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木棉花盛开的地方,皆为越南土地。”这句话曾在越南境内广泛流传,细品这句话,就会发现其中所流露出的绝不仅仅是越南人对木棉花的钟情,更是越南人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1975年4月23日,当最后一架美军直升机从西贡匆匆撤走后,越南终于实现了南北统一。谁料,统一后的越南,不思富国养民,却生出了称雄东南亚,觊觎中国两广之地的勃勃野心。
没有人能说清越南人的自信来源于何方,但从解密的史料中可以证实的是,在1979年2月17日中国宣布对越实施自卫反击作战之前,越南人已经厉兵秣马在边境做足了种种战争准备。
一、战略层面部署
1969年胡志明逝世后,黎笋上台。黎笋此人,出自越共南方系,他不像胡志明那样曾和中共有过共同的战斗经历。生性多疑的黎笋丝毫不信任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谊,他将中国对越南的无私援助视为控制越南的手段。在他心中,只有那个建立“印支联邦”,将越南变为东南亚一霸的宏图大志。
黎笋若想要实现“印支联邦”的幻梦,中国就是他不得不正视的敌手。据越方公布的史料来看,黎笋政府曾在高层会议中推演过中越军事冲突的爆发,中国军队已多年没有实战经验,战斗力远不如刚刚战胜美国的越南军队,即使一次性调来6个军也难以战胜他们。不过黎笋虽然自信,但也远未到轻敌的地步。
为了对抗中国,黎笋选择全面倒向苏联,紧抱勃列日涅夫大腿,希冀与中国交恶的苏联可以在中越战争爆发之际从中国的后背腹地捅一刀。
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里,苏联同样渴求在东南亚寻找一个代理人以构建起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的战略格局。于是,勃列日涅夫和黎笋二人一拍即合,迅速结盟。
1978年11月3日,越南与苏联签订了《越苏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第六条规定,如果缔约国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将立即提供必要的军事及其他援助。显然,越南想要背靠苏联这头巨熊来抬高自己的分量。
为了得到苏联军援,黎笋不惜让出了金兰湾军事基地给苏联海军使用。金兰湾军事基地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位于越南中部海岸,是印度zhi那半岛最好的深水港之一。苏联获得该基地使用权后,其太平洋舰队就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补给点,极大增强了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存在,甚至可以直接威胁我国南海航线的安全。显然,越南成为了苏联在东南亚的军事桥头堡。
最令人担忧的是,中越关系愈发紧张后,苏联加强了其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据美国方面的解密档案显示,1978年底,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部署了45个师的地面部队,约50万人,在蒙古还驻扎了6个师的军队。如此一来,我国需要同时面对北方苏联的威胁与南部越南的威胁。在短时间内,黎笋靠着外交手腕,形成了南北钳制之势,其手段可谓毒辣。
为了称雄东南亚,战胜中国,黎笋的手段绝不仅仅限于外交。在军事战略上,黎笋决意先扩充自身势力范围。他将目光投向了与越南邻近的柬埔寨和老挝,并试图将他们纳入“印支联邦”的体系。就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来看,联系柬埔寨是为了扩大越南战略纵深,联系老挝则是为了防备我军经由老挝境内发兵直抵越南腹地。
越南拥兵百万,在东南亚可谓是军力雄厚,在越南的强大威势下,老挝被迫在1977年7月与其签订了《越老友好合作条约》,正式沦为了越南的附庸,而不满越南强权的柬埔寨则遭到了越南入侵。
1978年12月,越南出动15个师近二十万军队入侵柬埔寨,推翻了亲中的柬埔寨政权,领导人波尔布特只得狼狈流亡海外。黎笋此棋,使我国在中南半岛的战略缓冲区完全丧失。一时间,越南的威势达到了顶峰!
越南在东南亚攻城略地的同时一直没有放松和中国作战的打算。进入1978年夏季后,越军开始为中越战争做出具体的军事部署。
二、军备层面扩充
不得不承认的是,越南在击败法国、美国,统一全国后,其军事实力在东南亚可谓首屈一指。1979年,越南的常备军队人数超过100万,甚至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军队数量的总和还要多。越军的兵力规模不仅在东南亚,甚至在整个世界也是名列前茅。要知道,越南作为一个当时人口不过5000万的国家,却有着足足超过100万的军队,而且还有着上百万上马就能战的民兵队伍,比例之高,可谓是全民皆兵!
