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 作者七十岁以后创作的具有地域性色彩的小说,与其远山系列作品一脉相承;

★ 这本书里有战争的残酷,也有战争英雄的刚毅;有百姓在战争中的普通日子,也有战士们在战争中的牺牲。全面立体了解敌后抗战的艰苦与成就,珍惜和平生活;

★ 将民族气节与民族大义嵌入生活的细节中,娓娓道来;将革命激情和儿女柔情结合,书写时代悲歌;将铁匠文化与抗战故事结合,书写传奇历史;

★ 作者是山东章丘人,章丘大葱、章丘铁锅和章丘煎饼是三大宝。本书讲的是三宝之一章丘铁匠抗日时期造枪支援抗战的故事。既有铮铮铁骨,也有绵绵情思,刚柔并济,幽默与感人齐俱;

★ 外封为燃烧着的熔炉,象征着青春淬火的激烈;内封为一把冲锋号,象征着中华儿女勇往无前的斗志;

★ 甩抗日神剧一万条街的抗日题材小说。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蘸火记》

牛余和 著

作家出版社

新书介绍

《蘸火记》以锻造工艺中的蘸火为喻,书写了一场以鲜血为介质的青春淬火。尚邨英、何苇杭所在的抗日游击队,梁铁峰、夏侯雪所带领的独立大队,卢毓奎率领的独立旅,三支抗日武装力量,经历着残酷的战争,犹如锻件蘸火的过程——浴火重生,集刚强与柔韧融为一体,为生命铸入精魂。作品以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让抗战时期体现在长岭山人身上的精神与气节,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

名家推荐

“蘸火”,既指武器的锻造,也象征着革命者性格的成长与升华。《蘸火记》书写抗日战争中章丘铁匠造枪的神奇和壮烈,是一部颇具地域性色彩的革命历史传奇小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阎晶明

小说将章丘的铁匠文化与抗日革命战争的英雄故事有机融合,将人物内心深处的革命激情和儿女柔情与大时代的慷慨悲歌相结合,呈现出雄伟浑厚、慷慨激昂的崇高美学风格。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吴义勤

《蘸火记》用民间性格与生活情状适配的语韵,于疾徐有致的叙事节奏里,讲述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三支山东地方武装的英雄故事,自然而然地从人物、境遇、情节中呈现出民族气节和家国大义,具有现实主义质地和浪漫主义风格。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 施战军

作者介绍

牛余和,山东济南人。济南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开始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收获》《十月》《芙蓉》《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山花》《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选载。出版《耕石录》《耕石斋诗草》《黑白往事》《玻璃底片》《远山》等文学作品多部。小说《姚爷》改编成电影《黑白往事》。曾获泉城文学奖、泰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首届鲁艺文学奖等。

文章试读

第一章

1

这是个湿气有点重的夏日早晨。红彤彤盈满血色的太阳刚爬上东边山头,橙红的阳光就撒野般一路往西狂奔,点燃了青黑色山脊和缭绕的雾岚,所到之处烟火蒸腾,岩浆漫卷,长岭山上空瞬间烧起一团烈焰,大大小小的鸟雀从岩石下的树丛腾空而起,精灵般鸣叫着翻飞盘旋,翅膀划出一道道遒劲而柔韧的闪光,牵着晨风烈焰掠过重重山峦,绵延几十里的长岭山诸峰次第醒来。

此时山脚下的长岭村依然沉沉地魇在睡梦里。村东南头的何家宅院倒是早早醒了,却窸窸窣窣的一院子捂着半边嘴的琐屑。

何家寡居的大儿媳妇冯茜茹跟山上游击队的郭立刚好上了。

消息是后院的林妈悄悄跑到中院东厢房耳屋,零零碎碎传给胖厨师的。先是神神秘秘地说了句,山上的那个郭队长一来,大少奶奶后窗的窗帘就拉开半边。见胖厨师一头雾水,她啧啧几声,凑近了解释道,大少奶奶的窗帘过去可是轻易不拉开,就是拉开着,后院里一有动静就立马拉上,一丝风也不透的。胖厨师拖长声音噢了声,摸摸圆滚滚的肚皮,包给她几块油溽溽的小点心。林妈皱皱眉头。她实在讨厌胖子每回给她吃的都先摸肚皮,可那小点心的香甜已透出油纸钻进鼻孔,她也就顾不得再想那肚皮上油腻的汗水,伸手接过来塞到嘴里一块,满脸都是解馋的嘶哈。不久林妈又说,听说牵线的还是何家大小姐何苇杭。胖厨师似乎不太感兴趣,塞给她一截酱猪蹄,就忙自己的去了。昨天晚上,胖厨师正在洗脚,林妈进屋就说,真是奇了怪了,听说那事还是老爷点了头的。胖厨师瞪着眼看了她半天,也没擦脚,趿拉上鞋就去了西厢房耳屋。林妈盯着小桌上的鸡骨头鱼刺,撇撇嘴,咋不连这个也嚼了。嘁,就是个吃货。

