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胜才是真英豪

在梁山上有三位响当当的将门之后,按其在《水浒传》中的出场顺序,第一位便是青面兽杨志,他的老祖宗是五侯杨令公,也就是杨家将之后。

第二位是呼延灼,北宋名将呼延赞之后。

第三位便是关胜,他最特别,号称武圣关羽的嫡系子孙。不过翻看三国正史,却很遗憾,关羽的后人在蜀汉灭亡时,被庞德之子庞会“尽屠”了,也就是说遭了灭门!

所以关胜是关羽之后,仅是《水浒传》的设定,或说剧情需要,以此体现梁山108将的忠义感。



毕竟《水浒传》的全名叫《忠义水浒传》(120回)。因此书中,宋江一见关胜就急不可耐地吼“若得此人上山,我情愿让位”,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笔者却要强调一下,关胜虽非关羽后人,但他的历史原型人物,却是可歌可泣的真好汉、真豪杰,一共有两位!

第一位是北宋末年的济南守将,名字就叫关胜,妥妥一位真好汉。据《金史》载:金将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意思就是说,金兵侵犯济南,关胜亲统人马,屡次抗击金兵入侵。哪料后来却被上司济南知府刘豫给害死了。原来刘豫已经投降了金兵……



另一位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叫魏胜,他的兵器便是大刀,同时还是一位能左右开弓的神射手,给金兵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一看到是魏胜来了,基本上都撒丫子就逃。“胜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曰“山东魏胜”,金人望见即退走”。

可惜如此英豪人物,却被南宋议和派给坑死了。由于“都统制刘宝”想要跟金兵议和,遭到魏胜的反对,表示“不许”。于是,魏胜就只能独拒金兵,而刘宝却“迄不发一兵”救援。

由此,魏胜身陷金兵重围,却依旧奋勇厮杀,突围“至淮阴东十八里,中矢,坠马死,年四十五”。

影视剧《新水浒传》中,把这段安排在了卢俊义身上,他遭童贯陷害,身陷辽兵重围,差点死掉,这才由悍勇大将,变为“卢员外”。



看完关胜和魏胜的记载,是不是有些出离愤怒?没办法,这就是生冷如铁的历史,唯有记住这些真英豪,让这股历史的正能量传承不息,方是正理。

如今明白了关胜的历史原型,他在《水浒传》中力压林冲排位第五,成为梁山五虎将之首,是不是瞬间,也就不觉得林冲有啥可冤枉的了?

对比书中的设置,林冲号称“小张飞”,自然要排在关胜之后。

对比历史原型人物,林冲的历史原型之一是“水浒四大寇”之一的王庆。也就是说《水浒传》把王庆的有些事迹,放在了林冲身上。

只不过林冲忍啊忍,把自己忍死了,而王庆却反抗到底。但无论怎样,跟关胜和魏胜一比,似乎层次上也差一些,所以才说:关胜才是真英豪!



二、为啥对关胜笑里藏刀?

《水浒传》中的关胜,虽施耐庵铆足力气,想写出花来,奈何却明显比不过武松、林冲和鲁智深,那么光彩照人。

比如,蔡京命人去蒲东巡检司,召关胜入京时,“关胜正和郝思文在衙内论说古今兴废之事”。

看关胜这格局是不是很高?但问题是,跟呼延灼一比,关胜投降梁山却如过假家一般,被活捉后说道:“人称忠义宋公明,话不虚传。今日我等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愿在帐下为一小卒。”

当时高兴的宋江够呛,毕竟得关胜,就等于立起了梁山的“忠义招牌”。随着关胜投降,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就重新提上日程。在吴用的筹谋下,梁山好汉们终于把卢俊义救了出来。



须知大名府,是边关重镇,朝廷得知消息后,便又派单廷珪、魏定国,这两位前来踏平梁山,宋江急忙跟众人商议。

关胜站出来示:这哥俩我认识,况且“关某自从上山,深感仁兄厚待,不曾出得半分气力”,所以这事就交给我吧,只需五千人马,就能把这两人生擒上梁山。 宋江很高兴,给了关胜五千人马,让他下山走了。

