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它由高地之争最终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战役,由最初的营、连战斗,磁石般地吸引双方力量,最后我十五军全军投入,并加强了十二军部分部队;敌人方面参战总兵力6万人以上,可见该战役牵引力之大。

战役刚刚开始时,朝鲜其他战场上还有一些战斗,等上甘岭战役进入高潮,其他战斗几乎都告暂停,上甘岭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末梢,动一动,痛全身,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这片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后有人说上甘岭战役是“在小山头上打大仗”,是“朝鲜战场的淮海战役”,这些话是有一定根据的。



下面,我谈谈对上甘岭战役的一些认识。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我们也判断出敌人在九月间会发动

秋季攻势,估计要从日本调来骑一师,汇合已经同我们交手的部队,大约有四五个师的兵力,向我发动战役进攻。至于攻势重点,我们分析最大的可能在四十四师正面(平康方向),企图夺取西方山、斗流峰。那里地形平坦,不宜布阵,易攻难守,一旦突破,机械化部队可长驱直入,我全军防线都将为之牵动,战斗持续时间可达20天至一个月。我们估计敌人重点进攻五圣山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五圣山地势险峻,便于我军防守,如果敌人将攻势重点放在五圣山,就必须从日本调动力量,只凭在朝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在五圣山这样的防御阵地上,我们也比较容易粉碎敌人的进攻。因此,我们虽然在五圣山一线做了防御准备,但不是重点准备。

到了九月下旬,敌人在日本的部队尚无调动迹象,而我军在整个朝鲜战线上发动了一连串的战术反击,我们估计敌人大规模战役进攻的可能性不存在了,于是,对以下两个情况产生了忽视和错觉:

一、敌人于八月底在五圣山前进行准备,我们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认为这种准备有虚假成分,敌不至于在五圣山前大举进攻。

二、在上甘岭战役发起的前8天,也就是十月六日,韩二师三十二团二营一名上士向我军投降,供出三十二团要配合美军在十月八日进攻。因为美七师在西方山正面虎视眈眈,所以我们继续估计敌人进攻可能在西方山,命令四十四师加强准备,严阵以待。也考虑到五圣山当面韩军会做些配合行动,但认为规模不会太大,所以只令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作了一般的准备,仍然没有做战役性的防御准备。

出于错觉和判断失误,我们的精力仍集中在反击注字洞南山,结果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赢得了战斗发起的突然性。我军在十四日战斗开始时没能回过手来给敌以沉重打击,从而拉长了战斗持续时间。

战役时间拉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敌人在战斗中边打边补缺乏足够认识。敌人,特别是韩军,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兵员和军官,可以源源补充。韩二师在战斗开始前有1.2万人,战役过程中伤亡惨重,经过不断补充,到战役结束,还有1.1万余人,可以说屡打不少。

由于我们对敌边打边补的力量估计不足,在战斗开始的第一周内,我虽伤亡大,但看到敌人伤亡更大,便认为敌人不久就要收兵。特别是当阵地被敌人占领后,脑子发热,想一巴掌把他打下去。所以我对崔建功师长讲了那样的话,打不下来不要回来见我。我这句话放出去不要紧,下面脑子更热,一股血气上来就拼命,增大了伤亡。

当然,打了一阵,冷静下来一想,发觉不对,敌人拉的架势很大,不是一下就能收场的,要稳住阵脚,同敌人打持久战。

二十五日军在道德洞召开作战会议,一是决心打,二是研究了怎么打,三是打成个什么样,心里都有了数,兵力作了调整,后勤保障有了加强。可以说,是这次会议决定了上甘岭战役的最佳结果。



较之国内外大的攻防战役,上甘岭战役是比较特殊的,它的特殊性在于:

一、集中大量军队使用于很小的地区。

按作战建制部队计算,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敌人先后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就有6万余人,我方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4.3万余人。这样的兵力密度,是近代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整个朝鲜战争的兵力动员规模在世界近代战争史上仅次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和日俄战争。而上甘岭战役的兵力密度,不仅比朝鲜战争一至五次战役大得多,而且也是其他四大战争中任何战役所没有的。另外,在双方的背后,各有一支庞大的保障和配合队伍,近200万兵力助战。

二、炮兵在战役中的作用增大。

此役中,敌军投入轻重火炮共1600多门,我军轻重火炮也有500多门。“联合国军”还动用了3000架次飞机和170辆坦克。弹药的消耗成了天文数字。仅敌人一方就向上甘岭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炸弹,最多一天高达30万余发炮弹,平均每秒钟落弹6发。每平方米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炸)弹的轰击。如果历史地比较一下这个数字触目惊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北法登陆后的一个月中,创造了共计发射炮弹58万发的纪录,以日计算的话每天只有2万发,而其散布面积长达1.5万公里。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为了攻占硫磺岛,使用火力最猛烈的那天。也只有3万发。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在装备上虽然不能同敌人比,但在精神气质上,绝不示弱,全力以赴东拼西凑,也先后发射了40万余发炮弹,在单位火力密度上也创造了自己作战的最高纪录。敌人说:“打炮像下雨,连小石头也躲不过。”