光看纸面数据,也难怪黎笋会自大地认为越南有“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实力。可为了鲸吞中国,黎笋政府还是坚持实施“南攻北防”的军事战略方针,军费开支仍保持抗美战争时期的高水平,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巨额的军费开支下,越军大力扩充军备,为可能到来的中越战争做足了准备。
首先,越南动员全国力量,在边境地区修建了浩大的防御工程,希望借此能挡住我军进攻。要知道此前二十多年,越南战争几乎没停过,边境原本就存有大量的防御工事,这次大兴土木地再度加固,就形成了越南国防部部长武元甲所谓的“完美防线”。
为了能够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军队抗衡,黎笋政府还大量扩编军队。1977年至1979年这短短三年时间里,越南将25个陆军师扩建为28个,将2个空军团升级为4个,海军也逐步扩编至4万余人。
与此同时,苏联遵照两国签订的《越苏友好条约》,开始向越南大量输送军事装备。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信息显示,1978年下半年,苏联向越南提供了包括T-54中型坦克、T-62坦克、米格-23战斗机在内的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显然,这些武器正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对华军事冲突。
在武器军备方面,越军不仅配备了从前我国支援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和苏联支援的T-54主战坦克等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还在长期对抗美军的同时,从美军那里缴获了上百架先进的军用飞机。
越军还打算用传统的游击战来对付中国军队。他们在多山的边界地带的中国人可能进攻的路线上埋下了大批地雷和竹尖桩。为了埋下足够多的竹尖桩,据河内的一位高层人士透露,事实上,清化和义静两省的竹林已在全国范围展开的做竹桩的运动中被尽数伐光。
三、一线战斗警报
越南尽管在战前已经做了种种准备,可面对中国军队,一线的越军却始终提心吊胆的警惕着。
对越军来说,至关紧要的是判明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日期。越南情报机构的各种消息渠道显示,自1978年第四季度以来,有大批集结在中国云南、广西两地的解放军精锐之师。越方初步认定这支数量大约为二十个师的力量,已具有随时给予越军一次重击的能力。
中国人到底什么时候会发动进攻呢?疑惑像团浓重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个越军一线士兵的心头。
“中国军队将于1979年元旦进攻!”越南北部边防的一线部队已经不止一次接到过这样的战争警报。可中国人的枪声还是没有响起。阵地、哨所、公安屯、屯兵洞内,越军士兵枕戈待旦,可换来的只有一声声虚惊。
1978年12月24日,圣诞节那天,越军指挥部又发来警告:一月五日。一夜又一夜过去了,越军一线士兵神经紧绷,严阵以待,可枪声还是没有响起。
接着,警告又说是一月十五日。越军北线部队再度进入一级战备。通讯兵部队要求通讯兵“人不下机器,耳机一直戴着”。高炮部队进行“一级战斗演习”。“升龙”空军师加强飞行训练,特别夜间飞行训练和大、中、小机群的战斗演习。人民军总参谋部的汽车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准备向各地运送作战干部。炮兵和火箭部队变换阵地,调动频繁。
越军逢五就折腾,频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然而最终却都是误报。误报的代价是引发了越军普遍的综合疲劳,和部分越军士兵精神不正常。客观地说,越军没有因此放松戒备,足以证明久经战阵的他们对战争气味的敏锐嗅觉。尽管是敌人,但我们没有理由讥笑越军的屡备屡空。
越南情报机构又从领导人动向分析,发现进入1979年1月中下旬后,邓小平在公开场合就绝少露面。作为战争迹象之一,越军无比紧张地盯着将来临的春节。不仅因为春节对两国民众生活的分量,更在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误报不可漏报的心理作用。
时间如红河水一般静静地流淌着。1月28日那天,春节当日,河水依然还是静悄悄。一小时,一小时,又一小时,越南士兵警惕地盯着边境对面的中国,可越军的战争警报又一次落空,前线无战事。
战争爆发日,在帷幕揭开之前,对全世界都是个谜。不单单是越军在迷雾中警惕地备战着,就连开拔赶来云南、广西的解放军也不知道究竟哪一天会接到战争的召唤。当战争真正爆发的那天到来时,越南已经在整个北部地区部署了三道防线,并集结了超过20万主力部队。严阵以待的黎笋政府和越军已经做足了准备,然而,在解放军的钢铁洪流之下,一切都将化为老山下的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