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冬日的陕北,气温早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但在横山区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基地的暖棚里,8个月大的首批“榆林籍”朱鹮,正在悠闲地享用着饲养员精心准备的“营养餐”。
资料图
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横山区,近年来持续强化生态治理措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种草158万亩,并将无定河湿地打造成了山清水秀的塞上江南,从而为朱鹮安家落户提供了必要条件。“朱鹮是一种对栖息环境要求相当严格的鸟类,它们的成功繁育,是对无定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横山区林业工作站站长方伟说。
走进榆阳区小纪汗林场,一排排樟子松汇成万亩林海,不仅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榆林小纪汗林场。人民网 王丽摄
自2021年首批林业碳票售出以来,“空气能卖钱”的理念便在当地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5000亩林草资源,便可向林业部门申请发放林业碳票。按每亩碳汇0.2吨、每吨50元计算,每年可稳定收入5万元。”据榆阳区林业局副局长张生平介绍,榆阳区林业碳汇监测交易系统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和林业碳汇智慧平台已经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审定,待监测、核证后即可开始交易。
另据统计,近年来,榆林还累计种植各类经济林400多万亩,初步形成以红枣、山杏、山地苹果为主体的特色林果产业框架,林草业和畜牧业年产值达到274.68亿元。这笔丰厚的“绿 色收入”,堪称榆林致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最好见证。
记者 姬洲僕 白万能
编辑 强小强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