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上海.孙甘露—
谍战小说的城市空间
在小说《千里江山图》中,上海是“千里江山图”行动的主战场,从小弄堂到大洋房,从城郊的煤栈到黄浦江的码头,无论是走街串巷的脱身路线,还是灵光一现的实地探查,都建构出令人身临其境的小说空间感。
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反小说”的修辞见长的孙甘露,写了一部基于史实和真实历史人物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在2023年拿了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主人公陈千里从苏联受训归来,临危受命,领导一支12人的秘密行动小组。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外有特务、内有奸细,他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著名的宋画,也是秘密行动的代称。何谓千里江山?把中共中央领导从上海转移到瑞金,这不仅是千里交通线,更是千里江山。小说的空间转换就这样围绕着陈千里的行动而展开。
PART.01
从弄堂到河道:上海的城市符号
孙甘露(1959—),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
陈千里两次与特务的周旋,都发生在弄堂。高低错落的石库门房子,逼仄曲折的弄堂,既构成了行动的困难,也成就了主人公腾挪转移的功夫和过人的机敏决断。去剃头铺找同志老方的那次,陈千里从昏暗的窄梯爬上晒台,又翻过屋顶到了隔壁人家的晒台。就这样护墙连到山墙,晒台接着晒台,连甍接栋的石库门房子成了陈千里跑酷的展示场。另一次弄堂脱身更有动作片的韵味。陈千里从梦花街的房子一跃而下,先是跳下晾架,在蓝布间慢慢移动,以此隐匿身形。随后蓝布也成了趁手的武器,甩向藏身在下面的特务。
孙甘露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参考了旧上海的城市地图,每一条街巷都力求真实和还原。小说里陈千里从梦花街到学前街,再从学前街弄口进了普育里,穿过几排房子来到弄堂口,外面是蓬莱路。我抱着验证的心态,去梦花街实地走了一遍,发现无论是街道的走向还是布局都和小说中的描写一致。只不过梦花街整片都在拆迁,昔日喧闹的弄堂房子如今人去楼空。小说里“高墙里面人声喧哗”,指的是文庙,如今也在改建中。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仿照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布置了街道、有轨电车和各类建筑。《千里江山图》的故事正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上海。
弄堂是近代上海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也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弄堂之外,近代上海的另一个符号是“水”。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河道交错,沟渠遍地。肇嘉浜、蒲汇塘、漕河泾……这些地名源于水道,在当时也都是水道。小说里写道:“肇嘉浜春夏季节水盛时,河上常常挤满了大小木船。”还有:“蒲汇塘一段旧河道中,河水已被抽干,沿途只见数百名河工,正在疏浚开挖河道。”
陈千里到肇嘉浜边上的茂昌煤栈找同志开会,布置了“千里江山图”的行动计划,也在那里甩脱了特务的跟踪。当时这里遍布着垃圾和淤泥,大片荒地上聚居着逃难来上海的人。
肇嘉浜在1949年后经过治理和填平,成了肇嘉浜路,如今是徐汇区的主干道,也是繁华的商业区。蒲汇塘、漕河泾,这些曾经的运漕河也早已没有当年的水势,安静地流淌在城市中央,成为钢筋水泥森林里一点残存的自然气息和水乡的遗迹。
从弄堂跑酷,到煤栈运筹,陈千里探查敌人的底细,也考验同志的忠诚。当他深入城市的血脉和毛孔,城市与他同呼吸共命运,他的秘密也成了这个城市秘密的一部分。
PART.02
上海的传奇与风俗
外滩的华懋饭店,和平饭店的前身,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多少风云人物在此粉墨登场。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喊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20世纪30年代起,华懋饭店已成为在沪举办上流社交派对与奢华晚宴的首选。
在小说中,华懋饭店的奢华让特务侦缉队队长游天啸感到自惭形秽。他在那里看到一个被人群围着的外国人:
穿一件古怪的褐色厚毛衣,上面繁星点点,他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前来招呼他,嗤笑了一下,朝身边的外国女人说了几句,转身走了。游天啸听不懂外国话,更不知道这洋人是“在世最伟大剧作家”。
这位“在世最伟大剧作家”就是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在漫游世界途中路经上海,上一站是香港。他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称:“如果你们在20岁时不做赤色革命家,那么在50岁时,将成不可堪的僵石。”小说中写:“他在那里煽动学生闹革命,说什么一个人在二十岁不参加革命,到五十岁就会变成老傻瓜。”
