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铁穹”导弹的成本大约为5万美元,但是其拦截的火箭弹往往就值几百美元,已经很不划算了吧。
不过,还有更狠的。一架经过改装挂上炸弹的无人机,成本更低,但你要想把它打下来,即便用目前最经济的肩扛式导弹,以“毒刺”为例,平均一枚也要花上10万美元。要是手上没有“毒刺”只有大型的防空系统呢,比如“爱国者”,那就更得吐血了,因为它的价格高达300万美元一枚。那能不打吗?不打也不行呀,因为它那炸弹一下去,可能报废的也是你数百万美元的坦克或者是同样值钱的装备。这种严重的价格不对称,正在让世界各国的军队头疼不已......当然,有的国家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于是,激光武器,开始正式回归了。
为什么说是回归,因为早在公元前212年,同样的方法,就被那个喜欢泡澡的阿基米德用过了。据说当年,他利用一枚可以调节焦点的镜子,将太阳光聚焦到入侵的罗马船只上,成功的将它们点燃了。
而人们现在想要的激光武器,也不过就是想点燃对方发射过来的无人机、火箭弹、迫击炮、导弹这类东西嘛。只是它需要的技术,就不只是镜子和阳光这么简单了。
激光是——受激辐射光放大的缩写。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激光器。早期版本的激光武器系统被称为化学激光器,因为它们通过化学反应获取能量,虽然其性能足够强大,但是却会占据大量的空间。YAL-1就是这些系统之一。这是一架经过了改装,在其机头处挂着一台激光武器的波音747,它能它来拦截导弹。然而,该系统不仅占据了飞机的整个货舱,耗资还超过20亿美元,所以最终被评估为......没啥卵用,在2011年就终止了。
与此同时,另一种激光武器系统登上了舞台,它被称为电激光器,主要使用半导体材料,如砷化镓作为激励介质,体积和功率都比较小,所以用来摧毁导弹就别想了。
一些军用飞机,甚至民用飞机和货机都配备了它。干什么用呢?用它来干扰导弹的制导系统。通过脉冲激光的照射,导弹会失去对目标的追踪,导致其偏离航向。它通常是一个安装在机身下方的吊舱装置,当导弹预警系统探测到来袭导弹,便会引导配备红外摄像机的炮塔进行追踪,一旦导弹被追踪到,激光就会发射,开始对导弹实施干扰。但终归也只是干扰,说起来连阿基米德的镜子都不如,这几千年过去了,怎么能不进反退,不行,那就上固体激光和光纤激光吧!虽然两者都非常的复杂,但是其中很少有需要用到运动部件的地方,也不需要大量化学物质来产生能量,是目前主要的技术路线。
这种武器被称为定向能量武器,也叫做高能激光器。它们正在被开发来为军事装备提供短程空中防御保护,专门针对像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这样的威胁,以及像无人机群或无人机这样的新型且危险的低空慢速小目标的威胁。这些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产生高达50千瓦的功率,能在几秒钟内熔化用塑料作为外壳的无人机。
蝗虫激光武器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重约1.5吨,长和高大约都是2米,可以装在装甲车辆的顶上。
该武器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激光系统,右边是跟踪系统。它能用AI来锁定大约3公里外的无人机,就比如这架以每小时75公里以上速度飞行的无人机,然后再用大约15秒的时间来熔化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跟踪系统跟激光系统一样大的原因了,这也是目前激光武器不得不面临的尬尴之处——即使功率已经很大了,但是跟传统的导弹比起来,它拿下对手的时间还是要长很多。
只是谁也架不住它便宜,虽然系统本身的价格还是很贵,但是它每一发的发射成本也就3美元不到,而且还不用重新装弹,只要供电稳定就能持续交战。连密集阵跟它比起来都相形见绌,对比一下,使用每发成本大约27美元高爆弹的密集阵,15秒发射下来可以吐出1125枚炮弹,价值3万美元,是蝗虫的1万倍。所以以色列不仅开发了铁穹,还开发了光穹——Iron Beam,它可以跟铁穹配合起来,在适当的情况下,以更低的成本拦截来袭的威胁。
不过,激光武器的问题还是不少,它们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距离、能量供应、散热管理、大气干扰等。
受限于地球是个球,而激光又只能走直线这个点,它所能打击的范围就始终是个问题。除非能把它往高处搬,但是,激光武器又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尤其在高强度作战中,如何持续供电是关键问题。高效能的电池和发电系统的研发至关重要。接着是散热管理,当能量通过电源,然后是频谱发射机,接着再通过电缆进入到激光头。在这整个过程中,总有些能量会走丢,它们干什么去了,发热去了。于是,激光武器的内部需要有强大的空调系统工作才行,否则,那些精密的设备统统都得熔化。天气对激光来说也是个很讨厌的东西,具体来说,是其中的颗粒。比如雨、雪、雾、沙尘等等,它们都会对激光束进行散射,降低其功率。所以哪怕技术吹得很厉害,在一些实际、尤其是模拟真实战况的测试中,得出的反馈也都是负面的。
咱们只能说,激光武器的回归,不管是从阿基米德那儿回归还是从《星球大战》里回归,都还需要时间。它会不会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