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实践案例研究

——有关绍兴市“上大路房屋保护更新修缮项目二期”调研分析

作者:黄剑



绍兴市“上大路房屋保护更新修缮项目二期”位于上大路河(大运河)南岸,项目用地西起越王桥,东至兴文桥,总占地面积6723.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08.91平方米,街道直线距离约510米。

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 保护整治运河环境风貌需求

上大路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但是上大路原有民居建筑及街巷格局之前已经遭到破坏、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木构架、屋面、墙体、台基、驳岸均有不同程度残损,亟待修缮。绍兴市越城区文旅集团对用地内建筑进行维修改善、对运河驳岸进行保养维护,改善了运河环境及历史风貌,使“一河两街”水乡风貌得以呈现,实践了古城“古韵长存、永续利用”的保护目标。

(二)优化资源布局需求

项目南部紧邻西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街区中的吕府、王阳明故居遗址、大通学堂等,是绍兴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上大路位于该文化街区北部门户位置,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成为文化街区对外展示和导入游客的主要通道。

(三)促进区域发展需求

项目通过“更新街区功能、打造特色茶饮一条街”提升了绍兴古城旅游形象,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也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大运河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保护更新前风貌堪忧

(一)沿河建筑立面破坏严重

上大路传统民居主要采用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型制,北侧临河面多有内凹的灰空间或临水批廊、或者搭配单向、双向河埠头。

在原住民生活空间需求与建筑空间有限的矛盾下,原住民自发改建、加建情况比比皆是,主要是填砌、占压河埠头,河埠头上方砌筑砖墙与原有建筑共同围合成新的室内、半室内空间,或者在运河驳岸上方新砌砖墙,将原来的半室外廊下空间封护为室内厨房、卫生间等。将绍兴特有的八字窗、隔扇窗、直棂窗改成现代气息的玻璃窗、铝合金门窗。

(二)沿街建筑立面破坏严重

上大路原有民居建筑多为独立宅院,一般由门厅 / 门楼、天井、厢房 / 厢楼、座楼等组成。建筑多为一至两层,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木结构。

原住民将建筑局部拆除木结构改砌砖混结构建筑,原有天井空间大都改为功能房间,部分外立面后加批檐,部分商铺木板门换成卷闸门,八字窗、隔扇窗、直棂窗改成现代气息的玻璃窗、铝合金门窗。

(三)建筑主体结构残损不堪

上大路传统民居整体格局完整,但是建筑木构架因年久失修,梁架、屋面、外檐、墙体、楼板楼梯等受风雨侵蚀、虫蚁危害等因素产生霉烂、糟朽等不同程度的残损,同时屋面多处渗漏,局部塌陷,已严重影响到建筑本体的安全和风貌的保存,若不及时采取修缮措施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保护更新修缮工作的原则

及具体做法分析

上大路必须根据现存有价值的实物为依据,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缮模式,恢复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做法,突出地方民居建筑特色,注重文化延续,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延续浙东运河边传统街区的水乡风貌,再现繁华景象,让街区活起来。


(一)保护一河一路(西小河、上大路河、萧山街河、鲁迅路河、咸欢河)水乡风貌带

按《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要求,延续现有的街巷格局、尺度与肌理,街巷宽度与传统建筑高度、体量、轮廓不进行改变。保持、维护好大运河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河道水体保持畅通,局部破损的驳岸、河埠、踏道按传统形式进行整修。

(二)建筑平面布局

根据勘察结果对后改过的非传统建筑进行平面格局复原与优化。

(三)地面

建筑室外檐廊,驳岸表面石板铺装保持现有老石板铺装,对于局部破损但不影响步行与使用的石板地面,保持现状;对局部缺失的石板地面进行原样恢复,所有补配石板,均采用同色调、同规格老石板;确保地面修复后标高与原标高相同;室内地面后期人为改动的水泥、瓷砖地面全部清除,换成老石板;地面完成面不得低于室外地面,防止雨水倒灌。

(四)墙体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维持现状为主;对局部坍塌或破损严重的墙体针对性进行加固、择砌、重砌等措施;外墙的粉刷以保留历史记忆为主,对老化剥落、雨水冲刷和滋生霉斑青苔的墙面进行清洁后保持现状;新砌墙体按绍兴传统工艺紫金灰抹罩。

