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王继才接任了守岛任务,从此驻扎在只有0.013平方千米的开山岛,而他和妻子这一守就是32年,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月工资只有150元!
开山岛距离海岸线约7.5公里,面积仅0.0138平方公里。
由于四周被海洋包围,这里气候恶劣,环境荒凉。
岛上缺水缺电,生命安全常常受到风暴等自然灾害以及走私分子威胁。
然而,王继才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了32年。
上世纪60年代,开山岛成为了防守的前沿阵地。
早期的守岛者为了解决住宿问题,搭建了简易的避难所。
而王继才上岛后,他只能依靠原先留下的庇护所。
最初,岛上的食物完全依赖自带,王继才甚至经历了台风“白鹿”的袭击,粮食短缺。
初期,他只能通过捡拾海洋中死去的鱼虾勉强维持。
为了储存饮用水,王继才在岩石上开凿了一个水坑,利用小鱼来净化水源。
他逐渐改良了生活方式,父亲和妻子的探访带来了土壤和种子,开始种植蔬菜。
他和妻子通过捕捞蟹类出售换取现金,支付孩子的学费和日常开支。
向他这样的守岛英雄还有很多。
1974年,王加辉携妻儿踏上了赭岛。
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赭岛这个海拔仅有40.2米、面积仅0.16平方公里的小岛,成为了王加辉及其家人的家。
当时,山东头村动员村民前往海岛守卫,作为当地民兵的一员,王加辉毫不犹豫地决定响应号召。
然而,他的妻子陈素香最初并不赞同。
她无法理解为何要离开村里的安稳生活,去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
王加辉耐心劝说,最终妻子才勉强同意。
王加辉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告别了家乡。
岛上除了几间破旧的营房和三眼水井,几乎一无所有。
没有粮食,没有交通。
王加辉从第二年开始,带领家人和其他上岛的村民一同开垦荒地。
尽管岛屿面积狭小,土地有限,但他们依然通过辛勤劳作,种植粮食和蔬菜。
与岛上的海洋资源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鱼虾蟹和海螺成为他们的食物。
然而,赭岛至今没有固定的码头,王加辉只能驾驶小渔船与外界联系。
每次进出岛屿,光是海上漂浮就需要六个小时的时间。
而遇到大风大浪时,离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如此,他深知,守岛更是为了保卫祖国的海疆。
最初的春节,他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烟花,泪水也悄然滑过脸庞。
他在第二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立志守护好这片土地。
2000年,王加辉的妻子在一次不幸的意外中溺水身亡。
尽管如此,王加辉依然坚持在岛上生活,直至今日。
越来越多的守岛人选择回到陆地,王加辉的孩子们也渐渐成家立业。
然而,王加辉依然固守这片孤岛。
如今,已年近80的王加辉,身体状况较之往年大不如前,但他依然每天巡视岛上的各个角落。
过去,他曾为自己和家人开垦土地种田,如今,岛上已经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
他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走上这座岛的守岛人,也是第一个在岛上入党的党员。
岛上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物资紧缺到丰衣足食,从信息闭塞到手机互联网的普及,赭岛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但对于他而言,守岛就是对祖国的承诺。
永兴岛作为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域。
岛上驻守的警察与民众,几乎与外界隔绝。
对于常年驻守岛上的民警而言,他们要随时应对海上风暴和突发的外部威胁。
2005年,刚刚进入公安工作的李振宝被派往永兴岛。
这里缺乏干净的水源,岛上唯一的“资源”便是随时可能被风浪吞噬的船只。
水电供应不稳定,食物来源匮乏,居民们只能依靠每月一至两次的船只供应,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船停航的日子,岛上的居民开始翻晒、挖掘野菜。
李振宝回忆道,甚至曾有一次,岛上连续四个月无法与外界通航,岛民们只能靠直升机投送物资。
2014年,贺胜作为新任所长登岛,原本12小时的船程,因为强烈的风浪,持续了26小时。
贺胜自己几乎因呕吐至胃空而无法坚持。
那一次,几乎让他再也不敢选择乘船回岛。
幸运的是,随着2016年飞机通航和2018年电力设施的完善,永兴岛的物资供应和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
在岛上,几乎每年都有数个月的台风季节,风浪时常超过13级。
民警们时常要在恶劣天气下出海巡逻,驱赶非法进入中国海域的外籍渔船。
王兴海记得他和同事们曾在一场强台风中,乘坐橡皮艇出海执行任务,途中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巨浪,浪高甚至超过了两层楼。
每年,岛上的驻警人员大多要在岛上度过近280天的时间,而下岛的机会非常少。#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参考文献:[1]Micky.守岛人王继才[J].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4(6):22-2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