林妈其实瞧不上胖厨师,要不是为了这张嘴,她才不稀罕搭理他。胖厨师刚来的那晚上,她偷听到老爷跟太太说起胖厨师的叔,立时起了身鸡皮疙瘩。啧啧,竟有这样的事,一个大胖男人穿一身女人衣裳,还叫啥胖夫人。你看胖厨子那个架子摆的。嘁,跟着那么个不男不女的叔长大,神气个啥。

管家站在葡萄架下看着低头从厨房出来的林妈,轻咳了声。林妈一抬头,下意识地抹了抹嘴,又低了头匆匆走向后院。

自打鬼子在长岭村南面的鸣羊山修了炮楼子,何家一向天刚亮就饭菜上桌的惯例就改了,等到太阳升起半竿子高才吃饭。老爷还按老习惯黎明即起,大家也都跟着早起,这就空出了一段前后院彼此传递闲话的时间,何家宅院里便多出了不少是非。这个林妈的嘴就太碎。她是这个月临时招来,帮着常妈照顾病情又反复的大少奶奶的。后院是何家给游击队买药的中转站,要是让她瞧在眼里给说漏了嘴,那可就不得了啦。

值更的老张头在管家身后闷声咳嗽,管家侧身让出甬道。老张头拖了根挑灯的竹竿,晃着膀子拖拖沓沓过去。管家摇摇头笑了笑。

老张头站在院门的青石平台上,仰头看着大门上那对挂灯笼的铜钩。从老东家那辈开始,他就一直干着一早一晚熄灯点灯的活,自打小鬼子来了后,别说点灯,连那对气派的大灯笼都摘了下来。可他习惯了,一早一晚还是会溜达过来。“他娘的!”他呸口晦气,撅搭撅搭走回前院。

倒座房前窄长的小院里,长工们正蹲在墙根噗噗噜噜洗脸,黝黑结实的肩背上搭着条一头带穗子的粗布长巾——长岭山一带的穷家富户都习惯把家织粗布裁成长条,再从中间一截为二,当作擦脸擦手的毛巾用——忙里偷闲地续着昨晚的话题,别说这深宅大院的何家,就是满长岭村说去,也从没见过老公公张罗着给家里的寡妇儿媳再找婆家的。

“别胡扯。”老张头拉下脸低声喝道,“这话也是这前院能乱嚼咕的?”

长工们擦脸、倒水,没人接腔。老张头背了手走进中院,听到有人嘀咕:“昨天晚上数他说得起劲。”又转身慢慢踱回来,打量着说话的小伙子:“哼,找碴儿是不?我还就告诉你,我说行你说就不行。”他当地拍一把枯瘦的胸膛,“我是谁?小子,长点见识,老子是老太爷说何家要给我养老的人。”

长工头老刘把老张头连推带劝地送进内院,一把将年轻人扯到墙角:“你惹他干啥。人家萝卜不大长在背(辈)上,仗着是老太爷在世时的红人,老爷虽说并不咋待见他,可也处处高看一眼。何家的下人中,有两个不能轻易招惹,一个是老爷从济南带回来的胖厨师,另一个就是这位倚老卖老的角儿。看看人家的住处就知道了,一个住东厢房屁股,一个住西厢房屁股。大家伙儿都把这两间厢房最南头的平房叫屁股房,人家两位非叫厢耳房。”他突然笑了,“正经都是耳子级人物。”

