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刘宾
马家村新建的油茶厂正在调试设备。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沅陵碣滩茶茶园。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群山环绕的马家村。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山环水绕,古树凉亭。湛蓝天空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彩绘作品跃然墙上;路两旁,枝头上金黄的柚子迎风摇曳;荷塘畔,一条蜿蜒曲折的健身步道延伸向远方。
这里是湖南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眼前展开的这幅高“颜值”乡村画卷,是当地充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之一。
人居环境整治曾是马家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以前这片活动广场,是一个个猪圈和牛棚,堆满了杂物,下雨天污水横流,没有落脚地。”今年57岁的瞿三保,担任马家村毛坪组的组长兼邻长。在村里开展美丽屋场建设中,他带头把自家废弃的牛棚拆除。在他带动下,组里10多户村民改变犹豫观望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环境美化中来。
“既然大伙选我当组长,我就有责任带个头。”瞿三保说,村里的村规民约,是大家一起参与制定的。里面明确提到,每家都要做好自家庭院“绿化、卫生、秩序”门前“三包”,说到就得做到。
他还动员自家亲戚把一栋年久失修的闲置房屋由村里负责修缮改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如今这栋全木结构的房屋焕然一新,成为村民议事、休闲的好去处。
据了解,马家村组织村民选出各村的片长、组长、邻长。依托“三长”织密“服务网”,精准联户,就近做好邻里矛盾调节、排忧解难工作。
同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召开屋场会、“三长”上门征求意见等方式,让村民当主角,参与村规民约制定,把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乡风文明等大家普遍关心、能够落实的内容列入其中,共倡文明乡风。
沅陵县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县21个乡镇、404个村(社区)均形成了群众能明白、愿遵守的村规民约。
以“一约三会”,即村规民约和群团组织联合会、经济协作组织理事会、幸福协会为载体,沅陵积极搭建沟通服务桥梁,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有效推动乡风文明从“景美”向“德美”延伸。
近年来,当地开展了“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婆媳”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目前,全县入选县级以上文明乡镇15个,县级以上文明村245个。
乡村治理见成效,既要“面子”美,还得“里子”实。
深冬时节,马家村新潇湘腊制品厂里腊味飘香,进入生产旺季。
“现在已经有1万多斤腊肉在熏制,今年预计要生产3万多斤。”舒脉英是附近村庄的退捕渔民,得知马家村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便承包经营了这家腊制品厂,目前年产值60多万元。干劲十足的她还和几名退捕渔民一起经营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腊制品厂旁,还新建了黄桃、油茶加工厂,工人正加紧调试生产设备。厂房大门旁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马家村产业布局图。上面现代农业加工园、中药材种植区、茶旅融合文化区、民俗保护区、畜禽养殖区等均用不同颜色鲜明标注了出来。
“村里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50多万元。”湖南省政府办公厅驻马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迎军介绍道,依托“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合+服务联享”发展模式,借助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资源,马家村还创建了沅陵县中药材产业联盟,带动全县7个省级工作队驻点村联合发展,着力打造沅陵南部一二三产业融合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沅陵创新思路实施“村企联营”,依托企业优势,构建并完善“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深化“党建+产业联盟”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
据介绍,2023年,全县386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经营性收入总额6550多万元,村均超过16万元,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13.7%。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有效支撑乡村治理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