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适逢鲁迅长安行一百周年之际,本报连载王鹏程教授的《1924鲁迅长安行》。该书穿越百年时空,聚焦鲁迅人生轨迹里唯一一次西北之行,透过日常生活、旅途行踪和阅市交游等,在鲁迅的行迹和视线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民国长安,也让我们有幸与鲁迅在长安相见。

1924年7—8月,时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的傅铜有感于陕西交通不便、文化闭塞,遂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与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桐龄、李顺卿,南开大学教授李济、蒋廷黻,前北京大学理科学长夏元瑮,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法国大学法学博士王凤仪等十几位学者名流前来西安讲学。他们以民国暑期学校最“豪华”的师资阵容,为三秦大地输入新思想、新学术与新方法,可谓规模空前的文化盛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一页。

1936年4月,《东南日报》归纳了当时绍兴黄酒的市场“北达平津、大连、青岛、西安等地,南迄汕头、香港、南洋各埠,东自日本的长崎、神户起,西至汉口以西”。绍兴黄酒醇厚绵 香,风味独特,其以精白糯米酿造,酒精浓度在14—18度之间。按酿造方式,可分为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及封缸酒(又称“香雪酒”)。在西安的日子里,炎炎午后,小酌几杯,借着微微 醉意歇个午觉,不啻为舒缓身心、消解暑热的极佳方式。

1925年6月,日本汉学家加地哲定到西安游历,特意记录了西安的“三种美酒” —— “苦南酒、天南酒以及米酒”。他对米酒也就是西安人所谓的醪糟印象甚佳——“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走上街头,只见街边已架起了煮着米酒的锅子,一杯大约两百文。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一颗鸡蛋进去,又是另一番风味。”这实际上就是现今陕西乡镇集市仍很流行的鸡蛋煮醪糟,有些地方叫“鸡蛋滚醪糟”,有时也会在滚沸的醪糟中泡进去油香的麻花,令人胃口大开。

据史料,1928年,西安出产的酒有西凤酒、黄酒、葡萄酒、苦南酒、双瑰露酒、玫瑰酒、太白酒等。那么,除了苦南酒,鲁迅还饮过西安的其他酒吗?应该饮过,鲁迅没有留下文字,但从孙伏园的文字里可以得知:

陕西的酒是该记的。我到潼关时,潼人招待我们的席上,见到一种白干似的酒,气味比白干更烈,据说叫做“凤酒”,因为是凤翔府出的。这酒给我的印象甚深,我还清楚地记得,酒壶上刻着“桃林饭馆”字样,因为潼关即古“放牛于桃林之野”的地方,所以饭馆以此命名的。我以为陕西的酒都是这样猛烈的了,而孰知并不然。凤酒以外,陕西还有其它的酒,都是和平的。仿绍兴酒制的南酒有两种,“甜南酒”与“苦南酒”。苦南酒更近于绍兴,但如坛底的浑酒,是水性不好,或手艺不高之故。甜南酒则离酒甚远,色如“五加皮”而殊少酒味。此外尚有“酬酒”一种,色白味甜,性更和缓,是长安名产,据云“长安市上酒家眠”就是饮了酬酒所致。但我想酬酒即使饮一斗也是不会教人眠的,李白也许是饮的“凤酒”吧。故乡有以糯米做甜酒酿者,做成以后,中有一洼,满盛甜水,俗曰“蜜勤殷”,盖酬酒之类也。除此四种以外,外酒入关,几乎甚少。酒类运输,全仗瓦器,而沿途震撼,损失必大。同乡有在那边业稻香村一类店铺者,但不闻有酒商足迹。稻香村货物,比关外贵好几倍,五星啤酒售价一元五角,万寿山汽水一瓶八角,而尚无可赚,路中震坏者多也。

由孙伏园所记,可知鲁迅应该还喝过“凤酒”,即陕西名酒——西凤酒。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产于凤酒之乡陕西省凤翔区柳林镇,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苏轼任职凤翔时,曾用“花开酒美盍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赞此酒。1952年,西凤酒在全国第一届评酒会中荣获中国四大名酒殊荣。西凤酒清亮透明,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闻名。西凤酒有低度和高度之分,对于南方人而言,即使低度酒也过于刺激,难以接受。稠酒,孙伏园误写为“酬酒”,其实就是糯米做的甜酒。李白当年所饮应该是稠酒,如果是暴烈的西凤,那就不是“长安市上酒家眠”,而是长眠于长安市上了。

西安位处关中盆地,夏天酷热难耐,是名副其实的火炉。唐代诗人王维在《赠吴官》一诗中云:“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屩捞虾富春渚。”绍兴黄酒为鲁迅浇胸中块垒之最爱。估计午后酷热,一时找不到南方人解暑的清茶豆汤,幸有仿绍兴黄酒的苦南酒,可以抚慰鲁迅的莼鲈之思,他就饮之而梦回故乡了。

第三十二章

“有些苦味”:鲁迅在西安尝鸦片

鲁迅在西安抽鸦片的事,他本人于1927年10月25日在上海劳动大学“关于知识阶级”的讲演中提及:

譬如从前我在学生时代不吸烟,不吃酒,不打牌,没有一点嗜好;后来当了教员,有人发传单说我抽鸦片。我很气,但并不辩明,为要报复他们,前年我在陕西就真的抽一回鸦片,看他们怎样?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