定都是坏事,最起码你积累了高考经验,我们商量好了,想让你再去县高中上复读班,明年再考!
听到父亲这样说,我心里十分抵触,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后来,他看我不吭声,就知道我不同意,就问我有啥想法,于是,我就把想当兵的想法和他说了。
没想到的是,父亲竟然不同意我当兵,坚持让我复读,他一点也听不进去我的想法,我不知道一向说话和气的父亲,在我的前途问题上为何为样执着。
后来,我听大哥说,在前两年的反击战中,我们县里这个“铁军”曾参加了南部边境的反击作战,父亲听到了这个部队有战士牺牲,因此就不想让我去当兵……
听到大哥的话,我也能理解父亲的心态,但并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尝试着让大哥去替我说情,但是大哥却不肯,说父亲决定了的事情,谁说也不好使。
到了开学的时候,父亲早早就和学校老师联系好了,而当时高中也欢迎我们这些
高考差分不多的考生去复读,学校往届复读生考上大学的概率挺高,学校还指望着我们去给学校创牌子。当时,周边几个县的高中,都想尽办法招录复读生,抛出了以高考分数分段减免复读费用的优惠政策,而我的高考成绩,正好在全部减免之列。
没有办法,我只好走进了县高中,开始了高三复读班的学习。
开学两年月后,部队开始了征兵,虽然我在复读班,但仍然关注着征兵,我们班有4个男同学体检合格,他们到部队那一天,我和班上的许多男同学都到武装部给他们送行,看到广场上那么多穿新军装的青年,我心里痒痒的,多想此时穿上军装的是我……拉着军人的大巴车开走了,我和两个同学还站在原地,傻乎乎地站着想自己的心事……
1982年七月流火的日子,我和同学们再度走进了考场,两天全力以赴的考试后,我感觉快要虚脱了,回到家我在床上躺了一天,父亲回家看了我一眼,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深知家长问考试成绩的优缺点,犹豫了一会才说,就那样吧,我也不太清楚,说完便进了自己的房间。
8月3日,我们到学校查分数、报志愿,班主任陈老师一看到我就兴奋地说,你的分数已过大专线……我想报考军校,但军校提前批次录取,我的分数不够,于是,我只好按照父亲的心愿,报地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兜底院校。父亲一心想让我学医。
不久,我就收到了地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9月,我背着被褥到了洛阳,开始了3年的大学生活。
1985年,从医专毕业后我回到了县里,被安排到城关镇医院。刚刚上班,医院就派我到洛阳150医院实习。当时一听到部队医院实习,我心里十分高兴,因为150医院是一所驻军医院,医疗水平在豫西地区乃至整个河南都十分有名,周边几十个县市的患者都过来就医,我当时还听说,外省的患者也有不少。
到了医院后,医院安排我们逐个科室轮流实习,在实习期间,我的辅导老师都是各科室的名家,其中的野战创伤专家很有名,野战创伤研究中心就在这个医院。
实习,让我由一名学生,逐渐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让我近距离结识到军队医疗领域的一些知名专家,他们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尤其是做手术时,经常是一天要做好几台手术,甚至连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是是挤出来的,我从
他们身上,看到了军人用知识和专业特长服务群众的另外一面,这段实习经历,也让我脑海里的军人形象愈发立体和丰满。
但是,越实习,我越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我所学到的东西,距离治病救人还差得远。后来,在我的申请下,我又延长了一年的实习期,在实习中间,我和我的几位军人医生老师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关系。
1987年我实习结束回到了新安县,先后在两个乡镇的卫生院工作过,1995年调到县医院工作,2003年被调到洛阳市区一家医院工作。
到了市里医院上班后,我逐渐把我在新安的家往洛阳搬。
令人意外的是,我的新家搬到了市区里的一栋住宅楼上,刚搬进去头一天,我就听到了周围响起了熟悉的军号声,我仔细寻找后发现,就在我家后面不到100米的地方,是一个部队的营区,站在我家楼顶就能看到部队大院,部队的军号也成了我和家人每日作息的铃声。
出了我们小区的门,就有一条通向后面部队的路,上下班的时候,经常看到军车和军人通过。
孩子后来和我说,他们初中的班上有七、八个同学都是部队上的孩子,听到孩子这样说,我感觉和我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很相似,孩子还和我说,他们班上军人的孩子有个特点,就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走一个,又说不准某一天会来一个新同学。
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写得是一个部队驻在深山里,当地师资力量较弱,而由于部队的孩子需要经常随他们的父亲调动工作,因此,孩子们也经常处于流动之中,而更让我心里难受的是,那个部队连着十年,竟然没有一个干部的孩子考上大学……
于是,我对儿子说了我看过的这篇文章,儿子听懂了我话的意思,他懂事地说,他们太不容易了。放心,爸,我会帮助他们的……
在单位,我们科里10多个医生里面,有3位军人家属,平时她们遇到家里有事调休、替班这样的事情,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她们。有军人亲属来医院看病,只要我知道,我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令我欣慰的是,儿子大学毕业,和一位军人家庭出身的女孩谈上了恋爱。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告诉儿子,军人家庭教育出的孩子,一般都和别人不一样,他
们懂得牺牲,顾全大局,有家国情怀,即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样,他们懂得付出,因为他们的父辈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后来,我就有了一位军人亲家。我少年时期的从军梦,就这样用了一生圆的。
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闪念,也不会因为年节更替而稍纵即逝。
致敬梦想!
【素材来源于投稿作者,整理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图片源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