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争议性事件,常有人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有“各打五十大板”的说法,总体而言,就是在互相扯皮中把事件大事化小。下面的这则争议性事件,当事人无争议,舆论则不然。
CBA赛场国手赵睿与裁判发生严重冲突被罚出场的次日,中国篮协开出了新年第一罚单——赵睿停赛5场并罚款人民币10万元。对于这个罚单,当事人和俱乐部均无异议。
1月1日,CBA常规赛新疆队主场与山东队一役,新疆队国手赵睿在第一节中段快攻上篮,与对方补防球员发生身体接触后球进倒地。当值裁判认为没有犯规,示意继续比赛,但赵睿认为应判追加罚球一次,向裁判表示不满吃到技术犯规后勃然大怒,用胸部冲撞裁判后被罚“夺权”。他在离场时,仍用手指裁判员并使用侮辱性语言。第二天,CBA便公布了处罚决定。
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没有争议,乍看起来很完美。
然而认真琢磨一下,问题就来了。
球场上,球员不满裁判判罚为此吃到技术犯规的很常见,但因此还直接用身体攻击裁判,这可就罕见了。而且此时才刚刚开赛不久,还远没到刺刀见红、要为一次可能影响胜负的判罚斤斤计较的时候,赵睿这是图什么呢?
对赵睿的判罚尽管迅速果断,但在其力度的把控上却是容易遭黑的做法。在赛场上尊重对手、服从裁判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体坛,攻击裁判的行为都几乎等同于触犯了天条。例如,2015年中超第13轮,山东鲁能主教练库卡因攻击裁判被停赛长达7个月,并直接导致了他的离职;2022年,大连人队球员杨浩宇被控动手攻击裁判,停赛期长达1年。这次赵睿只被追加停赛5场,真的已经算是很温和了。
更大的问题在于,就算对赵睿施以重罚,那么这次处罚能够服众吗?
球员场上有不恰当行为,会吃到追加处罚;裁判呢?会因为不正确判罚受到影响吗?
仅就赵睿快攻上篮的前后动作而言,对方为了干扰赵睿,与赵睿的辅助手产生了身体接触,整个犯规动作非常清楚。两人对抗力量之大,令赵睿失去平衡撞到了篮架上。从球员的角度来说,对方这样的犯规都不判,自己有不满情绪完全可以理解。当然,他暴怒之下辱骂甚至冲撞裁判是另一回事,被追加处罚也是罪有应得。可裁判当时对这个球不予判罚到底是对是错,CBA并未给出一个说法。甚至有心细的球迷发现,在赵睿宣布接受处罚决定的声明中,只是含糊地来了一句“对所有人表示歉意”,而实际上对当值裁判并无只言片语,这是否说明他“持保留意见”?
与其他几大职业球类运动不同,篮球规则和具体应用细则相当繁琐深奥,裁判对比赛的进程可以施加巨大影响,民间甚至有“裁判偏一偏就是20分上下”的说法。为求解决问题,NBA采取的是一整套裁判政策。简言之,即极力保护裁判权威和利益的同时,也全力扩大相关事务的透明度,最直接的做法是公布裁判报告——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判,裁判的判断对不对,以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全都一五一十摆出来;如果下次有了争论,就拿类似情况的报告对照,虽然没法杜绝争议,但至少不用浪费很多口水。
CBA原本也是有裁判报告的,虽非常设,而且触发条件颇为严苛。但遗憾的是,CBA几乎事事学NBA,唯独这两年取消了裁判报告,上一次公布裁判报告还是2021-22赛季半决赛。
取消裁判报告的理由五花八门:有说缺乏相关工作人员的,有说和FIBA做法不符的。即便是近年来国内赛场裁判问题频繁爆发,有裁判参与赌球的传闻满天飞,中国篮协也依然不动如山,不准谈论裁判这个规则,不仅适用于球员、教练和俱乐部,甚至还包括各平台直播的评论员。
据说,中国篮协内部是有裁判报告的,而且是每场都有,用以对裁判进行评价和奖惩,表现不好的裁判会受到降级处罚。但这个能够让大众衡量裁判素质高下的报告,我们看不到,至于为什么不公布出来给大众评判,呵呵,你猜?
文/湖北日报记者 郭晓明
图/微博、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