小说里还写道:“那个外国作家乘坐的邮轮停在吴淞口,他们拿小火轮把他请过来,让他到华懋饭店休息半天,做个演讲。”小火轮接上岸是实情,萧伯纳在上海的接待工作是由宋庆龄出面安排的。他在宋庆龄寓所赴宴,席上有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等人,鲁迅是午餐吃到一半的时候赶来的,不过萧伯纳离开上海后,鲁迅亲自编辑并出版了《萧伯纳在上海》一书,连图书封面都是亲自设计的。这样的做派很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风范。不过,萧伯纳与公众会面,是在外白渡桥的礼查饭店,并不是外滩的华懋饭店。而且萧伯纳来上海是万众瞩目的,人人争相一睹真容,不是小说里写的“没人招呼”。至于古怪的褐色毛衣,恐怕也是小说家的发挥。从萧伯纳留下的几张照片来看,他当天穿的是西服套装,板正的衬衫、马甲、领带三件套,没有毛衣什么事。
孙甘露创作《千里江山图》,不仅参详了当时上海的城市地图,还参考了报纸新闻、档案、风俗志等。小说里写到的王金枝被杀案、招商局舞弊案,都是当时民众热议的事件。招商局舞弊案里提到的李国杰是李鸿章的长孙,任轮船招商局董事长,因负债累累,主持出卖招商局码头给美商公司,1933年4月在上海地方法院以盗卖国家土地罪判处8年徒刑(监外执行)。1939年2月,李国杰被暗杀身亡。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有不少篇幅写表大爷家的故事,原型即为李国杰。
小说《千里江山图》还写到了当时的风俗,如政府不许在农历新年拜年,不许放假,可民众仍旧庆祝,还放烟火爆竹。在这些之外,还细致地写了一碗又香又辣的猪杂汤,一盘焖了几个小时、能分出5种口味的猪头肉。正是通过细致的考据,生活的肌理和历史的温度才得以呈现。这是小说极具价值的部分,也是超越普通谍战小说的地方。
PART.02
献给上海的一封情书
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始建于1856年。桥东侧的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
和平饭店,前身为华懋饭店,如今,作为上海外滩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梦花街全长425米,有100多年的历史。图为梦花街和学宫街交汇处。
龙华塔,又名报恩塔,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毁于战火,重建于宋代。现代修复的塔为宋代建筑风格。
旧弄堂的石库门建筑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也是《千里江山图》中主人公弄堂跑酷的现场。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既没有写“千里江山图”的秘密计划是否成功,也没有写参加行动的同志们是否脱险,甚至连主人公的行为也没有完结,只有一句:“陈千里再次翻身上船,抹去脸上的水,望了一眼船舱,命令船工把渡船转向苏州河方向。”
这是孙甘露留给我们的伏笔,也是他写作的考量:在应该煽情的地方极尽克制,才能造就悠长的回味。小说的结尾附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这是一位龙华牺牲烈士的遗物。
什么时候你再去龙华吧,三四月间,桃花开时,上报恩塔,替我再看看龙华,看看上海。还有报恩塔东面的那片桃园,看看那些红色、白色和红白混色的花朵。
我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听你讲所有的事,我们的过去,这个世界的未来。
报恩塔在淞沪警备司令部院墙外,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也是参加秘密行动的7位同志最后牺牲的地方。同志们没能脱险,他们的结局是简简单单的一行字:“XXX,中共地下组织成员。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牺牲于上海龙华监狱。”当小说的伏笔以这样冷峻的方式揭晓,我们才惊觉作者的用心并回味不已。
孙甘露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上海的谍战小说?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这座城市,他曾经有过这样的写作野心:“我时常自问,我是否怀有普鲁斯特式的雄心,想要在记忆深处召唤出逝去了的时光的原貌……”但是后来,这种幻想荡然无存了,“因为我逐渐地明白,我一直就在上海之外的某个地方,比任何地理上的位置更远,由时间以我所不自知的方式令我无穷地思念它,而缓慢地失去对上海的触觉。”
写作这部以城市空间为肌理的小说,正是孙甘露对上海触觉的恢复和回味。这样的写作,或许也源于孙甘露当过10年邮递员的个人经历。曾经每日走街串巷,将信件和包裹亲自投递到家家户户,穿过逼仄的弄堂,仰望高大的洋房,熟悉街角的每一个店铺,在日复一日的逡巡中,城市的地理早已烙印心间。
孙甘露这样点评张爱玲的《小团圆》:“小说家的秘密身份,正是他们所处时代的间谍。”那么,写作这样一部谍战小说,刻画一个自由而神秘地穿行于街头巷尾的特工,细细描摹那些逝去了的时间和空间,正是孙甘露献给上海的情书。
扫码订阅
全年订阅288元
全年24期包邮到家
责任编辑|李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