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3479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精神分析很容易令人完全外归因、偏执

02、为何很多精神分析师非常自恋?

03、大力发展精准心理学,令精神分析退出历史舞台

很多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被诊断精神心理障碍后,他们的父母会带孩子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比如精神分析师。

目前,精神分析师在国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中的占比非常高,即使孩子和父母没有刻意去找,他们碰到精神分析师的概率仍非常高。

父母和孩子一开始以为这能解决问题,至少能缓解问题,但没想到,他们很快发现精神分析师给人的感觉有点偏执、自恋。

尤其是如果孩子接受了长时程的精神分析,父母的这种感受会更加深刻,甚至连孩子都变得偏执起来了。

网上有很多精神分析师写文章、拍视频,分享所谓的心理学知识。有些内容明明很牵强、很荒谬,但他们就是说得理直气壮,显得自以为是,甚至有点狂妄自大。

其实,很多精神分析师往往都有偏执型人格倾向、自恋型人格倾向,有的甚至达到了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程度。

只不过,他们往往不会作出特别出格的行为,很多人也不懂人格障碍的知识,所以他们难以被大众识别出来。

那为什么很多精神分析师偏执、自恋?

他们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每个人都不同,在此我们不详述。我们也不能把这个问题怪到社会和体制头上。

事实上,这个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这些人学习的流派——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流派会对人格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中毒”越深,影响越大,某个程度上,精神分析师当然是首当其冲了。以下结合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01、精神分析很容易令人完全外归因、偏执

精神分析流派来自欧洲,深受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的主流哲学思想是“人是有原罪的”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流派时,就一直强调人有各种原始的欲望和冲动,生来就有攻击性和破坏性。

他认为,如果人的各种欲望、冲动在儿童、婴幼儿时期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症状。

这种观念与中国、甚至整个东亚的传统文化和主流观念格格不入。因为我们国内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更加认同的是孟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

而且,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国内的主流社会价值观特别提倡“自省其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遇到人际冲突、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盯着别人和外界的问题,而要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自己,从而解决问题。

换言之,精神分析流派采取的是完全外归因,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

“我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的本能和欲望得不到满足”;

“为什么会得不到满足?因为父母或者其他家人控制欲太强,导致我只能压抑自己的本能和欲望”;

“我为什么会遇到人际冲突、挫折和困难?是因为别人因为自恋而攻击我、控制我、PUA我。”

精神分析师深受精神分析流派的影响,“中毒”太深,他们也习得了这种完全的外归因模式,总是从负面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行为,非常偏执。



此图为AI生成

当看到一些社会恶性事件或者不良现象时,他们不深入思考这背后的真相,理性客观地分析,而是完全外归因,把责任都归咎于社会、国家体制。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青少年接受了精神分析之后,反而跟父母的亲子关系更恶劣了。

很多精神分析师会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严厉解读成“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不是引导孩子看到父母的出发点,用更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确实,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管束得多、过于严厉,一心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懂得顾及孩子的感受,不掌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但这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而不是初心的问题,更加不是所谓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这些父母的最终目标,恰恰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独立、优秀、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社会栋梁。

所以,很多精神分析师的负面分析不但无法缓解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反而让矛盾愈演愈烈,孩子在家里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病情反而加重。

其实,很多精神分析师与自己父母的亲子关系就不好,他们不反省自身的不足,而是一味分析父母的问题,比如认为他们无知愚昧。

拥有千万粉丝的精神分析师武志红甚至曾经公开支持“父母皆祸害”这种极端、偏激的观点,误导了很多大众和青少年。

02、为何很多精神分析师非常自恋?

