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一年,终于等到过年了,无数打工人最近可是心心念念,数着指头等放假。

而这些人中,早已经放假的自然是满心欢喜,但有的还得在岗位上坚守到年三十的可就悲从中来了。

除此之外,最后几天不仅要上班,而且还有很多打工人早起上班想买个早餐才发现,早餐店老板都已经关店,回乡过年去了,真是“祸不单行”。



在这时候,网上才有人点醒了大家,安徽老板开的早餐店早已“占领”了全国,要是他们统一回家过年,好多人都得没早餐吃了。

这时候我们才猛然发现问题所在,好像真的好多早餐店都是安徽人开的,他们到底是凭什么统治了全国的早餐店的?



原来这些早餐企业全起源于安徽这个小镇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句话放在早餐行业那就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基本要求。

早上天不亮三四点就要起来干活,卖粉面的要备好食材,卖包子的要做准备工作,等天黑收档了也未必能下班,还得准备好明天需要的东西。

所以早餐行业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光是这作息时间和规律就劝退了很多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安徽人,特别是北京,在北京开早餐店的人,十个里面有七八个都是安徽人。

个中原因,高晓松曾经谈过,他说北京人做买卖的不多,属于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的那种。

既然本地人看不上这行当,那自然就是便宜了外地人,那为什么会单单“便宜”了安徽人呢?



很重要的一点,安徽人能吃苦,这是肯定的,如果不能吃苦的话,早餐店开不了几天也得黄。

然后就是安徽人喜欢“传帮带”,这从古时候的徽商就有了,就是一旦村里有哪个人从事某件事发财了,那他很大可能就会带着村里人一起。

就这样,亲戚带亲戚,老乡帮老乡,安徽人默默地把北京的早餐市场给差不多“包圆”了。



另外在做早餐上面,安徽人确实能称得上是“血统纯正”。

安徽板面、淮南牛肉汤这些就不需赘言了,就连让中国人“甜咸之争”斗了几十年的豆腐脑也是起源于安徽的。

而且如今的广州自洲包点、北京蒸功夫、杭州包客里、苏州天添包子等地方知名的早餐品牌,同样是安徽的,还都来自安徽同一个镇。



安徽安庆怀宁县下面的江镇,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全镇3万多的总人口里,有近2万人都是做面点的。

最早的时候是1988年有个叫何晓红的江镇人,她在外地开了家包子铺,结果生意很红火,不仅成了“万元户”,还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房。

周围的乡里乡亲见卖包子都能这么赚钱,于是就有样学样,以家庭或夫妻为单位在各个地方开起了包子店。



所以如今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包子连锁店,背后的老板都可能是安徽人,甚至是江镇人。

就靠着卖包子,卖馒头,这些江镇的早餐店老板每年能给家乡带回去4个多亿的收入,人均存款更是排在安庆各镇之首。



见识到了安徽老板们在早餐行业的实力之后,可不就是“安徽人回老家过年,好多人都买不到早餐”了嘛。

可你如果只觉得到这就完事了,那就把事情想简单了,安徽人能统治早餐店,可不仅仅光靠这些。



不仅“人多势众”,而且“包罗万象”

既然以前我们的身边大都是被安徽老板开的早餐店“包围”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就半点没有察觉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安徽老板们懂得“伪装”,光从招牌上,你可能根本看不出来这些早餐店居然是安徽老板开的。



老上海馄饨看名字是上海的,但其实是安徽的,还是安徽安庆的。

在杭州吃到一笼地道美味的小笼包,但老板可能不是江苏人,是安徽人;在天津吃到了地道的煎饼果子,老板也许不是天津人,还是安徽人。





这些开早餐店的安徽人不仅能把本地的早餐做好,连别的地方的早餐也学的惟妙惟肖,主打就是一个“入乡随俗”。



“什么好卖,我就卖什么”,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被安徽老板们给贯彻地淋漓尽致,他们会根据当地人的口味来决定卖什么,关键手艺还地道的像是本地人做的一样。

这也就难怪很多人都发现不了了,不仅店的名字跟安徽不沾边,就连做的早餐也跟安徽没啥关系,甚至有的还“光明正大”打上外地的名字,比如老上海。



而且安徽省的外出务工人数超过1100万,在我国所有省份中,仅次于河南省。

再加上安徽地理位置不南不北,正正被卡在中间,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安徽人的接受度都比较高。

“人多势众”加上适应性强,所以安徽人能把早餐店开到全国各地,而且还不会不合当地人的口味,越做越大。



很多安徽人背井离乡,出外打拼,最早靠的就是能吃苦,特别是选择开早餐店的,起早贪黑对他们来说只是基本功。

然而在如今的时代,光会吃苦已经行不通了,随着餐饮产业链的愈渐成熟,更快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才是致胜的“法宝”。



从安徽江镇走出来的巴比馒头,作为国内的“馒头第一股”,在去年9月末的时候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了4970家。

巴比馒头能从最初在江镇的一家小包子铺,发展到如今开遍大半个中国的庞然大物,除了开发加盟的全国化布局,还得益于其完善的业务产业链。

从拓展加密团餐业务,再到开展连锁定制化合作,之后更是加入预制菜行列,大力研发新单品,而这还只是江镇走出了的众多包点企业的一个缩影。



结语

靠手艺起家,凭勤劳致富,安徽人靠着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在他乡异处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不菲的财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汗水是不会骗人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