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5日10时33分,我们迎来小寒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到来。不过,在最冷的日子里,却有最暖、最美的期盼,那就是——年的味道将愈来愈浓,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小寒·三候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对于小寒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认为农历十二月中旬是寒气鼎盛时期,天气寒冷无比,这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今年小寒正值“数九”中的“二九”第七天,再过两天就会进入“三九”,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
一候“雁北乡”。此时节,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喜鹊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
三候“雉始雊(gòu)”。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寒阴至极,春天还会远吗?
小寒·习俗
小寒时节天气酷寒,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因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习俗。
采购年货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远方的游子也期待着与家人团圆,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终点。
探梅
蜡梅因为在腊月里开花,被人们误写为“腊梅”。小寒时节,蜡梅花开始绽放,小巧而不起眼,却散发着浓郁的幽香,深为人们所喜爱。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寒地坼,冰期十分长久,人们在冰面厚实的地方,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时称为冰戏,也称冰嬉。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一番。
吃腊八粥
图/IC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能。
吃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人讲究吃菜饭,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小寒·养生
小寒养生不但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还要格外注意保护阳气。
图/IC
起居·早卧晚起
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黄帝内经》记载的“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因为冬季昼短夜长,人们的起居也要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适量地早睡晚起,延长睡眠时间。此外,早睡晚起还可避免损伤肺经,避免肺失宣降而气机失调、百病丛生。
饮食·养肾保胃
小寒时节进补需要注意养肾、保胃,可多吃补益脾胃、温肾助阳的食品,如羊肉、核桃仁、大枣、桂圆肉、山药、百合、栗子等。天寒之时宜多饮粥。晚餐应节制饮食,以顾护滋养胃气。最好不吃寒凉或生冷之品,如冰淇淋、生鱼片、冷饮等。
温馨提示: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的原则,以免进补过急而适得其反。
着装·薄厚适当
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穿衣保暖有技巧:
1.内层衣物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有利于保持身体干燥,避免着凉。
2.中层衣物选择保暖效果好的材质,如羊毛、羽绒等,有助于保持体温。
3.外层衣物选择防风、防水的材质,可以抵抗寒风侵袭,保持体温。
4.穿着适当的袜子和鞋子,保持双脚干燥、温暖,避免冻伤。
5.佩戴围巾、帽子等配件,可以增加保暖效果,同时增加时尚感。
运动·做好热身
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应更加注重锻炼身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寒冷天气时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柔韧度降低,必须在运动前做一些热身,如擦面、拍打全身肌肉、拉筋等,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温馨提示:在外运动时需要注意正确呼吸方式,宜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既可以对吸入的空气加温,也可减少吸入空气里的灰尘与细菌,达到保护呼吸道的目的。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中国中医公众号
编辑 艾峥 设计 卢子雄 张瑶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