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用假死躲过一劫,又用一个策略让秦一统六国,为何逼死白起?
范雎出身不高,但志向志大,因此他自小就发奋读书,苦练口才,后投奔在了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公元283年,五国围攻齐国,杀死了齐湣王。齐襄王即位后,国力军力都得到了发展。魏王害怕被报复,派须贾去求和。
须贾带了几个门客一起去,可齐湣王几句话他便哑口无言。此时范雎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陈述利弊,得到了齐湣王认可。
而须贾却对他怀恨在心,回国之后便向魏相诬告范雎,说他通敌卖国。范雎被下狱拷打,最后靠装死才得以脱身。
范雎因为自身才高遭到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嫉妒,于是便诬告他通敌卖国,范雎只能靠装死才躲过一劫。
之后他遇到王稽,王稽向秦昭王举荐他,却没有得到重视。范雎向秦昭王上书,提出“远交近攻”的政策。
这次上书不仅让秦昭王对范雎有了认识,也靠着这个方法打了不少胜仗。
再次遇到须贾等人,范雎对他们极尽羞辱,并没有放过他们。
然而,位高权重的范雎也担心自己会被替代,尤其是白起深受重用,引起他的不满,于是他便趁机害死了白起。
白起可是秦国出了名的“战神”,打仗几乎没输过。长平之战,他率领秦军大败赵军,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军降卒,威震天下。按理说,他应该继续带兵攻城略地,立下更多战功才对,可事情却发生了转折。
白起的死,既有他自身违抗君命的原因,也有范雎在背后推动的因素。
范雎心怀嫉妒,担心白起功劳太大,自己的地位不保。范雎就劝秦昭襄王说:“别急着灭赵,先巩固巩固咱们的胜利再说。”秦昭襄王被范雎说得心动了,就放弃了白起的计划,让白起错失了灭赵的良机。
后来,秦昭襄王派王陵去攻打邯郸,结果王陵根本不是赵军的对手,连战连败,损失惨重。白起觉得秦昭襄王不听他的计谋,才导致了这场失败。白起忍不住抱怨了几句,秦昭襄王听了,气得脸都绿了,觉得白起不把他放在眼里。
秦昭襄王越想越气,就多次命令白起出征,想让他去挽回败局。可白起就以生病为由,死活不去。秦昭襄王一看,这白起怎么这么不听话,心里的火噌噌地往上冒,对白起的怀疑和不满越来越重。
范雎见状,觉得机会来了,他趁机在秦昭襄王面前添油加醋,诋毁白起。范雎说:“白起这家伙,心里不服气,对大王的命令阳奉阴违,还说三道四的,这还得了?”
范雎这么一说,秦昭襄王对白起的最后一丝耐心也没了。最后,秦昭襄王一咬牙,决定赐白起自尽。他派人给白起送去一把剑,让白起自己了断。
白起接过剑,仰天长叹:“哎,我白起何罪之有啊?想我长平之战坑杀赵军降卒四十多万,如今报应来了吗?”他心里明白,自己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一方面是因为违抗了秦昭襄王的命令,另一方面也是范雎在背后捣鬼。
就这样,白起挥剑自刎,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白起本可以继续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因为君臣之间的矛盾和权力斗争,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不得不说,功高震主,往往难逃一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