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
这是1995年元旦,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视察蟠松哨所一个人民军区分队时的发言。
在这里,金正日首次提出了“先军政治”的概念。
此后,朝鲜军事、尤其是核武器的发展,成为全国民众齐心协力也要助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十年时间里,朝鲜人民勒紧裤腰带,在美西方联手极力封锁的背景下,成功将朝鲜打造为一个核武国家。
但无论半岛局势如何激烈,朝鲜核武始终没有真的付诸战场,而是以另一种“交易”的方式,不光成功守护了朝鲜的国家安全,也借此为朝鲜争取到巨量资源。
朝鲜核武历程
朝鲜核武的发展,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虽然暂时恢复了和平,但长期以来的紧张局势和不安感依然存在。尤其是美军的驻扎与韩国的对抗,使得金日成等领导人深刻认识到,朝鲜必须拥有与美国对等的军事力量,而核武器便是其中的关键。
金日成提出,朝鲜国家虽小,但别国拥有的东西都应该有,包括原子弹,这一战略选择直接催生了朝鲜同苏联在1956年正式启动了核工业开发合作。
而另一边,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以及对朝鲜进行核威胁,也迫使朝鲜为了自卫而发展核武器。
纵向来看,朝鲜核武发展建设历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战略决定与技术积累阶段。
朝鲜在金日成的领导下,于1950年代中期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定。
朝鲜开始与苏联合作,培养核专业人才,并构建核工业基础。
1956年,朝鲜与苏联启动核工业开发合作,并派遣大批核专业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
苏联在50年代为朝鲜提供了核工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援助,并培训了300多名朝鲜青年学者,这些人成为了朝鲜核武研制的骨干力量。
到1980年代末,朝鲜建成了一座5兆瓦的天然铀石墨反应堆,可以生产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原料。
此外,苏联解体后,一些流失的核武器专家也为朝鲜提供了技术支持。
1990年代初至2005年,则到了朝鲜核武发展的“迂回”阶段。
朝鲜在这一时期采取了无核化外交与核武器开发并进的策略。
尽管朝鲜在外交上倡导无核化,实际上却在秘密推进核武器的开发。
朝鲜在这一时期开始从宁边核反应堆乏燃料中提取钚,并开发浓缩铀,为制造核武器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6年至2017年,由于始终遭受美西方的联手针对,朝鲜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核武也迎来全面发展。
朝鲜于2006年10月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正式跨越了“核门槛”。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朝鲜加快了核武器开发步伐,包括原子弹和氢弹的开发,以及弹道导弹技术的提升。
2011年金正恩上台后,朝鲜提出了“并进战略”,即发展经济和发展核武并行推进,进一步加快了核武器和导弹的开发。
朝鲜在2013至2017年间进行了4次核试验和多次弹道导弹试验,建立了包括原子弹、氢弹以及多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在内的核武库。
无论别人承不承认,现如今的朝鲜,已经成为真正的核武国家,拥有一定核打击能力。
但在另一方面,每当朝核问题看似走向不可控的边缘时,事情总有别的变化。
“核武”换资源
1993年,朝核危机第一次爆发。
身为邻居兼死敌的韩国人惊恐万分,生怕朝鲜一个原子弹丢过来,只能请求美国大哥介入。
卡特政府眼看形势不可控,赶忙派遣特使前往平壤调解。
很快,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签订,朝核危机化解,但美国付出了不小代价。
美国承诺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
这一承诺旨在替代朝鲜冻结的核设施,提供电力支持。
作为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的补偿,美国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
同时,美国会通过该组织从国际上募集资金,帮助朝鲜弥补能源短缺造成的困难。
此外,协议中还包括了美国致力于与朝鲜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常化的承诺。
第一次朝核危机,以两边相安无事落下帷幕,但细细探究此次美国的调停不难发现,日内瓦协议本质就是一项生意:美国掏钱、掏资源,换来朝鲜暂时停止核武研究。
而此后每每爆发核危机,此类交易成为平息双方矛盾的惯用手段。
在2005年的六方会谈中,朝鲜就“放弃所有核武器和现有的核项目,尽早返回核不扩散条约和IAEA的监管”达成协议。
作为交换,其他国家承诺提供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
2007年,朝鲜同意关闭其宁边核设施,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监督,以换取能源援助。
2012年,朝鲜同意暂停核试验、远程导弹试射和宁边的浓缩铀活动,以换取美国提供的24万吨粮食援助。
朝鲜核武发展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将其真正付诸到战场上,形成对美西方的切实军事打击,但仅靠核武发展换取资源谈判,这笔生意已经足以朝鲜满意。
不知不觉中,朝鲜拼命发展的核武器,成了一件可以用来和美西方置换资源的“商品”。
朝鲜半岛一项特殊的“地缘生意”形成,而催生这笔生意的关键,正是利益各方对半岛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半岛利益的相互牵制。
多方利益博弈,朝鲜坐收渔翁
利益相关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不同, 因而很容易产生利益冲突,进而引发利益博弃,易给朝鲜“可趁之机”。
比如,中俄双方坚决反对联合国与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军事制裁,反对以军事手段解决朝鲜核问题。
因为一旦进行军事打击,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性的战争,朝鲜发生战乱将直接影响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远东利益。
此外,中国向来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而且与周围各国都有良好的贸易往来。
一旦半导发生冲突,除了军事影响之外,势必也会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
特别是韩国与日本这两大重要贸易国,进而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美国方面,有伊拉克、利比亚的经历,让美国觉得军事打击将是核问题解决治标治本的方法,美国在朝核问题上也屡次表露以外科手术式攻击,消除朝鲜核设施的意愿。
但同样是这样的经历,让美国认识到独自身陷战争的成本太大。
而在联合国中进行激烈博弃之时,也让朝鲜获得以下认知。
其一:由于各方力量,联合国不会对其进行军事制裁,而其他的制裁形式对朝鲜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其二:综合考虑之下,美国绕过联合国对朝鲜进行直接军事打击的可能性较小。
其三:朝鲜若拥有核武器,将对美国形成威慑,使其不敢轻易动武。
综合各种因素判断,朝鲜推断其目前没有直接的军事打击威胁,进而在推进核计划上有恃无恐。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朝核问题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困扰朝鲜的困境,发展核武的目的也不再是纯粹为了打击对手、威慑敌人。
某种程度上,只要朝鲜还在发展核武,美国和各方利益主体就难以忽视半岛局势,并因此做出妥协和利益牺牲。
一直以来,发展核武器都是朝鲜的既定国策。
但令人万万没预料到的是,核武未必就意味着暴力与冲突,战争与毁灭。
于朝鲜而言,核武器存在本身就足以形成某种威慑,并迫使美西方做出让步,以利益作为半岛相安无事的交换。
由此,朝鲜掌握了一项全新的致富密码,半岛也多了一项令人意外的“地缘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