(五)木构架

保留现状完好的木构架,对出现病虫害的木构件进行修缮;针对建筑梁架倾斜、后改情况,采取局部落架、梁架打牮(jian)拨正的维修措施;整修梁架结构,归安移位、拔榫的构件,修补虫蛀、开裂、腐烂的构件;对需要完全替换的建筑构件物用更加优质的木材予以替换,新更换木材在使用前按规范要求进行防火、防虫、防腐处理;木构架装配连接为传统榫卯(结合木销)连接,榫卯结合严密牢固;新换木构、柱子等参照其原有老构件的色调进行适当做旧处理,使其在色泽上与老构件协调一致,力图做到整体风格统一。

(六)装修

1.门窗

门窗参照上大路周边历史街区风貌恢复原有传统门窗式样和木装修;新配和修补均应采用干燥原树种木材进行制作,榫卯做法和起线形式应与原构件一致。

2.楼梯楼板

楼梯、楼板:整修木楼梯,补齐缺失坍塌面,更换糟朽严重的构件;修复霉烂严重的楼格栅,更换二层破损、槽朽的木楼板。

3.屋面

屋面基层:对残缺糟朽严重的檐椽进行更换,制作椽子要求遵照原尺寸,制作标准、表面平整,安装椽子要求每陇椽子分中明确,榫卯搭接严密。

屋面瓦件:按原有绍兴本地民居做法对小青瓦屋面进行揭瓦翻修,按现存实物修复屋脊,维修时建筑增设防水层;翻修屋面新用瓦件为手工瓦、按原规格尺寸制作(拆卸屋面前,对瓦陇数、瓦件搭接、屋脊做法等做好详细记录,翻盖屋面时事先放样,分好瓦陇数,铺设瓦件要求压七露三,档匀陇直,瓦坡曲线圆和;垒盖屋脊要求线条平直,老瓦件在主要看面集中铺设;维修后的屋面档匀垄直,屋面坡度曲线圆和,屋脊线条通直,瓦面净洁,无污迹)。

(七)驳岸维护做到满足安全前提下的“最小干预”

后期不合理改建的功能房间盒建筑构建物全部拆除,拆除不采用重型机械暴力拆除,采用人工拆除的方式,从上至下逐一解体,以保护好历史构件物。

对外鼓明显的驳岸进行局部归安,对受力不稳定的下部驳岸(包括内衬石)进行少量水泥浆座浆,确保外不露浆,保留驳岸立面风貌。

对块石缺失处按原尺寸、原材料、颜色相近的石材补替。

(八)保护传统肌理

将传统的人工装卸门板重新设计改造成带上下轨道的移动折叠门板,门板表面保留了传统门板的形式和旧的肌理,闭门后与整体建筑风格保持了一致性,同时也方便了商家入驻后的使用方便。

(九)按照文旅商业用房的标准增加配套安装工程

更换升级原有建筑的防雷、电力、火宅报警、照明、电信网络等设施系统。

废除老旧的市政管网,按最新标准重新开挖安装强弱电系统、给水、污水、雨水、室内外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等系统。

(十)增设配套用房并管理商家装修

增设机电间及公共卫生间等商业配套用房,以满足文商旅街区的经营要求。在不破坏建筑本体和历史风貌的前提条件下规范入驻商家的装修和经营使用。

(十一)美化优化街区环境,提高文商旅体验感

增设传统造型的路灯、灯笼挂件。按照“风格统一下可识别性”的文化布景原则设计门头形象、室内外绿植、悬挂店招等。留出公共通道改造成街区文化展示、打卡休憩区域。街区对面水岸增设灯光绿植系统、小木屋市集等,提升了夜经济消费体验感。


上大路的新风貌

2024年9月28日,以“千年文运·河城共生”为主题的开街仪式在上大路举行,现场还发布了运河保护研究成果《运河遗珍》及《河城共生全域共富》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同时还发布了越城区水上游线规划。

此外,依循现有运河水道,上大路运河沿线还新增了摇橹船水上游线,旨在“以阳明文化为特色,以茶饮文化为支点”,打造绍兴首个“游逛”情景式茶主题休闲街区。(上大路二期项目现已完成100%的招商,引入小罐茶旗舰店、福鼎白茶品品香、幸和茶食、揸啡酒咖、阳明竹咏、三生茶咖等茶饮品牌,同时招引了赵秀林铜雕、金阳艺术研究院、阳明书场、樾香堂等文化体验类项目。)

上大路的“涅槃重生”,是践行对大运河历史风貌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又一个典型案例,值得学习借鉴,其可持续的创新发展理念也值得关注。


(本文作者系“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程雪婷

审核:戴秀丽

总期:第823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