上面分析了精神分析师受到精神分析流派影响太深,对很多问题的解读很负面、很偏执。

那他们为什么会自恋?这倒不完全是精神分析流派的问题,而是跟部分精神分析师的个人经历有关。

很多精神分析师的学历是比较高的,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的都有,一般来说,至少也有大专学历。

虽然现在学历贬值,本科生和大专生算不上什么高学历了。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他们仍属于当年学习成绩比较好的群体,有的人甚至是学霸、学神,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往往反复接受过过度夸奖,逐渐出现傲慢自大的偏执型人格异常,甚至是自恋型人格异常。

其实不光是高学历的精神分析师有这种情况,很多高学历、事业有成的大众、父母也容易出现这种人格异常。

另一方面,精神分析流派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不少其它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曾学过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还渗透到了社会上的很多方面。

这导致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精神分析是一门很高级、很高大上的学科,甚至以为想学心理学,就必须学精神分析。

他们学了精神分析后,以为自己对人类心理了如指掌。他们根本没意识到,其实精神分析理论只是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推测,而且是基于外显记忆层面的推测。很多精神分析师根本不懂得区别“推论、事实、真相”的区别。

这导致很多国内很多精神分析师以接受过国外精神分析流派的培训为荣,并在个人履历上刻意夸大这一点。

要是他们还有崇洋媚外的心理,那更加会为此而骄傲,心里特别有优越感。

有的精神分析师认定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医学、心理学肯定更先进。特地到国外进修,自以为掌握了最厉害心理学知识,回到国内后自然更加傲慢、自恋。

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很多精神分析师还对犹太人盲目崇拜,以为这就是个特别有智慧、甚至高人一等的民族,对精神分析流派更加深信不疑。

在很多自恋的精神分析师的眼里,这世界只有2种人:认可精神分析流派的人,和不认可精神分析流派的人。

他们认为前者是有智慧的,甚至灵魂都是高贵的;而后者是愚昧、无知的,很多缺乏包容心的精神分析师甚至会鄙视后者。

03、大力发展精准心理学,令精神分析退出历史舞台

严格来说,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其实并不算是知识,最多只能说是一种信息,或者是推论,是对于人的心理活动的推论。

它不属于科学心理学,它只是逻辑自洽,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即使一定要说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知识,那也是非常非常低效的知识。

现代催眠学之父艾瑞克森更不客气,他说精神分析流派其实是个“宗教”。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精神分析师就是这个宗教的虔诚教徒,不思考“教义”的科学性,而是盲目信从,还经常参加以精神分析为主的所谓“心理学大会”、“心理研讨会”,以此自嗨。

即使精神分析流派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时非常低效,但精神分析师们完全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说这是正常的。

比如,很多精神分析师认为人格的完善要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的事。

都已经那么低效了,他们还以此为豪,说这就是精神分析的优势,能深入地看到人格的问题,其它流派和精神科医生都做不到。

而当精神分析师遇到无法解释的心理问题时,就都归咎于潜意识的问题,“潜意识”像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目前,在国内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领域中,精神分析流派至少占据了半壁江山。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精神分析流派,这同样是不理性的。



此图为AI生成

如果国内社会上有更多真正深入、高效、科学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流派出现,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大众自然就会抛弃精神分析流派。

所以,如果想加快改变这个现状,国内的心理学一定要加快发展,要有更多人进入到精准精神心理学、精准心理学的时代。

比如,所谓的“人格完善”的问题。

精准精神心理学已经发现,当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将人格异常背后的病理性记忆进行修复,引导个体建立积极的、综合性归因模式,人格完善是可以快速实现的。

在精准精神心理学的时代,完全能实现“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

当精神分析师看到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时,虽然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冲击,但其偏执和自恋才能被粉碎,醒悟过来,面对现实,甚至恢复部分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

一旦实现了这一点,他们转而学习更加高效、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创伤等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的知识,这也能反过来加快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所以,总的来说,很多精神分析师偏执、自恋,这背后有他们个人经历的因素、精神分析流派的“荼毒”,但也有客观的原因。

希望精神心理从业人员,无论是不是精神分析师,都要认识到这个问题,要有改变这个现状、解决这个问题的意识,共同推动国内心理学的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