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坑道被打短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了半米多深的粉末。上甘岭的上空,差不多每天都是昏天黑地,硝烟缭绕,如此炮火密度,古今中外罕见。战役最后胜负,炮兵起了很大作用。

三、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器材。

四、作战持续时间长。

上甘岭地区作战从战术性发展到战役性的规模,持续了43天。战斗是敌人挑起的,但发展成战役规模,还打不打,怎

么打,就不是他们说了能算的。到了最后,敌人几乎是被迫的硬着头皮往“无底洞”里填,我军的坑道筑城则显示了坚韧的持续力。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我有几点认识:

上甘岭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给敌人以沉重的军事打击。美七师、韩二师均被我打残废了,不得不把美二十五师和已经被我痛打得不堪一击的韩九师换上来。这样,敌人在朝鲜战场上就处于更大的被动状况,将朝鲜战场上的战略对峙,更加有效地稳定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上,并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历史进程。

从政治角度讲,上甘岭战役紧张阶段,美国正在大选,广大选民十分厌恶这场战争。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使美军越陷越深,仆从国欲退不能,美国国内怨声四起。

当然,也有人在上甘岭战役中占了便宜,这个人便是艾森豪威尔。艾氏在发表竞选演说时宣布,如果他能当选总统,他的政府将优先结束朝鲜战争,并说:“只有如此,我才能最好地学会如何在和平的事业中为美国人民服务,我将前往朝鲜。”这一番娓娓动听的许诺,立即博得美国人民喝彩,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呼声顿时上涨。从一定意义上说,上甘岭战役帮助了艾森豪威尔,给了他一个“射门”的机会,使他关键的时候猛踢一脚,进了漂亮的一球。







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胜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主席英明的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

胜利。

五次战役后,我们落实毛主席的指示“零敲牛皮糖”,不断地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争取时间。毛主席的这个指示

通过实践证明是很英明的,特别是在一九五二年以后,朝鲜战场上不断成排、成连、成营的歼灭敌人,不仅从实力上削弱了敌人,更从心理上威慑了敌人,为上甘岭战役取得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上甘岭战役过程中,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始终对战事进展密切关注,不断发来电报,进行战役指导,对我将士给予了巨大鼓励和鞭策。志司和兵团直接调兵遣将,全力支援上甘岭,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和信心。

二、一切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造成了为国争光慷慨

赴死的壮烈气氛。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他们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气魄,在战斗异常紧张艰苦的情况下,发扬了勇敢和智慧相结合的作风,作战技巧出神入化,献身精神一往无前。有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死战将士,敌人焉有不败之理。以后,南韩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第三卷《对峙中期》一书中,把上甘岭战役称为“摊牌计划”,自称受挫,并承认中共十五军防御意志坚忍不拔,因此三角高地(即597.9高地)战役始终没有进展,反而使中共军队打成漂亮仗而自豪。

三、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为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在朝鲜战场上我军的武器装备仍处于相当的劣势,但从志司到兵团乃至军、师,都尽了最大努

力,将炮兵集中使用于上甘岭战场。而且,凡参战部队炮兵均组织得较好,快、准、狠,不仅本身战术俏皮,同步兵的协调也十分默契。步兵部队上下都感到满意。正如毛主席在论述朝鲜战争局势及其特点时指出的那样:“···在十月中,敌人曾以两个半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的3平方公里的我军两个阵地举行连续攻击,直打到十一月底,敌人伤亡两万多人,每天发弹两万多发,有时多至30万发,每天并出动坦克、飞机助战,但两个阵地最后仍在我手,敌人未能夺取寸土。由于阵地战斗这样激烈,敌我的炮火均尽量集中。我歼敌一个连,平均每天需集中30多门炮,消耗炮弹近1万发。过去3个月中,我已消耗炮弹240余万发。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要素。”

四、坚固和完善的坑道体系,是保证上甘岭战役持久防御

从而致胜的重要条件。我军担任平、金、淮地区防御任务之

后,首先树立了正确的防御指导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筑城作业,建设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是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削弱了敌人火力优势的作用。客观上使我与敌在装备上的高度悬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从而为我挫败和战胜敌人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役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坚固的坑道工事做依托,在敌人以绝对优势火力对我实施疯狂的、持续的、旷世罕见的猛烈轰击下,要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将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其次,坑道工事也为我长期固守和与敌反复争夺创造了有利条件。即使我表面阵地被敌占领,部队也仍能坚守坑道,从坑道内不断以小分队主动出击,零敲碎打的收拾敌人,破坏其修筑工事,使占领我表面阵地的敌人,如坐火山之上,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利用坑道囤积了大量粮弹,从而保证坑道分队的生存,不仅大量消耗阵前之敌,也为最后的反攻储备了有生力量。