2

吃过早饭,村子才算真的睡醒了,天刚亮时的鸟鸣鸡叫犬吠里透进了人气。开关大门的吱呀磕碰,喑哑中伴着响亮的咳嗽,紧接着就是急促或拖沓的脚步,小推车轮轧过石板路面的跳动,老黄牛深沉的哞哞、年轻草驴亢奋的喂哇呱啦,应和着间或响起的大人呼喝、小孩子吵闹,纷纷从僻街小巷汇入大街,在屋檐间上下波动,掺杂进被阳光蒸发起来的老粪堆的陈腐味、鲜牛粪的酵酸味、村外庄稼地里飘过来的青葱气息,相互拥挤碰撞穿插渗透,交汇成一片喧嚣混沌,迅速在村子里弥散开来。

何如山站在大北屋廊下,看着大门瓦楞和脊缝间胖胖的瓦松、单薄的莠草。

这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山村早晨。庄稼人一天的生活就从这嘈杂的声音和味道开始,祖上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不同的是自从早起下地干活的接连遭到碉堡里鬼子的枪击后,长岭村黎明即起的嘈杂就推迟到了早饭后。这改变起初让他们觉得愤怒和屈辱,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只是人们似乎还感觉不到,这种所谓习以为常只不过是一种庄稼人的权宜之计,那口气其实还窝在心里,须到再度恢复黎明即起的生活,心里的窝憋痛痛快快吐出来,再体味这一改变背后的惨烈时,才会感觉到村里的犄角旮旯、山上的沟沟壑壑里,早已经渗透进一股再也抹不去的铁腥味。

管家过来凑到何如山身边。

“山上催了几次的那种药今早上刚到,已经包好交给常妈,等会儿郭队长就来拿。那个林妈腿快舌头长,我把她从后院调到厨房去了。”“这些事你看着安排就是了。”何如山拍拍管家肩膀,挑起左眼眉。

管家赶紧禀报:“咱们村头有不少黑狗子,是孙有灿的人。”“孙有灿!快派人迎回立刚,他一听姓孙的名字就炸。咋让他大白天来?”“山上等得急呀。何掌柜已派几个人去迎了。他说郭队长神出鬼没,不一定拦得上。他倒是不担心,让我告诉老爷,孙有灿是不敢来长岭村的,就凭几个黑狗子,连郭队长一根汗毛也不敢动。”

何如山踱到廊檐下,架起胳膊抖抖衣袖。青砖甬道的青苔蒸发出丝丝缕缕的白气,院子里闷热得很。

高挑的门楼挡住了远处的鸣羊山,他还是能感觉到山顶上碉堡的戾气,像只血腥的日本战靴,蛮横地正对着这座斑驳的宅院。宅院和长岭村的背后,从卧牛山开始,层层山峦推上去,是长岭山脉的西段,再往东北方向走十多里,进入长岭山腹地,就驻扎着妹妹何苇杭他们的游击队。长岭村是扼守这条进山通道的第一个门户。说不定哪一阵风吹草动,这里就会枪弹横飞。大儿媳茜茹出事那年,太太劝他把家搬到济南的老宅去。他哼了声:“你愿意见到日本人就鞠躬?有尚邨英和苇杭他们,咱后面这座山靠得住。”

门前老槐树上的老鸹窝站着只瘦长的老鸹,扑闪着翅膀平衡住风力,把衔来的干枝棒插入老鸹窝底部,接连跳下几根树枝,转动着脑袋警觉地观察四周动静。夏天老鸹是不会修窝的,莫非它也感觉到了这一团日常混沌里的危险?何如山把目光慢慢收回到院子里,落在紫藤架上,几只麻雀正在枝叶间蹦蹦跳跳。度过那场日本兵血洗桥北头的劫难之后,长岭村很快就从伤痛和惶恐中恢复过来。类似这座院子里那些指指戳戳叽叽喳喳的小波澜,依旧在村子各个角落兜兜转转起起伏伏。尚邨英说得好哇:“中国人就有这样的好处,只要刺刀不捅进胸膛,日子该咋过就咋过,看起来像是少心无肺甚至浑浑噩噩,其实这里面藏匿着浩大绵长的力量。这浩大绵长里的坚韧,在那团混沌里不露行迹随风舒卷,却又散而重聚无尽无休,足可消磨任何强悍对手的意志,使其一旦察觉便立即陷入绝望。”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蘸火记》

牛余和 著

作家出版社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景宜:边疆大地抒情诗人——王蒙

送别琼瑶:故事里火花燃烧爱也依旧

新书推荐 | 《影响中国的古代科学巨匠》:小说有奇趣,巨匠是真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