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天,本该全力冲刺,可他却在火葬场,父亲早上还在输液,下午就阴阳两隔。
刚刚失去世间最后一个亲人,还要面临人生大考,距离高考只剩不到24小时。
对陈亮来说,参加高考是父亲留下的遗愿,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完成了考试。
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少年,能从这样的低谷中重新站起来吗?后来他考了多少分?
陈亮的父亲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他们住在四川绵阳市一个小村子里,靠着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
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21年年初被诊断出食道癌。
这个噩耗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不舍得住院,说钱要省下来给陈亮读大学,可陈亮哪里忍心看着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加重。
周末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带着父亲去医院输液,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只要能让父亲多撑一天,他什么都愿意做。
高考前的那几个月,陈亮的生活早已被父亲的病压得透不过气来。
既要准备高考,又要为父亲的病情四处奔走,他的压力大到无法形容。
可他从没抱怨过一句,总觉得只要咬牙坚持,父亲会撑到他考上大学的那一天。
6月5日早晨,陈亮原本计划陪父亲去医院输液。
等到他把父亲搀扶到医院时,父亲的身体突然一软,毫无征兆地倒下了。
那一刻,陈亮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喊了无数声“爸”,可父亲再也没有回应。
医生匆匆赶来,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那个小小的诊室里,所有的声音都仿佛被抽空了。
陈亮跪在地上,抱着父亲的手,哭得撕心裂肺。
对这个19岁的男孩来说,父亲不仅仅是亲人,更是他唯一的依靠。
这个家,早在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后,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
而现在,连最后的亲人也走了。
处理父亲后事的那一天,陈亮甚至没有时间多哭一会儿。
火化场的烟尘升起,父亲的骨灰被他小心地抱在怀里,他的眼睛红肿,但他却倔强地不肯让自己停下来。
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一定要去考场”,在他耳边一遍遍回响。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带着那份未干的悲痛,回到了学校的考场。
高考的三天,对于陈亮来说,仿佛过了一辈子。
他坐在考场里,盯着试卷上的题目,脑海里不断浮现父亲的样子。
他的眼泪一次次往下流,又一次次被他擦干。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当成绩揭晓时,陈亮的分数刚好过了二本线。
这个分数对于普通考生来说或许算不上出彩,但对陈亮来说,却是一场胜利。
他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班主任,也在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我没有让你失望。”
陈亮的成长故事,是一部让人揪心的苦难史,他母亲在他一岁多时因病去世,哥哥也因为一场意外离开,家里只剩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靠打零工把陈亮养大,从来没对生活有过一句抱怨。
小时候,陈亮的家里养了一群鸡和几头猪。
每天早上,父亲起床做饭,而陈亮就在院子里喂鸡、打扫。
小学的时候,他是村里最懂事的孩子,从不让父亲为自己操心。
到了初中,他开始住校,但每个周末都会回家给父亲做饭、洗衣服,照顾家里的鸡鸭鹅。
邻居们提起这个孩子,都竖起大拇指,说他早早就成了“小大人”。
生活虽然艰难,但父亲始终把“读书改变命运”挂在嘴边,陈亮也从来没有让父亲失望。
他成绩一直不错,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可这一切,从父亲查出食道癌之后就变了。
高考结束后,他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去了一家民宿打工,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菜、切菜、端盘子,一直忙到晚上8点。
他说自己想靠双手挣够学费,不想接受别人捐助。
这份倔强,是他骨子里的坚持。
而在陈亮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感动的少年——郭浩楠。
郭浩楠今年17岁,来自黑龙江伊春市的一个偏远村庄。
他在2024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5分的优异成绩,这是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分数,但这背后,是他不为人知的艰辛。
郭浩楠的父亲在他10岁时被诊断为尿毒症,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
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经济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三年前,母亲又因为一场车祸导致脑梗死,从此生活不能自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年仅14岁的郭浩楠不得不扛起了这个破碎的家。
每天早上,他要先喂猪、打扫院子,然后骑车去学校,放学回家,他还要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
有时为了省电,他常常点着煤油灯学习到深夜,母亲给他织的一件旧毛衣,他穿了三年都舍不得扔。
即便如此,郭浩楠的成绩却从未落下。
他用极高的自律和毅力,取得了令人艳羡的高考成绩。
他的梦想是通过知识,带着父母走出困境,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陈亮和郭浩楠都是这个时代的贫困学子,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命运发生了改变,也为无数人点燃了希望。
苦难虽然残酷,但只要咬紧牙关,人生总会有光亮的一天。
希望这两个少年,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继续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
红星新闻:“高考前一天唯一亲人去世”男生被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录取 已没打工准备开学--2021-08-26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高考前一天父亲去世,男生打工挣学费,面对捐款他却说....--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