五、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以十五军第四十五、二十九师

为主体,各兄弟部队配合参战的结果。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十二军的参战,是取得上甘岭作战最后胜利的保证。十二军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当时,十五军的二梯队已经拉上去了,敌人又调来了韩九师3个团,韩二师集中最后力量,加上美军空降一八七团、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等投入战斗,597.9高地的战斗发展到决战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李德生同志的到来,三十一师投入战斗,使我们更加增强了取得战役全胜的信心。可以说,十二军部队的参战,保障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这次战役,虽然最初主要投入了四十五师,但在我十五军

内部,也是密切配合,情同手足,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里不妨略举一二。

为了有力支援上甘岭作战,坚守西方山、斗牛峰的四十四

师部队,一方面严阵以待,一方面积极出击。师长向守志同志说,敌人在东边打,我们在西边打;敌人打我上甘岭两个山头,我们也打敌人几个山头。这是对上甘岭作战的直接配合,也是对四十五师的最好支援。十月六日,一三○团一举攻占上佳山无名高地,全歼美七师一个加强排,此后敌以一个营的兵力同我反复争夺,但上佳山阵地始终为我控制,在上甘岭战斗异常激烈时期,牵动了敌人的神经。一三二团以391高地与敌反复争夺,为了达到牵制目的,他们忽而放弃阵地,让敌蜂拥而至,忽而飞兵奇袭,将敌大量杀伤,再唿哨撤离。如此这般,在一个多月的反复争夺战中,他们三进三出南峰,前后共歼敌3800余人,创造了成建制歼灭敌一个团的范例。有人把

这种战法譬喻为“玩猴术”——我依托北峰,遥控南峰,恰似

用一条绳子套住敌人的脖子,使它无法脱身,既站不住脚,又走不掉,只能蹦跶。

除上佳山和391高地战斗外,还有381东北无名高地战斗等,四十四师部队寻机而出,遇敌便打,西方山的枪炮声热

辣辣地温暖了五圣山我四十五师部队的心。除了战斗上的配

合以外,四十四师还先后派出两个慰问团,往五圣山上送菜送弹药。

在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的另一支精锐二十九师,发扬了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队共同作战。根据兵力部署要求,他们以一个团配属四十四师,坚守西方山,以两

个团配合四十五师,后又配合三十一师战斗在上甘岭。当战

段处于最艰苦阶段时,他们把上万斤萝卜、西红柿送到四十五师;在大反击前,师政委王新亲自率领两个营,把几万发炮弹

和手榴弹送上五圣山。他们可以说是我十五军的一支没有机

械化的机动部队,哪里情况紧急,哪里需要,他们就飞驰哪里。

一句话,没有兄弟部队的伴奏,上甘岭的锣鼓就不会敲得

这么动听。

六、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还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上甘岭战役越打越大,其他战线上就相对安静下来,整个朝鲜都在看着上甘岭打。所以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志司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同志亲自抓上甘岭的后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军“兵马壮、粮弹足”,战役过程中的粮弹供应,满足了战斗所需要的大量消耗。运输部队在敌火下昼夜不停的前运弹药、后转伤员,是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七、在上甘岭战役中,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给了我们巨大

的支援和鼓舞。加强给我们的火炮,有许多是祖国亲人捐献

的。当时我国还处于困难时期,父老乡亲们可以说是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抠出一点钱,支援我们打仗。战斗紧张时,祖国慰问团来到我军,带来了祖国人民的关怀。物资力量是可贵的,精神力量更可贵,它时时在鼓励并警示我们前方的同志,身后就是祖国,背后就是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亲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忍受,再大的牺牲,我们也绝不能后退。战役中,朝鲜人民踊跃支前,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妇女,其中有一个21岁的姑娘叫石吉荣,是朝鲜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在支前中,她的左腿

被美军飞机炸断了,康复出院后不能运送弹药伤员,便在转运伤员的路边设了一个茶水站,自己拄着拐杖给伤员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顶着月亮开始,晚上顶着星星收工,一直干了40多天。

还有一个叫李春实的姑娘,因为担架队只要男同志,她便同另外3个姑娘女扮男装,自己做了一副担架,到火线救护所拾伤员。

在许许多多支前事迹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朴在根老人。我们干部战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确是一位很好的阿爸

基。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头参加了担架队,抢运伤员,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我们的伤员。一次,担架队遇上敌人空袭,周围都是炸弹,躲避不及,朴在根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伤员保住了,朴在根老人却被弹片穿透背部,后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还有一位被称做“志愿军的妈妈”的老人咸在福,50多岁

了。战争爆发后,她的老伴、儿子、儿媳先后为战争捐躯。她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孙女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临时伤员转运

站,凡从她家里经过的伤员,都受到她悉心的照料和无微不至

的护理,那种慈母般的温情,使身处异国又负伤带疾的战士无比感动,可以说伤疼先从精神上被治好一半。

正是有了以上诸多因素,才有了上甘岭战役的伟大胜利。

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

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这话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的确使敌人大为震惊。我们这支军队是什么样的群体啊!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有,以胸膛堵枪眼的有,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有,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有,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有,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也有。所有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视野。对于中国人,他们应该重新认识了,必须刮目相看了。

上甘岭战役后,美军在正面战场上已是穷途末路,基本上再也没有发动像模像样的攻势了,朝鲜战场出现了新的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