哪料关胜前脚刚走,后脚吴用就开口了:“关胜此去,未保其心。可以再差良将随后监督,就行接应。”宋江虽表示不相信,却还是派“林冲、杨志领兵,孙立、黄信为副将,带领五千人马,随即下山”。(出自《水浒传》)

吴用和宋江这番对话和操作,话虽看着风轻云淡,甚至还颇有道理,但背后却是满满的杀机。



其一:表明了对关胜非常不放心,甚至是害怕和忌惮。也就是说,宋江和吴用,根本就不相信关胜是真心投降梁山。

其二:林冲、杨志、孙立、黄信这都是梁山大将,其中尤其是林冲,一见关胜就出马单挑,当时大有除之而后快的架势。如今宋江却派他和杨志统兵在后,明显就是监视关胜,一旦有变,不必请示,立刻杀之的套路。这分明是笑里藏刀!

自然此刻就要问了:关胜到底咋了?为何会让宋江和吴用如此对待。须知,跟关胜平级的呼延灼投降梁山后,去卧底关胜,赚他入伙时,宋江和吴用给予了高度信任。可为何,却对关胜玩“笑里藏刀”的把戏?



三、两点原因

其一:扭曲的梁山式忠义

前面说了,关胜投降得太快,如同过家家一样就表示:服了宋江,我投降梁山。再参考他关羽后裔的身份,引起了吴用的怀疑。

对比呼延灼就非常清楚了。呼延灼从梁山一直打到青州,也就是说呼延灼投降的过程是非常复杂,其抵抗意志非常坚定,直至在青州彻底失去希望被活捉后,这才投降。

两者一对比,以吴用那“坑人无底线”的性格,必然要担心。宋江虽表面上大喊梁山之上皆兄弟,比谁都忠义仁德,但骨子里却跟吴用一样。因此吴用一提醒,立马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不会不会”,下手却狠辣无比,直接让一直不服气关胜的林冲去监督。

所以,梁山之上的忠义或兄弟义气,从来都是扭曲的。关胜的坦荡,却换来了宋江和吴用的猜忌。这完全是施耐庵,玩了一把“暗讽”。所为,关羽的后代又如何?你虽坦荡、格局高,奈何宋公明却不是刘玄德。



其二:历史原型的悲鸣

开篇就谈关胜的两位历史原型:关胜和魏胜,皆为真豪杰,却都死于上司的黑手。

如今再看《水浒传》中的关胜,明显也是这套路。比如吴用,除了在这里对关胜上下其手外。在招安后,当梁山好汉征讨辽国时,他还曾劝宋江投降大辽……

这事,是不是看着让人目瞪口呆?那么施耐庵为何要这么写?从关胜的历史原型这里,显然就得到了答案。《水浒传》显然不仅仅是一部天马行空,不接地气的小说,实则是一部历史写实,一直都扎根于历史之中。

那么关胜最终被林冲、杨志杀了吗?当然没有!不过他却在收降单廷珪、魏定国时,公开吼出了这样一句话:“今主上昏昧,奸臣弄权,非亲不用,非仇不谈。兄长宋公明仁德施恩,替天行道。特令关某等到来,招请二位将军。”



注意前面这一句,鲁智深反对招安时说的是:“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也就是说,鲁智深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都不敢否认皇上大哥,可关胜却公开吼出给予否决!

为啥关胜这么胆肥?笔者认为,就是其历史原型的一声悲鸣。

《水浒传》中,关胜最后是酒后坠马而死,好多人都调侃笑说,这就是醉驾结果。

但笔者却看着关胜的历史原型魏胜:在金兵重围下奋勇冲杀,最终“中矢,坠马死,年四十五”时,却不敢有一丝的笑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