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以刀剑为主的冷兵器在我国历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戏份,而且也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刀为百兵之王,我国古代关于宝刀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

而在关于名刀的传说中“削铁如泥”几乎成为了标配,似乎无法斩断别人的兵器或者别的铁器,就配不上名刀的称号。



那么古代的铸剑术到底有什么精妙之处?

才能锻造出这些可以削铁如泥的宝刀呢?

为什么现在的刀剑却不再强调削铁如泥的说法,难道我们现如今的科技还比不上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吗?

那些名刀“削铁如泥”的传说



古代的评书和演义中,常常会在提及某位大侠的刀剑可以“削铁如泥”。

如《三国演义》中赵云从曹操背剑官夏侯恩手里抢到宝剑“青釭剑”后。

用它斩断了曹军多员大将的兵器冲出重围,也成就了他长坂坡七进七出的美名。



相传南朝宋时一位钱塘人有一柄宝剑,只需要用力一挥就能把扎在柱子上的十颗大铁钉全部斩断,完美做到了削铁如泥的程度[1]。

除此之外人们熟知的倚天剑、屠龙刀,都能非常轻松地做到削铁如泥,天下兵器没有能与之争锋的存在。



提到削铁如泥的宝刀宝剑,又怎能忽视了铸剑行业的开山鼻祖欧冶子呢?

他铸成的湛卢、龙泉、鱼肠等宝剑,都在日后成为了传说中的十大名剑。

而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湛卢剑,传说欧冶子用它一剑就劈开了巨石,当时就“星斗避彩,鬼神悲号”。

因此在我国十大名剑排行中它是仅次于黄帝轩辕剑的存在。



除了这些知名刀剑外,汉武帝时曾批量生产可以削铁如泥的军刀。

汉武帝发现汉朝军队在和匈奴人作战时之所以屡屡挫败,除了骑射能力不及匈奴之外,双方的武器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匈奴人的弯刀可以轻松斩断汉军的长剑,导致汉军的战斗力受到极大削弱。

经过汉朝铸剑师的研究发现匈奴人的弯刀中加入了精钢这种材料,于是汉武帝专门派张骞在西域寻找精钢的制作方法,并将精钢打造的刀剑大量装备汉军。

卫青、霍去病



汉军拿着能斩断敌人兵器的刀剑,再加上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指挥。

顺利地把匈奴人打得只能不断西逃,这样加了精钢的刀也算得上是削铁如泥的宝刀了。

但这些可以削铁如泥的宝刀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么神奇呢?

我国古代铸剑工艺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呢?

我国铸剑发展史



从金属的铸造历史上来看,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被誉为十大名剑第一名的轩辕剑就是黄帝取首山之铜铸就而成的。

青铜的耐腐蚀性一直都非常卓越,因此我国也先后出土了很多青铜质地的宝剑,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



这柄宝剑出土时依旧寒气逼人,而且用它去斩26层坚韧的复印纸也是一剑就斩断了,锋利程度可见一斑[2]。

甚至因为它的锋利程度远超其他青铜武器,有人怀疑它是由不锈钢制成的,但经过专家的鉴定它的质地还是青铜的,只是配比相比其他青铜器更加精密。



不过青铜刀剑虽然耐腐蚀性更强,但它们的硬度和锋利程度相比较于铁质武器却有着极大的不足之处,甚至在坚硬的石头上撞击几下就可能变钝。

从这点来看青铜刀剑无法达到削铁如泥的地步,而且遇到硬度更高、更锋利的铁质兵器只能被削断,所以从春秋末期开始青铜武器就被铁质兵器所取代。



炼铁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才让刀剑有了削铁如泥的能力,但让宝刀具备削铁如泥的能力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当时锻造技术的落后,铁制品的纯度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传说中“削铁如泥”的宝刀材料大多来自天外的陨铁。



有人经过考证发现,金庸笔下郭靖打造屠龙刀和倚天剑所用的玄铁,就是掉落地球的陨铁代名词。

陨铁在太空中经过高度真空和失重环境的锤炼,变成了地球上非常少见的合金材料。

具备高强度、高延展性等特点,这样的宝刀做到削铁如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原材料除了来自天外陨铁外,随着炼铁技术的不断提升,古人们也开始总结在炼铁过程中加入各种元素制成性能更为出色的合金材料。

