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遇见,我是拾光,在这里,让我把乐亭的故事讲给你听!

这是拾光乐亭的第4篇文章,欢迎悦读!



拾光 乐亭

有祖先从山西来(下)

——明朝移民乐亭纪事

四 不堪回首当年移民情景,后人流传门道户说

从明朝洪武四年至永乐十五年的近50年里,在洪洞大槐树下共移民18次(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

来自山西的乐亭先民和当年迁到各地的众多迁民一样,经历了与故土的割裂、与亲人的割裂、与思想观念的割裂的悲惨情景,具体情景难觅详细文字记载,不可再现,只可以粗略梳理。

大迁徙触动了三晋百姓最敏感的神经,明统治者只得定出移民条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

当时的移民,完全是在强权政治的胁迫下进行的。“迁令初颁,民怨即沸,至于率吁众蹙。惧之以戒,胁之以劓刑。”(吴晗先生《朱元璋传》)

大迁徙无疑是明王朝富国强兵的得意之作,但对一家一户却是莫大的悲哀,大迁徙无情摧残着放逐者的心灵,所造成的精神创伤,甚至几代人都难以平复。我们不难想象晋南迁徙者背井离乡时的情景。就要告别祖祖辈辈耕耘过的丰腴土地了,就要告别那碧波盈盈的汾河水了,大批扶老携幼的迁徙者怎能不五内俱焚、寸心如割!

……迁徙者们的新辟之地,抑或难觅 故乡的鹳鸟,抑或乌鸦常见,抑或“鹳”“鸹”两字声母相同,韵母也相近,经几代人的舌传口播,老鹳窝便成了老鸹窝了。风尘逆旅,给迁徙者心中留下许多刀刻般的伤痕。

围绕这次迁徙,迁徙者及其后人编纂出了种种听来令人百脉沸涌, 低徊唏 嘘的故事。最为普遍的传说是,大迁徙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明朝统治者设下的一个弥天骗局。迁徙伊始,明政府颁告示于三晋:“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消息不胫而走,不翼而飞,晋北、晋中、晋南的人拖家带口,携儿将女簇拥而来,三日之内,老槐树下呼啦啦集结了十万之众。这时,大队官兵,蜂拥而至,把手无寸铁的百姓裹了个严严实实,一官员高声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说罢,官兵恶狠狠地先将青壮年带铐上棚,遂强行登记,强发凭照,一家一户,根绳相拴,如串蚂蚱,十万百姓在刀逼棒喝下,吞声饮恨,踏上了迁徙的路途……

某姓族谱里,记载着他们的先祖是“独耳爷爷”,独耳爷爷就是因为在迁徙途中多次逃跑,被官兵割掉一只耳朵的。明移民条律中还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是中国文化崇尚的一种人格风骨,这明律就迫使一些同宗兄弟为生活在一起,不得不更姓易名。有的地方就有魏姓与马姓,陈姓与邵姓,周姓与单姓,都是异姓同宗。还有关于“打锅牛”的传说,也广为流传。相传,洪洞县有牛氏五兄弟,在集结于大槐树下后,方知同姓不能同迁一地。

五兄弟深知自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便匆忙将一口大锅砸成五瓣,各执一片,以备将来做为续祖寻亲的标记。时间是弥合心灵创伤的最好药剂。但在历经六百年风雨后的当今,有的地方农村牛姓素不相识的长者们,见面后还要问“打锅不打锅?”如双方都说“打锅”,便认做同宗一家……

围绕这次大迁徙,关于“解手”一词的来历及“小脚趾复形”的原因,也成了门道户说,妇孺皆知。大迁徙中,移民双手被绑,在官兵的押送下上路,凡大小便,均要向解差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小便。”长途跋涉,大、小便次数多了,口干舌燥的移民,便将这种口头请求趋于简化。只要说声“老爷,解手”,彼此便心照不宣。于是,“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同义语,流传至今。民间至今传说:谁的小脚趾甲两瓣,谁就是从大槐树底下来的。在洪洞大槐树公园的祭祖堂里,可以看到两副楹联, 一为“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二是“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都提到足小趾两瓣的事。

据传当时官兵包围百姓后,怕人逃跑,将每人的小脚趾砍上一刀,以做识记。后来,移民的后代脚小趾甲便成了复形……

关于大移民流传至今的 门道户说,有 的符合史实情理,有的不好自圆其说。细想,如此大规模影响深远的移民之举,又何必寻究传说中的细枝末节呢?


五 乐亭进入了大开发建设时期,悲壮之后论文明

乐亭人开发建设家乡的历程,就像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路,总是泥泞而沉重,每行进一步,总要伴随着苦涩的泪、惨重的血。部分先民千里迢迢迁居乐亭、参加开发乐亭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历史实证。

统治者为国家大局而实施的强权措施,往往能推动历史大步前进。文明要付出代价,文明有时会来自野蛮。文明的分娩,常常要挣脱残忍的枷锁,要洒很多很多的泪,流很多很多的血……大迁徙合理地分布了人口生存的空间,给明初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乐亭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的。

明朝从山西大批移入乐亭的先民,还有从江南、山东等地迁来乐亭的移民,加入了对乐亭的开发。当滦河冲积平原正值地荒人稀之时,移民使乐亭人口骤增。从今天的乐亭县地图查看,建于明朝的村庄,几乎占到了半数,遍布全县。可以想象当年移民浩浩荡荡加入对这方水土的开发建设情景。

初,迁徙者如无根的浮萍,像风吹四散的蒲公英,一下被抛进大劫后荒凉的乐亭大地。然而,为了生存,他们没有资格在噩梦里彷徨,他们很快摒弃了人类常有的空虚和绝望,经迁徙炼狱中煎熬,他们更能踏平生活道路上的坎坷,在一方还陌生的水土上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不辞劳瘁的耕耘。明政府采用“计民授田”和免减税赋的办法,鼓励移民垦荒种地。迁移者以强韧的精神,将凝重的汗珠,结实地撒落在乐亭的原野,很快便拓展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生命空间。他们和本地人一起,披荆斩棘,垦荒治水,拓荒野海滩为沃土田园。建于明朝的这些村庄本身就铭刻着他们的历史功绩。

后来,清代又有许多移民到乐亭投入开发建设,这个渤海之滨的小县,从此繁荣昌盛起来。

比经济繁荣更为珍贵的是,随着移民作为大批生产力的到来,就带来了文化、思想、习俗,带来知识和生产技术,与当地土著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经过长期的掺和、交糅、渗透,培育着新的文明的种子。追溯乐亭成为文化县的历史,移民乐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不能虚无,乐亭的发展是连续的,积淀深厚就有萌生。乐亭人崇教明礼声名远播,代表乐亨县文化的乐亭大鼓、乐亭皮影影响全国,乐亭人谱写了百年经商辉煌史,等等,都离不开移民造成乐亭人本身素质的“掺和、交糅、渗透”……

乐亭地灵人杰,一查,原来许多兴旺发达的家族和人杰都是移民的后裔。

乐亭县四大家族,即:汀流河刘石各庄刘家、新寨大港史家、县城南庙上崔家和小黑坨张家,先祖都是入迁乐亭的。还有乐亭县历史上其他望族,如栗家湾坨李家、双坨安氏、新寨杨氏、县城南白庄杨氏、徐店徐氏、边流河曹氏、县城西晁氏等家族,先祖均系迁入的移民。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京东才子史梦兰等移民后裔,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人和英才,也是乐亭县的骄傲。


来源:读乐亭

编辑:李宏莹 主编:陈友海 编审:张建光

电话:0315-4026222 邮箱:tsltwxb@126.com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