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修路?修路有哪些关联事项?……在高中地理学科“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单元教学中,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的地理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融合生活情景的大问题,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昨天,上财北郊高中承办的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和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四轮)项目展示活动举行。本次展示活动主题为“关注学习经历,提升思维能力,培育核心素养”,分为教学展示和主题论坛两部分。




以开头提到的现场教学为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历史、经济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如:在探讨“把路修在哪”时,学生结合历史上交通线路的变迁、地理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对不同地区的交通布局进行分析,培养了系统性思维和整合性思维能力,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师金罗兰执教的“选必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梳理”一课中,金罗兰以领会不同作者的审美意趣、体会课文承载的文化观念、探寻文言诗文的永恒主题三个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本单元的经典价值和时代意义,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教师朱晓磊则将学生的课前作业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如何运用导数这一工具来解决函数零点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英语学科教师马弘菁以双概要文本为载体,通过“解构—重构—创构”三步教学法,既提升学生重构逻辑链条、准确提取文本信息和深度语言加工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研究分析、价值判断等财经必备素养,实现从高考导向到学科素养双重目标的统一。

思政学科教师王娅从大思政视域下跨学段学习共同体维度出发,以共同愿景、价值和情感为基础,利用真实探究任务驱动,在增强学生对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鼓励高一学生跨学段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高阶思维帮助初中学生提高思政学科素养,实现生生之间持续、深层合作和互动,共同成长和进步。

在上财北郊高中教师刘学腾主持的“课程纲要引领学科融合教学”主题沙龙上,五位青年教师一起探讨学科课程实施纲要在推动学科融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中的显著作用。在交流中,大家反复提及单元视域、高阶思维、学习活动设计、学科实践等关键词,共同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上财北郊高中校长唐群介绍,该校是“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第二批项目校和“上海市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四轮)”项目校。多年来,学校以“双新”项目研究为抓手,从教学和教研两个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课程、课堂、课题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样态。学校根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层次的差异,在深度上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立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态课程的比例和内在关联,为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成长提供最佳结合点。作为市课程领导力项目校,学校以“单元视域下的学科课程实施纲要编制研究”为探索方向之一,带领教师以学科课程的总目标为“北极星”,深度剖析学科知识体系内在逻辑,梳理出从学段宏观规划到单元微观架构,乃至每课时精准落点的连贯脉络。近年来,学校倡导“让每一堂课成为好课”,并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通过每周的“好课推荐”活动和每学期的评教活动,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升。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教育学院协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