就像汉武帝让张骞去寻找的“精钢”,就相当于是古代的一种合金材料。

有了这些合金材料的加持,古代宝剑的锋利度和硬度也会得到极大地加强。

张骞



因此从材料上来看,通过我国炼铁技术的不断提升,已经让这些宝刀和宝剑有了“削铁如泥”的材料基础。

不过既然要“削铁如泥”,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古代检验宝刀的“铁”究竟是什么东西。

古代所说的“铁”大有来头



现在很多人提到铁,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于建造房屋、桥梁等建筑的钢筋,或者是其他实心铁质物品。

但古代的“铁”可并非如此,就像《水浒传》中杨志卖刀时,为了展现宝刀削铁如泥就是用铜钱作为检验工具。



铜的硬度本身就不如铁,更何况古代铜钱中还加入了铅等物质,被轻松削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古人说的铁大都是生铁,因为含碳量高导致铁的硬度和韧性非常差,和如今的钢铁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



而且这样的生铁中在锻造过程中也会夹杂着锡镍铜等杂质,这进一步导致了“铁”的硬度和韧性下降。

当被千锤百炼后的合金宝刀去砍这些富含杂质且含碳量极高的铁,自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达到削铁如泥的效果。



至于古代战场上的削铁如泥更是非常轻松,要知道古代战争大多是兵器和铠甲的对决。

在炼铁技术不够成熟时,大多铠甲都只由兽皮、铁片和丝线组成。

只需要一把碳素钢制成的宝刀,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破甲伤害,削铁如泥也同样不是一件难事儿。



当唐代明光铠普及之后,想要通过宝刀完成破甲效果就非常困难了,更不要说削铁如泥了。

因此古代的宝刀可以达到“削铁如泥”的效果,但是削的铁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钢铁,只是铜钱或者含碳量颇高的生铁产品。

现代技术能做到“削铁如泥”吗?



随着枪炮等热兵器的普及,刀剑等冷兵器也开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更多只是用作装饰品或者日常防身所用,而且也很少有人提及“削铁如泥”的特点。

那么现代技术生产出来的刀剑,放到古代能否达到削铁如泥的效果呢?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来说现代的金属材料科学和锻造工艺相比古代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就像网上曾有人效仿古人铁棒磨成针,用HRB400螺纹钢在石头上磨,坚持磨了2390天才仅仅磨掉了一点点螺纹,由此可见现在钢铁的硬度远非古代可比。



而且先进的粉末冶金技术,不仅可以锻造出人们想要的合金成分,而且也能大大提升材料的性能。

更不要说现在的数控技术使得锻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这可比古代用人去捶打更加精准。



就像大名鼎鼎的瑞士军刀,可以非常轻松地将一元硬币斩为两半。

要知道古代铁的硬度和韧性,相比较于现如今的一元钢镚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刀放到古代不就是妥妥的“削铁如泥”吗?



甚至有人调侃称,就算拿着现在每家都在用的菜刀回到古代去砍古人所说的铁,都能轻松达到削铁如泥的程度。

可以说现代刀剑无论是在材料还是锻造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于古代宝刀。



之所以不再提“削铁如泥”,一方面是现如今铁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人们将现在铁和古代铁的概念混淆。

另一方面则是刀剑功能的减弱,古代刀剑是作战、防身武器的不二选择。

可如今人们可以选择的武器种类多种多样,刀剑更多已经变成了次要武器。



所以说现代工艺无法锻造出古代那样“削铁如泥”的宝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伪定义。

只不过当那些古代宝刀被出土时,我们还会惊叹于古人的技艺和能力。

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却能制造出精美又锋利的宝刀,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进步吗?

结语



古代宝刀之所以能轻松“削铁如泥”,一方面是宝刀的材料和锻造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宝刀有了远超一般兵器的硬度和韧性。

另一方面则是削的“铁”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钢铁,更多只是铜或者含碳量极高的生铁,因此硬度和韧性更高的宝刀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如果按照古人对铁的标准,现代工艺制作成的宝刀也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之所以让人觉得无法做到,是因为现在铁的硬度也在不断提升而已。

  • [1] 我国古代的钢铁刀剑;何堂坤.金属学及金属工艺;《机械工人》,1984年.08期
  • [2] 那些削铁如泥的传说;麦笛.《中学生百科》,2013年.15期
  •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