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伴随着中苏交恶开始,中美两国一直以来的对峙局面也迎来改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在越南战场一直停滞不前,国内经济一直不景气,而苏联老大哥却在此时四处挑拨,入侵帝国坟场阿富汗,还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等。


此时我国同苏联的关系也迎来重大变革,两国在边境处爆发了珍宝岛事件、塔斯提事件等冲突,之后两国关系彻底降到冰点。在一系列事件的前提下,中美两国才决定抱团取暖。在中美关系从对立变为共同发展,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为此付出不少努力。

1968年,全球格局动荡,尼克松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此时美越战争已经陷入泥潭,民众反战的情绪高涨。而在亚欧大陆,中苏两个大国因为一系列冲突事件,让苏联领导人一反常态的动怒,甚至不惜要动用核武器对中国实施打击。


为此苏联还将这一消息告知美国,要求美国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中立局面。此时美方正在准备拉拢中国,在得知苏联即将出动核武器对准中国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为此美国方面将这一消息刊登在报刊上。

很快这一消息就传递到毛主席身边,为此毛主席提议提出开挖地下工事、一级战备等应对措施。很快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来到中国进行外交访问,周总理接待了他,并表达了期待中美关系做出改变的立场,这也为两国关系的促进提供了契机。


从1972年开始,两国关系也逐渐迎来关系正常化,基辛格多次访问中国并和毛主席有过五次会晤,也是美国历史上同毛主席见面次数最多的美国国务卿。在最后一次和毛主席会面的时候,基辛格就曾针对中苏之间交恶的局面提出了疑问,要是苏联对中国发动战争,您会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呢?

基辛格所说的战争,无疑就是苏联一直叫嚣的核武器。在当时,中国的核武器才刚开始起步,而苏联的核武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中国的军事实力肯定是不如苏联的,而这也是美国一直担心的,要是苏联对中国发动核攻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对此毛主席回应,苏联的强大这是公认的,他们或许会在核武器上占据优势,但我们中国会一直坚持持久战。

毛主席一番话看似平淡,实际却是最为真实的一个回答。在七十年代,中苏两国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而且苏联还有着全世界最为强大的钢铁洪流,陆军五百万的兵力,十万门火炮,这种军事配置即使美国都要掂量一下。


毛主席对两国军事实力心知肚明,因此也没有说在边境上将敌人拦住的话,面对曾经在二战中势不可当的苏联军队,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毛主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再次提出了持久作战和游击运动战的理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