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记》中对秦直道的描写。


秦直道

古人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你能想到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高速公路”了吗?这条“高速公路”,就是秦朝的驰道,其中一条被后世称为“秦直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对辽阔的疆域,为了方便帝国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先是统一帝国内部的度量衡,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度量制不同,货币也是不同的。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货币封为金和铜两种,黄金是上币,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

除了统一货币,还有统一度量衡,让秦朝内部的度量标准得到统一。这样原六国的百姓,和秦国的百姓之间,互相之间交易不会出现争端,在记载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在丞相李斯的筹措下,在秦国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发明出小篆。小篆书写简单,被秦朝推广到全国,成为国家规范用字。在秦朝时期,隶书开始出现,和小篆并存于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

除了度量衡方面,还有文化方面,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也有重要举措,那就是修建秦朝驰道。驰道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将秦帝国的各个军事重镇连接起来,方便秦军行动。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幅员辽阔,因此对于部队的调动要有充分的考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认为修建通畅的道路,对帝国的统治有利。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一年后,秦始皇就下达命令,修建咸阳附近的驰道,在记载中:

“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此后,在秦始皇的督促下,又修建了九条著名驰道,分别是高陵到上郡的驰道,以及临晋道、三条东方道、武关道、栈道、西方道、还有秦直道。驰道作为秦帝国的重要官道,有着严格的标准,道路宽要达到六十九米,每隔七米就要种一棵树。


秦始皇

道路两侧分别用夯土,垒砌起“隔离带”,路的最中间部分,用皇帝车辆专行通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向秦帝国的各个角落,将整个帝国联系起来。秦始皇确实有先见之明,通过一条条驰道,让整个帝国臣服于他的脚下。

秦始皇三十五年,最后一条驰道开始修建,这就是秦直道,在记载中:

“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数年不就。”

秦直道战略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从九原抵达云阳的道路,主要用于抵御北方的匈奴。在秦朝时期,匈奴的势力已经很大了,不断侵扰秦王朝。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秦始皇不仅修建了秦长城,而且还修建了驰道。


秦军出征匈奴

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阻挡匈奴的骑兵,让他们不能长驱直入。而秦直道的修建,则是为了能够迅速调动士兵,及时支援北方抗匈前线。秦直道由秦朝名将蒙恬负责修建,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开山破土,经过两年时间才最终修建完成。

西方的罗马大道有名,但是秦直道比罗马大道,还早了两百年。此后,秦直道在抵御匈奴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秦军可以顺利的调动兵力,抵消了匈奴骑兵灵活的优点,让秦军在同匈奴作战时不落下风。


蒙恬

秦直道在后世继续被使用,比如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秦直道故道的记载。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陕西甘肃交界处的子午岭上,发现了一条古道路遗迹。学者们查看古籍的记载,最终考证这条古道,就是秦直道。

学者还惊奇的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秦直道上还是寸草不生。这令学者们感到惊奇,秦朝人用什么手段?能使秦直道,可以保持两千年不长杂草呢?

学者们取秦直道上的泥土,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泥土都被翻炒过,是一种“熟土”。原来,修建秦直道的土壤,都没有了营养,无法再供应植物生长。


秦始皇千古一帝

两千多年前,秦朝的古人就通过有效手段,修建了秦直道。这条道路在历史的风沙中,依旧保存下来,得以展示在我们面前。秦直道两千年不生杂草,可见古人修建道路的技艺有多高超,古人多么有智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